今天是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国人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因此在清明时节逐渐形成春祭的传统。每年一到清明节,很多地方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纪念活动来缅怀革命先辈,纪念战斗英雄。民间有踏青郊游、扫墓祭祖等风俗。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清明节由来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原指春分后十五天。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春雨贵如油”,就是形容清明时节冬去春来、阴雨连绵。大量的雨水方便了农民的生产劳作,预示着秋季的丰收。宋元时期,清明节将寒食节风俗与上巳节踏青等活动相融合,形成了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的传统节日。
节日习俗
每到清明节,人们不仅要追思逝者,缅怀先辈,还有许多传统习俗,你知道是哪些吗?
1.踏青
清明节正处于春天,此时大地一片生机勃勃,郊游踏青的意义在于顺应时气。
2.放风筝
在清明节放风筝这个习俗中,有人会在放风筝时剪断风筝线,任由风筝飞走,寓意除病消灾。
3.插柳
门户插柳是清明节特有的习俗,因为柳树的生命力旺盛,在春天最先吐出新芽。
节日食俗
1、青团
江南地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吃青团的饮食习俗。青团是用一种叫做浆麦草的植物用工具捣烂之后挤压出汁液,把汁液与糯米粉揉捏成团做成的。中间包上红豆沙制成的馅料,放在蒸笼中蒸熟,出锅之后在表面涂抹上一层菜油即可食用。
2、艾粄
有一句俗语叫做“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客家人在清明节必备的传统食物。艾粄是用艾草煮水之后,把煮过的艾草沥干剁成草泥,越细腻越好,然后用艾草泥,糯米粉还有之前煮艾草的水一起调和揉捏成团,然后再在中间包上芝麻,花生之类的馅料,封口捏成方形或圆形等形状,放入蒸锅中蒸熟,这样艾粄就做好了。
3、馓子
在清明节的时候,南方和北方都有吃馓子的习俗,馓子是一种油炸食品,虽然南方和北方都会吃馓子,但是南方和北方的做法却有所不同,南方的馓子以米面做为主料,制作精巧细致,而北方的馓子是以麦面做为主料,制作大方洒脱。
4、暖菇包
泰宁一带的人在清明节的时候有食用暖菇包的饮食习俗。暖菇包是由一种当地人称为暖菇草制作而成,暖菇草的学名叫做鼠曲草,又叫做佛耳草。而暖菇包这种食物不同的地方做法也是不同的,南边制作的时候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制作成的暖菇包外形像包子,圆形的,而北边制作暖菇包的时候用的是暖菇草磨成的粉末,制作成的暖菇包外形像饺子,月牙形。
5,子推馍
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寒食节不准动烟火,只能吃冷食凉菜,以纪念春秋时期晋国贵族介子推。清明节吃“子推馍”的习俗,在陕北的榆林和延安两地一直流传至今。“子推馍”,又称老馍馍,类似古代武将的头盔,里面包鸡蛋或红枣,上面有顶子。顶子四周贴面花。面花是面塑的小馍,形状有燕、虫、蛇、兔或文房四宝。
当然清明节对于我们或许还有更深刻的意义,那就是珍惜当下与家人相伴的时光。不知道此时此刻的你,是否准备给家人打个电话,诉说你的感恩与思念呢?
END文:曾子怡
图:来源于网络
编辑:曾子怡
责编:李琴张语芯
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