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煦,花繁草青,又是一年清明时节。清明节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最初,“清明”只是一个节气,曾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等农谚流传下来。入宋后,寒食节的祭祀习俗以及上巳节的“上巳春嬉”慢慢融入“清明”之中。20世纪80年代后,清明节主要的活动是扫墓(包括祭扫烈士墓)和祭祖。
祭奠上坟磕头祈福按照老习俗,清明前三天和后四天之间都是祭扫的最佳时间,要请先人享用佳肴,将备好的纸钱烧给先人,表达自己的思念,并祈求先人保佑后代顺利、健康。
祭祀当天要准备肉、蟹、虾、豆腐、五香、豆芽、笋、清明粿、米饭等,摆盘上酒,请先人“享用”。大概因为笋是清明时节的时令菜,所以祭祀的菜单中,笋是主菜。
扫墓一般在早晨,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一是为先人的坟头整修、清扫;二是点香烛、烧纸钱,祭奠。扫墓时,先修除杂草,扫除落叶,然后磕头拜祭。一方面,人们以这种行为表达对先人的孝顺和思念;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中,先人的墓穴与后代的兴衰有关。不少人家祖先的坟头都会种上万年青等常绿植物,寓意家族长盛不衰。
扫墓结束后,便是孩子们四处撒野的时候了。面对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孩子们顽皮的天性都暴露了出来,攀爬、翻越,不多久就带回了一大捧杜鹃花和一脚的泥土。
文明祭扫告慰逝者近年来,随着移风易俗的深入推进,点香烛、烧纸钱、放爆竹等老旧的祭祀方式已经渐渐被系丝带、送鲜花、“云祭扫”等绿色环保的方式取代,人们的祭扫理念也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年前,*丝带的故事感动了不少人,各大墓园里系满了*丝带。而近几年来,人们更习惯于在坟前放一篮菊花,用来祈福并寄托对先人的哀思。
清明节临近,我县不少花店、绿植店已经开始销售花篮。昆阳镇市民叶先生仔细挑选好两篮白色的菊花后,告诉记者:“平时我生意忙,清明当天扫墓的人太多,我想早点去上个坟,避开堵车。”“相较于现场祭扫,网络祭扫可以让我们免受舟车劳顿,同时可以避免浪费。”市民周先生告诉记者,清明祭扫重在心意而不拘泥于形式,面对疫情,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健康,就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负责,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民俗活动美食飘香除了扫墓、祭祀,清明节也是踏青、举行民俗活动、享用美食的好时节。
近年来,每到清明节,我县不少乡镇都会举行各种民俗活动和文化节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钱仓镇的清明文化节颇具特色,也是浙南地区最大的民间集市,民俗巡街、非遗展示、书画展、百家盛宴、集市贸易等都是当天的保留节目。
在我县,每到清明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清明粿。清明粿也叫“青团”“棉菜馍糍”,一般用鼠曲草的汁液与糯米拌在一起,包上馅料,上笼蒸熟。清明粿美味可口、香气扑鼻,有辟邪的含义。
在昆阳镇、鳌江镇、万全镇等地,清明粿叫“棉菜馍糍”;在北港地区,清明粿叫“鼠曲粿”。清明粿一般在清明前后制作,用于祭奠先人,现在已经逐渐演变成传统的地方小吃。它分甜、咸两种口味,甜馅的原料以红糖、花生、芝麻为主,咸馅的以笋、肉、香菇为主,足以满足不同口味的人。将采摘好的鼠曲草洗净、控水、捣碎,和上配好的米粉揉成团待用;将笋、肉、香菇等材料剁成丁,拌上调料待用;将米粉团分成均匀大小,包入馅料,揉搓成团子,上锅蒸熟或在锅里放点油煎熟即可。咸的清明粿制作难度高,主要在于笋的处理,既要保留它的鲜美,又要有效去除涩味。相对咸的清明粿,甜的清明粿制作难度要小很多,米粉团子的制作方法与咸的清明粿类似,只要将甜馅料包入即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口味,芝麻馅、肉松馅、花生仁馅……琳琅满目。
在鳌江镇市民王女士的记忆中,每到清明节前后,家门前总会有卖清明粿的小贩经过。“每每经过,我都会拿来零钱买上一个。蒸笼开了,嗅觉似乎与视觉同时抵达,那真是最好吃的东西了!”王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生活条件好了,食物种类也越来越多,清明粿不再是稀罕食物了,只要想吃,菜市场里随时都可以买到,平时买来吃,更多的也是怀念小时候的味道。
即便在这充满哀思的日子里,老百姓也总能将日子过得充满人情味。亲手将笋、鼠曲草等时令材料制作成美食献给先人,既是因为对先人有割不断的情丝,也是希望将日子过得温馨吧!
来源:平阳县传媒中心
记者:林子婧文/摄
编辑:王秀华版式:以乐
责编:陈娴审核:陈伟
监制:潘瑞波郑月丽
新闻-
如有侵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
大家都在看?万元!平阳城东一地块封顶出让,楼面价创平阳新高!
?“鳌江之巅”“鳌江之门”将现!请看“中国古鳌头”风华!
?平阳要建国际水产城!温州农业农村投资项目出炉,平阳有这些!
?未来五年,平阳将有这些大动作!
?,平阳这样干!
小编邀你收藏平阳第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