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正月十五闹元宵说元宵节及元宵节诗
TUhjnbcbe - 2023/3/14 18:49:00

卢忠仁(教授)

花好月圆夜03:16来自白浪情

元宵节是中国春节后一年中的第二个大节,是一个独立的节日,也有说元宵节是春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春节的最后一个高潮。元宵节虽然只有一天一夜,但他的火红与热闹在中国节日中也是很有名的。所谓“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便点出了它不同于其它节日的特征。下面就元宵节的名称、元宵节的起源、元宵节的节俗、元宵节的诗词作点简要介绍。

一、元宵节的名称及起源

中国华北地区流行一首童谣:“风来了,雨来了,一群人敲着鼓来了。什么鼓,大花鼓,咚咚咚,过十五。”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一个重要节日,农历第一个月圆的良宵佳节。其别名很多,如:元夕、元夜、上元、灯节、上元节、正月望夜。……

“正月十五闹元宵”,“宵”、“灯”都在夜晚,所以人们过元宵节的时间虽然是正月十五一天,但主要活动在晚上。

这里,我们先对“元宵”二字作一点辞源学的说明。这虽然有点学究气,但能帮助我们更清楚了解元宵节。“元宵”之“元”字,是象形字,最早见诸甲骨文、金文也有。甲骨文、金文中的“元”像一个人头,所以我国最重要的字书《尔雅》训“元”云:“元,首也。”引申为高、第一,现在“元首”两个字就是这个含义。

中国另一部重要字书《说文解字》云:“元,始也。”有第一、开始的意思。所以用到时间上,“元”即指农历第一月即正月,也叫即元月。“元宵”之“宵”字,形声字,上下结构。“宀”(mian),俗称“宝盖头”即房子(形)加“肖”(xiao,声)字构成,所以叫形声字。《说文解字》云:“宵,夜也。”夜转义即冥,所以宵又训昏暗。(“宵”为什么训为“夜”,不明,笔者查多部字书,未见答案。)“元宵”即正月十五的夜,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叫“元宵”、“元夜”、“元夕”等。后面加一个“节”字,就是一个节日了。

▲乾隆帝元宵行乐图局部

说元宵节,先从其起源说起。关于元宵节的起源至少有5种说法。

第1种说法:起源于平定“诸吕之乱”。汉初齐王刘襄、谋臣陈平、大将周勃平定“诸吕之乱”,时间正好是正月十五。平乱后群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汉文帝登基。汉文帝将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与民同乐”的日子,京城晚上张灯结彩,于是正月十五就成了一个民间节日——“元宵节”。

第2种说法:祭祀太一。根据司马迁《史记.乐书》记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祀,至明而终。”“太一”也叫“泰一”、“泰乙”、“太乙”,是“五方天帝”(主管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天帝)。据说太一有恩于汉武帝,汉武帝将祭祀太一活动定为正月十五日,后被认为是元宵节的起源。

第3种说法:源自道教。“上元节”来自道教的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的“三官”之说。这三个神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因此这三个日子分别叫“上元”、“中元”、“下元”。所以正月十五为上元节。

第4种说法:源自佛教。东汉汉明帝刘庄信佛,据说古印度摩揭陀国正月十五有观佛舍利放光雨花之举。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便下令正月十五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后成为元宵节起源一说。

第5种说法:起源于唐朝。《旧唐书》记载:唐玄宗之父唐睿宗与皇后“景龙4年,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看灯。”明代郎瑛著的《七修类稿》记载:“元宵放灯,起唐开元年间……从十四十六夜,后增至五夜。”

元宵节起源还有农业祭祀之说,即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有以灯火祭祀诸神之说等。

“闹元宵”的最大特点是“闹”。所谓“听去有声兼有节,闹来元旦过元宵”(清代范来宗诗《锣鼓》)。“闹”主要指打锣敲鼓。因为其声响很大,所以叫“闹”。清代顾禄《清嘉录》云:“元宵前后,比户锣、鼓、铙、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点出元宵节的特点是“闹”。为什么元宵节的特点是“闹”?让我们徐徐道来。

元宵之夜,无论城市乡村,平民百姓、深闺淑女等制灯观灯,载歌载舞,联袂出游嬉戏。歌舞奏乐,击鼓鸣锣,张灯结彩,逛灯市、观花灯,猜灯谜,跳财神、转九曲、还有杂耍游戏、舞龙舞狮、秧歌腰鼓、高跷花棍、龙灯旱船、走马锣鼓……通宵达旦,鼓乐声声,鞭炮阵阵,大街小巷,熙熙攘攘,万人观看,热闹非凡,可谓“满街鼎沸”(顾禄《清嘉录》);“昼夜游观,男女杂沓……锣鼓喧阗,举国若狂。”(清人劳大兴《瓯江逸志》)有人谓之中国人的“狂欢节”。

据《隋书.栁彧传》记载:“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以秽缦为欢娱,用鄙亵为笑乐,内外共观,曾不相避。高棚跨路,广幕陵(凌)云,袨服靓妆,车马填噎。肴醑肆陈,丝竹繁会,竭资破产,竞此一时。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秽行因此而生,盗贼由斯而起。”

这是隋朝大臣给皇帝的奏本,说元宵节耗费无度,铺张浪费,竭资破产。男女嬉戏,僧俗混杂,有伤风化……建议禁止元宵节。他的这段文字写得不错,使我们从另一个侧面知道了古代元宵节的盛况。从古人的文字中,我们大致可见古代元宵节之“闹”了。

“正月十五闹元宵”,闹,即嬉闹游戏,放飞心情,自由解放。“闹元宵”真可谓中国人的“狂欢节”,不仅不亚于巴西的“狂欢节”,而且节俗内容更丰富多彩。(也有人说元宵节是中国人的可与七夕节相媲美的又一“情人节”。)德国大美学家席勒说“审美是游戏”。所以狂欢的元宵节本质上是一种充满“游戏”的审美活动。

二、元宵节民俗

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是灯会(元宵节灯会最著名、最丰富、最典型的是四川自贡市元宵灯会。)、烟火、观灯、猜灯谜和吃“元宵”,还有闹社火、放烟花、放鞭炮、走百病、走桥、摸钉……等等不一而足。

1、闹花灯。

谚语:“正月十五闹花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元宵雪打灯。”所以叫元宵节为“灯节”、“灯会”。元宵夜前先要制灯,灯有很多种:如“橘灯”、“绢灯”“水灯”、“影灯”、“镜灯”、“凤灯”、“字灯”、“日月灯”、“琉璃灯”、“孔明灯”、“走马灯”、“芙蓉灯”、“金莲灯”、“荷花灯”、“雪花灯”、“绣球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唐代还有“灯楼”、“灯树”。宋有”灯山”,又叫“鳌山”,……

元宵节的灯山、灯楼壮丽辉煌,粲如星河。灯楼灯山上扎的彩灯,上面旋转着神仙人物,佛教菩萨、人间故事、山石草木、飞禽走兽……都栩栩如生。正像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说的:“灯山上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借用著名诗人柳亚子的一词句形容,即“火树银花不夜天”。(《浣溪沙》)

2、猜灯谜。

猜灯谜也叫打灯谜,是元宵节的又一项游戏活动。猜谜语有24格,谜语有“谜面”、“谜目”、“谜底”3要素。如谜面:“笑死人”;谜目:打一成语;谜底:“乐极生悲”。灯谜就是将谜面(隐语)粘贴在灯面上,给出谜目,让人猜出谜底。

清代顾禄《清嘉录》云:谜语的隐语内容“皆经传、诗文、诸子百家、传奇小说、及谚语、什物、羽鳞、虫介、花草、蔬药,随意出之。中者,以隃麋、陟厘、不律、端溪、巾扇、香囊、果品、食物为赠,谓之谜赠。”顾禄这段话中讲到猜中谜语者被赠与“笔墨纸砚”,你说有多文雅?!(注:“隃麋”,yumi,陕西古县名,产墨,代指“墨”。“陟(zhi)厘”,一种造纸植物,代指纸。“不律”,毛笔,语出《尔雅》。“端溪”,广东肇庆高要县端溪砚,代指砚台。)

猜灯谜是一种很有趣的智力游戏。谜语较多的是字谜,如谜面“半耕半读”,谜目打一字,谜底:“讲”。如“一肚生下龙凤胎”,打一字,谜底“好”。如“夫人何处去”,打一字,谜底:“二”。如此谜语不计其数。如:“可怜花落去”,打一人物,谜底:“惜春”。“画蛇添足”,打一动物,谜底:“龙”。“人在草木中”,打一植物,谜底:“茶”。“风平浪静”,打一地名,谜底:“宁波”。“花褪残红青杏小”,打一词组,谜底:“最新成果”。“此物只应天上有”,打一成语,谜底:“不同凡响”。……猜灯谜,不仅有雅趣,而且能让人增长知识。

3、吃“元宵”。

元宵节另一重要活动是包、吃“元宵”(又叫“汤圆”、“汤团”、“浮圆子”、“水圆”),有糯米面、黏米面、黄米面等做成,大小不一。元宵或包馅或实心,包馅为多,馅有白糖、蜂蜜、豆沙、山楂、栆泥、芝麻、果仁、……做法一般是包,还有就是把馅泥放在笸箩中糯米粉上摇滚,让馅泥一层层裹上粉,成圆形就是元宵了。吃法是煮、煎、蒸、炸皆可。其味甜、香、酸、咸、辣都有,以甜为主。民国初年有人做过一首咏“圆子”的打油诗《七绝.吃元宵随吟》,前两句曰:“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作者不详。)

“圆宵”,又甜又香、又糯又黏、又软又滑、……确实是一种美食。“圆宵圆宵”、“汤圆汤圆”,人们吃元宵也是图一个“圆”字,寓意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所以也可以把元宵节的节魂确定为“团圆”二字。宋代周必达《元宵煮食浮圆子》云:“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清代纳兰性德《清平乐.上元月蚀》就说元宵节是:“第一团圆时节。”

三、诗中的元宵节

中国文学中有很多描写节日的诗文,其中写元宵节的诗也很多,举5例予以评赏。

1、隋炀帝《元夕于衢建灯夜升南楼》: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凝流水,春风含夜梅。

幡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此诗似乎是写寺院的元夕之夜。看,法轮转动,梵声传响;灯树千照,焰花四放;月光凝定在流水之中,春风吹拂在梅花之上;经幡飘动在金黄色地面,钟声鸣响在琉璃台上。……元宵节的寺院,一片繁华景象。隋炀帝这首写元夕灯楼的诗,不仅很有特点,而且很美,并且充满佛教韵味。

2、卢照邻(唐)《十五夜观灯》(2、3联):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卢照邻诗中写元夜之灯:灯光色彩绚丽,既纷洒在地,又光彩远射,照亮天空。灯光高接银汉,像繁星坠落;华灯依楼高挂,似月悬楼台。诗人以极度夸张的手法把元宵夜灯写得非常美丽。

3、苏味道(唐)《正月十五夜》(1、2联):

火树银花和,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苏味道此诗是一首写元宵节的名诗。诗人笔下:火树(灯树)银花(烟花,说是灯彩。)相互辉映融和,星桥铁锁打开。地下灯树千光照耀,天上月光追逐人来。苏诗不仅意象美丽,意境空明,而且留下了一个“火树银花”成语。

4、唐寅(明)《元宵》: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

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布展方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此诗中,诗人用:人、月、灯、玉、银、珠翠、村女、笙歌、社神、方尊、良辰……琳琅满目的美丽意象,编织了一幅繁花似锦的元宵图画,读之十分动人。

5、李虹若(清)《上元诗》:

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

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李氏写北京上元的景象:灯火满城,照耀街市;随处弦管,满街笙歌;皎月高悬,洒辉万家;楼阁通明,亭台照彻;……元宵之夜,京城一派升平气象。

清代符曾《上元竹枝词》写汤圆,很有趣,录出,暂不评说,供欣赏:“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简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写元宵节的诗句很多,如:李商隐(唐)《观灯乐行》:“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马隘通衢。”张祜(唐)《正月十五夜灯》:“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韩偓(唐)《元夕即席》:“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皮日休(唐)《上元夜》:“燃灯余空巷,银幕映华堂。”元好问(元)《京都元夕》:“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王守仁(明)《元夕二首》:“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丘逢甲(清)《元夕无月》:“满城灯市荡春烟,宝月沉沉隔海天。”伯永(现代)《壬辰元宵夜咏》:“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

四、词中的元宵节

历史上写元宵节的词同样很多。如:

1、(宋)柳永《迎新春》上片:

嶰管变靑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

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燃绛树。

鳌山耸、喧天箫鼓。

(“嶰(xie)管”,即嶰谷之管,指箫笛。传说黄帝命朝廷乐官伶伦在昆仑山北取嶰谷之竹制乐器。“靑律”,代表春天的律管和音乐。“鳌山”,即灯山。)

大词人柳永笔下皇城的元宵节繁华似锦:春天降临皇都,春景和煦,三五元宵嘉节到来,箫笛吹奏新春的音乐。千门万户,到处布满华灯。田野乡陌,罗绮飘香;长街十里,火燃绛树;灯山耸立,箫鼓喧天。……

2、欧阳修(宋)《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是一首写借元宵节写恋情的名词。词作通过对去年、今年两元宵节不同情景的对比书写,表达物是人非之感。语言明白如话,不需解读。只说一下此词的写作技巧及审美特点。此词作构思巧妙,饶有新意。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风格婉约,意蕴深赡。一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响誉千古。

3、周邦彦(宋)《解语花.上元》上片:

风销绛蜡,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词人笔下,都城千门如昼,官府放夜(解除宵禁),男女嬉戏于道。元宵之夜,地下灯光与灯光相照射,地上灯光与月光相辉映。风吹绛蜡(红烛),露浥红莲(莲灯)。桂华(月光)照瓦,嫦娥欲下,衣裳淡雅,身材窈窕。词人笔下的元宵之夜,素月流天,夜空如洗,灯火辉煌,人群熙攘,十分热闹美好。词人把月、风、云、光、烛、莲、箫、鼓、人、影……这诸多意象组合成一幅元宵节的美丽图画,十分动人。

4、向子諲(宋)《水龙吟.绍兴甲子上元有怀京师》上片:

华灯明月中,绮罗弦管春风路。龙如骏马,车如流水,软红成雾。

太液池边,葆真宫里,玉楼朱树。见飞琼伴侣,霓裳缥缈,星回眼、莲承步。

向子諲是北宋与南宋之交的著名词人。此词写皇宫的元宵之夜:明月华灯,绮罗管弦;龙如骏马,车如流水;玉楼朱树,飞琼伴侣;霓裳缥缈,星眼莲步;……太液之池、葆真之宫一派豪华、一派壮丽,

5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此词也是一首写元宵节的名词。

上片作者用目不暇接的美丽意象:东风、花树、宝马、雕车、香气、星火、凤箫、玉壶、渔灯、龙灯、……极力渲染了元夕夜的热闹情景。下片写人,元宵之夜。美女如云,插满头饰(“蛾儿雪柳黄金缕”,是指像飞蛾、柳枝、黄金缕一样的头饰),雾鬓云鬟,熙熙攘攘,笑语盈盈。……但词人不见“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那个心上人。忽然,在那灯火阑珊的冷落之处,站着那个心上人,是她!是她!就是她!词人惊喜莫名。读者读到此处,大概也会感慨无端了吧?!

写元宵节的词句也很多,如:苏轼《木兰花令.元宵似是欢游好》:“万家游赏上春台,十里神仙迷海岛。”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元宵佳节,融和天气。”赵鼎(宋)《鹧鸪天.建康上元作》:“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刘克庄(宋)《生查子.元夕戏呈陈敬叟》:“繁灯夺霁华,戏鼓侵明发。”佚名(元)《折桂令》:“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杨慎(明)《鹧鸪天.元宵后独酌》:“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王磬(明)《古蟾宫.元宵》:“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纳兰性德(清)《清平乐.上元月蚀》:“瑶华映阙,烘散蓂墀雪。”……(“蓂墀”minchi”,“蓂”瑞草;“墀”,台阶。“瑶华”,此处指夜月。)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1
查看完整版本: 正月十五闹元宵说元宵节及元宵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