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相爱了,就是想呆在一起,这有什么错?——苏西
引言:
《月升王国》是昨晚睡前看的电影,据说是一部“可以提升审美”的电影。未打开之前,以为是泰伦斯·马利克式的“美国诗意电影”,用印象派油画般的质感来讲动人的故事。结果,韦斯·安德森果然无愧于自己“好莱坞童话导演”的盛名,这部电影从配色摄影、服装道具、音乐到情节都是一部远离现实世界的幻觉。
这部诞生于年,由视觉系导演韦斯·安德森执导,杰瑞德·吉尔曼、卡拉·海沃德、布鲁斯·威利斯和爱德华·诺顿等联袂出演的儿童冒险电影,或许还有“爱情”,就是那种无比青涩但又笃定的纯真爱情。
电影豆瓣评分8.3,打四星的观众接近50%,《月升王国》作为第6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的开幕影片,最终斩获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和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当年影片共获奖47项,提名89项,堪称美国最受欢迎、评价最高的儿童电影之一。
电影主线就是一场虚拟小岛上的“私奔”故事,年的夏天,新英格兰地区的海岸边,一对12岁的“问题儿童”惺惺相惜,秘密相恋、然后缜密计划后一起出逃到海岛上。一场暴风雨即将来袭,整个小镇的人都被动员起来起来寻找他们,甚至包括那些男孩的小童子*队友,这个平静的海岛小镇被两个孩子搞得天翻地覆,呈现了一场伴随着青涩初恋的盛大童年冒险。
这部电影带给我的体会,可不仅仅是“审美”上的提高和享受,当然安德森甜美又复古的童话气息确实无比对我的胃口,但作为一部儿童电影,它蕴含的深意也很值得探究。所以今天我就从电影美学、人性探究和社会反思来和大家一起体会《月升王国》的艺术魔力。
一、电影美学:韦斯·安德森极具辨识度的童话风格
韦斯·安德森作为美国导演兼编剧家,不管是摄影、服装道具还是配乐,都是精致无匹,堪称强迫症的福音,审美高超,设计师必看。更难得的是,他在保证个人审美趣味和符号化的艺术性前提下,还能兼顾商业性把电影拍得好看通俗。这个被世人誉为“好莱坞童话导演”的电影鬼才,在这部《月升王国》里用了哪些魔法呢?下面我们一一道来。
1、布里顿年的《青少年交响乐指南》揭开电影音乐的面纱
电影是一种声画的艺术,电影配乐向来都是名导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韦斯·安德森自然也不例外。配乐有时还能起到叙事的作用,在《月升王国》里面就有这样的展现。
导演本人曾在接受英国《视与听》杂志对其所做的专访时,对影片中为何会多次出现布里顿音乐作品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布里顿的音乐对整部影片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月升王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建立在了他的音乐作品之上。”
毕竟电影开头就是《青少年交响乐指南》,让昨晚观影的我印象深刻,片尾部分也做了呼应。韦斯·安德森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让这首经典音乐作品全程参与进了他的电影叙事。
通过导演的这种刻意安排,熟悉这首乐曲的观众不难发现,四个乐器组事实上指代了《月升王国》里面的四种角色类型,整部乐曲也在形式上与影片构成了一种巧妙的呼应。
木管乐器组,短笛吹奏的主题曲,音乐特征是“柔和优美”,代表人物:山姆、苏西两个主角,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尚未被成人社会的游戏规则所束缚,敢于挑战权威。
铜管乐器组,小号吹奏的*乐曲,音乐特征是“清亮有力”,代表人物:兰迪队长、童子*成员、小本表兄。处于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过渡地带的群体,同时具有服从精神与抗争精神。
弦乐器组,吉他弹奏的乡村歌曲,音乐特征是“委婉复杂”,代表人物:夏普警官、劳拉、沃尔特。失败的家长,麻木于机械重复的生活,角色间情感关系混乱,无法为子女树立榜样。
打击乐器组,模仿雷声的密集鼓点,音乐特征是“暴风骤雨”,代表人物:社会福利员、皮尔斯长官,权威制度的维护者,冷酷无情,现实世界的象征。
2、韦斯·安德森电影配色:跟自己较真儿的美学大师,将缤纷多彩的绮丽呈现给观众
《月升王国》整部电影的配色清新又明快,带着梦幻夏日的恋爱和魔力气息,构造了“童话”般的空间。而这部电影的大部分镜头,是在晚夏的户外拍摄而成,韦斯·安德森采用了温和色调及纯朴原色。
饱和的红色、阳光的黄色和草绿色,配合天蓝色和焦黄色,每一帧都美到无法呼吸。剧中人物的服饰道具,也是韦斯精心挑选而出。褪色的覆盆子色、黄色和橙色色调等,使《月升王国》多了一份俏皮和温和。
韦斯还在电影中,虚构了六本童话书,并亲自设计封面,还为这些书做了动画。这些不起眼的较真儿,无处不体现着韦斯的考究品味。
他将生活的颜色,戏剧美术化地提炼出来,使他每一幅电影画面,都精致得像一幅油画。人们评价安德森的电影,富有激情,极具创造力,既有荒诞的趣味,又有文艺的审美,他的作品可以满足小众文青的情怀,也能引起大众百姓的共鸣。
优雅而感伤,欢乐而隐忍,恰似其本人。大部分人会对他的影片风格过目不忘。他不仅是电影中童话诗意的缔造人,更是一位极致的美学大师。所以这部电影真的强烈建议做设计和美学相关工作的盆友看,大师级的作品,对审美的提升一定会有帮助。
二、人性探究
1、边缘化的孩子,容易惺惺相惜,彼此吸引
无论国籍、肤色、贫富差异,好像每一间学校,每一个班里都会有不一样的孩子。他们或许只是不爱说话、性格内向,或者不会表达自己的善意,就会在一个小集体当中成为边缘化的孩子。而因为这种边缘化,他在日常生活中会变得更加孤独。
《月升王国》这部电影的两位小主人公就是旁人眼中的“问题儿童”和“性格怪癖的孤儿”。他们在一场一年前的诺亚方舟剧场演出当中结缘。山姆因为好奇闯入了后台化妆间,看到一群扮演小鸟的女孩,山姆一眼就看到了中间黑色装扮的苏西,他问:“你演哪种鸟?”苏西有些吃惊,但还是回答了他,说:“我演乌鸦。”
就这样,旁边的小女孩儿和苏西说:“他喜欢你。”然后没有任何悬念,两个孤独的灵魂,惺惺相惜,彼此靠近,成为了亲密的笔友,互相诉说彼此的烦恼和忧愁。苏西总是抱怨,朋友不懂我,爸妈也不懂我。好像自己是一个精神世界的孤儿。
但是,有着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睿智的山姆,给苏西回信说:“他们只是不理解你罢了,人有时候是自私的,但你要知道,你的爸妈始终爱你如一。”接着山姆还说:“这样的忧愁会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却只字未提自己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孤儿。
这样的亲密发展到最后,演变为一场草率又坚定的私奔。他们最后到达了自己的终点,那个美丽僻静的小峡谷,苏西为它起名叫:月升王国,也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
2、童子*从排斥山姆,到设法帮助,证明孩子内心的善良只要稍加引导就能被唤醒
以铜管乐器组小号吹奏的*乐曲,为代表的童子*成员。在音乐的阐述下,代表了一个处于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过渡地带的群体,同时具有服从精神和抗争精神。
这些山姆的童子*伙伴,在最开始的时候,集体排挤有情绪问题的山姆。但山姆和苏西的第一次私奔逃亡,被找到之后。这些昔日的队友和伙伴才意识到,山姆是一个可怜的孤儿。他面临着被送往社会福利院,甚至要接受针对暴力倾向问题儿童的休克疗法的命运
以往的一些小隔阂在这样大是大非、命运攸关的时刻,忽然就变得那么微不足道。即使是在成年人看来,没心没肺的熊孩子们,都燃起了内心的冲动和热情。在同情心和善良的驱使下,决定帮助山姆再次逃亡。
小孩子的排挤来得很简单,可能就是单纯的不喜欢,不像成年人那么复杂。但他们的和解,也来得很简单。不需要过多的心理建设,内心的善良和同情,稍加引导就会被唤醒。接下来的友谊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3、警官决定承担责任,是在山姆决绝的态度逼迫下,完成的进阶
这部儿童电影,主角是两个少年老成的小朋友,而配角儿绿叶也不乏大牌,扮演夏普警官的布鲁斯·威利斯,堪称是片中最具魅力的成年人。
就像布里顿那个《青少年交响乐指南》中弦乐组所指代的人物群体一样委婉复杂。这些成年人,作为失败的家长,麻木于机械重复的生活,角色之间的情感关系混乱,无法为子女树立榜样,也完全打理不好自己的生活。
反之,则是童子*山姆,他出色的野外生存技能,让他和苏西的这场私奔逃亡,变得井然有序。他出走的时候依然穿着童子*的制服,黄衬衫和短裤。戴着反季节的貂毛圆边帽子,还像成年人一样,叼个黑色烟斗。出发前不忘给苏西准备鲜花。
他有着超越同龄男孩的智慧和计划操作能力,凭着自己的力量,划着小帆船穿越半个小岛,来到苏西家的草坪会合,还用鱼钩和金龟子做成耳环送给苏西。这个小男孩,坚定勇敢,靠谱体贴,又不失浪漫。甚至比夏普警官这个成年男性都更有吸引力。
但孩童在成人世界中,也有不可避免的弱势。那就是没有监护人的孤儿山姆,必然会送往福利院。在电影中,这可不是什么好地方,甚至是残酷的监狱一般的存在。
但幸好,在山姆决绝、坚定态度的引导下,影片结尾,警官决定承担起这份责任。山姆不用再和苏西分离,也不用再去恐怖的福利院。这是山姆的幸运,也是警官的幸运。他通过承担起这份责任,也完成了自己的人生进阶。
三、社会反思
1、韦斯·安德森本人的灰色童年
韦斯在三兄弟中排行老二,身为房产经纪人的单身母亲,每日忙于工作。他总是家中被遗忘的那个孩子。后来有一天,韦斯在母亲房间里发现了一本名为《如何与问题儿童交流》的书籍,那一刻他才知道,原来从小天马行空的自己,在母亲眼中竟是所谓的“问题儿童”。
这一情节在电影中有所展示,就是苏西在和山姆私奔后的一场物品盘点之后发生的对话,所以,导演是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融入到角色中了,他能理解苏西这个角色的全部。父爱的缺失,母亲的误解,韦斯就这样在孤独中长大,这或许就是他的作品在幽默戏谑背后,总藏着一丝孤独与忧伤的原因。
幸好韦斯遇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电影,也算是用艺术治愈了自己的童年创伤。
2、并不是所有“问题儿童”都有韦斯这么好的天赋和运气,那些不够幸运的孩子到底是怎样出现的呢?
1)何为“问题儿童”?
问题儿童是指具有经常扰乱他人或阻碍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不能遵守社会公认的儿童行为规范与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参加学习与活动的儿童。
其行为表现分两类:(1)攻击型,如活动过度、行为粗暴、不遵守纪律、欺骗或偷窃。(2)退缩型,如神经过敏、过度焦虑、自卑、冷漠。对于问题儿童的界定,我们要与偶然犯有不良行为经教育能及时矫正的儿童及有违法行为的犯罪儿童、因心理失常造成行为异常的变态儿童相区别。问题儿童可以通过恰当的教育方式来转化。
2)“问题儿童”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儿童不是凭空产生的,背后总有其复杂的现实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家庭物质条件和环境恶劣,教育跟不上
贫贱夫妻百事哀,贫贱家庭的儿童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穷困潦倒的家庭生活环境,必然带给孩子不健康的教育方式。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丧失自尊和信心,不再有凭借努力改变命运的勇气和毅力。
就像综艺节目《变形记》当中的少数几个农村孩子,在见识到城市家庭的条件之后,并不是大家意料中的奋发图强,而是彻底放弃挣扎和奋斗,也让观众看得无比心疼。
霍姆林斯基说,“大声叱责,这是人们相互关系中修养很差的基本特征。凡是出现大声叱责的地方,就有粗鲁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用大声叱责(家庭中还有拳头)教育出来的孩子,失去了感觉别人最细腻的感情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周围的美,他非常冷漠无情,毫无怜悯心,在他的行为中有时会出现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现——残忍”。
而这样的家庭中,往往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粗暴型的,感觉不到一丝关爱。动辄打骂年幼的孩子,可能仅仅是成绩不理想,或者一点小事被老师批评了,家长觉得丢面子,就把气撒到孩子身上。
2、老师不关心,同伴还排挤
“问题儿童”不仅是家长头疼的存在,也是老师的沉重负担。可是人类本质的自私,趋利避害,导致大多数老师会采取不闻不问的方式,将他们作为班级内特殊的一员置之不理。孩子在整个集体中变成透明人。
而在同伴的排挤下,这些孩子就成了其他学生课余的“谈资”或者“乐子”。或许还会有所谓的“情绪问题”,这不是肯定的嘛!兔子急了还咬人呢,就像影片中被指责“有情绪问题”的山姆,其实一直很温和,只在那个男孩说“大家没人喜欢你”的时候,爆发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逆鳞”,还是不要作死去触碰,既不道德,也不明智。
3、怎样的一些教育措施可以帮助“问题儿童”呢?
就算“问题儿童”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我们也不能置之不理,而是必须有针对性措施帮助这些暂时迷路的孩子,重返正轨,有一个美好的人生。
1)给孩子提供尽可能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
任何一种教育都替代不了家庭教育,所以作为父母,请记得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包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专业技能尽可能保障家庭的物质条件。让孩子接受应有的教育,不在学校陷入自卑。
另外家庭最重要的就是和睦。不管是夫妻矛盾还是婆媳矛盾,都将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所以,家就是让孩子学会爱,拥有爱的能力的地方,是孩子辨别是非、善恶的地方,是他学会如何做人的地方。
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足,更是精神上的依赖。“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因此,有空多陪陪孩子,很有必要。
2)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因材施教
孩子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面对孩子的不完美,与其不满、斥责、抱怨,倒不如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作为监护人,必须接受孩子的现状,进而帮助他们改变现在的自己。
就像电影中的苏西,即使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她的父母依然无条件爱着她。最典型的恐怕就是《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他即使智商只有75,是真正的“问题儿童”,但母亲依然毫无保留去爱他,才让阿甘有了光明的人生。
3)以身作则,做一个终身学习的好榜样
“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一直是我们传统文化倡导的教育方式,作为父母,即使你再怎么口头督促自己孩子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都不如你自己拿起书本,求知若渴的样子对他的作用更大。如果你每天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孩子也会搞不清人生的意义和方向,从而误入歧途。
教育源自生活,培养成于点滴。父母们不需要高谈阔论,而只需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中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即可。监护人们,也不能因为自己的孩子是“问题儿童”就破罐子破摔,甚至逃避养育和教导的职责,让孩子沦为孤儿,要及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并帮助孩子步入正轨。
结语:
“爱情”这根刺是属于“青春”这朵蔷薇的。——莎士比亚
安德森童话的结局必然是唯美又温暖的,即使导演心中也隐藏着儿时孤独的创伤。但就在这部94分钟的冒险童话电影里,悸动不安的灵魂得到了释放和安抚。
两个12岁的孤独者,在一场结伴叛逆的“私奔”之中,体会了成人世界的责任和承诺,最重要的是得到了彼此真诚的“爱”,从而治愈了两人青春期的兵荒马乱。
希望我们都能在孤独的世界中遇到属于自己的爱情,也别忘了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