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人靠山吃山,擅长就地取材,饮食多元化,除了自家种的瓜果鲜蔬外还有满山遍野的野生食材。餐桌上最常见的待客美食血红、牛瘪、腌鱼、腌肉、烤鱼以及各种季节小吃,今天要介绍最全面的侗族特色美食。
每年秋收前是田鱼的捕捞季,亦是腌制鲤鱼的高峰时期,腌鱼的独特之处在于发酵,聪明的侗族人将蒸熟的糯米与辣椒粉混合均匀,再层层叠放到粘满盐巴的鱼片上,让糯米和鱼片在密闭的木桶里自然发酵,盐巴让鱼片保持新鲜,发酵的糯米使鱼片有甜味,长时间的腌制又让辣椒变酸,在用料不一的情况下,腌鱼会因不同的人腌制而有不同的口味,有的酸,有的甜,有的咸,有的辣,好吃的腌鱼应该是咸甜适中,微酸,因此在侗族地区又称“酸鱼”。腌制时间半年到一年左右,吃法有煎,烤或生吃(如果你想挑战的话)。
在其他地方茭头是用做菜,但在三龙,几乎都是用来腌制,新鲜的茭头洗净滤干水份,加入大量的辣椒粉与少量的盐或直接放到侗族辣椒酱中,腌制1个月左右,也可以通过试吃来决定时间,如果还有生茭头的辛辣就代表时间不够,腌好的茭头呈酸辣味并保有原先的甜、脆。
竹笋饼做法比较繁琐,在如今的侗族地区已不常见,竹笋饼成分有鲜嫩笋,蒸熟冷却后的糯米,花椒,干辣椒,一起捣碎,捏成饼状两面沾上芝麻,油煎过后香气四溢。想想都唾延欲滴。末至初夏,正是三龙侗寨野生小竹笋的丰收季,鲜嫩翠绿的竹笋在侗族妇女的手艺下可变成各种美味佳肴,最具代表的竹笋美食是“竹笋饼”,竹笋饼以鲜嫩小竹笋、蒸熟的糯米、辣椒、花椒、侗族香叶、芝麻等天然食材制成,是三龙独有的特色美食,独特的味道回味无穷。(点击这里查看详细竹笋饼介绍以及制作过程侗族即将消失的古老美食《竹笋饼》完整制作过程。很多人没听说过
腌肉也叫酸肉,和腌鱼的做法相似,同样粘上腌巴,辣椒粉,由糯米发酵,腌肉需要大量的猪肉,因此通常在过年杀猪时才会腌制。
牛瘪又称“百草汤”,是牛的胃里未完全消化的草渣挤出的汁液,实际上是牛的胃液,许多人把牛瘪称为牛粪,其实有许多的误解,牛在宰杀前被喂大量嫩草,胃里的草混合了胃液,取出食物渣挤出水分,再层层过滤,就是传说中健胃助消化的“牛瘪”了,牛瘪通常只跟牛肉一起下锅,三龙人最喜欢的炒牛肉一定少不了牛瘪,牛瘪火锅不仅是侗寨的上等美食,更是整个黔东南的招牌菜。
血红是侗族最具喜庆的菜色,是逢年过节嫁娶喜庆时必备的菜品之一,由煎炸过的猪肉,猪肝,猪肚等内脏加入烤过的干辣椒,折耳根,萝卜丝,与侗族特有的香料等多种食材混合在一起,再倒入新鲜的猪血搅拌均匀,就是一碗地道的血红了!这道菜虽令许多外来者望而却步,但却是侗族人赞不绝口的美味佳肴!
侗族辣酱可细分为许多种,由不同的食材加上辣椒粉腌制而成,辣酱有时也是腌制洋姜、茭头的原料,最常见的是鱼辣酱和纯辣酱,所谓鱼辣酱是用鱼内脏加辣椒粉腌制而成,条状的鱼肠子会让外乡人以为是蚯蚓,因此很多人望而生畏,不过喜欢尝鲜的人们值得一试。辣酱在三龙家家户户都有,要吃时拿来炒熟即可,配白饭就很好吃。辣酱一般不会拿来待客,想吃可以跟主人家要求。
三龙侗寨原生态烤鱼,是自家养的新鲜田鱼,吃烤鱼,一定不能少了三龙特制捣椒酱。
侗族酸菜分别为"干"跟"湿"两种,干的是用萝卜菜晒干腌制作,而湿的则是用小白菜在凉水里腌制发酵而成。我现在要介绍的是"凉水酸菜",做法看似简单成功率不高,唯有腌制经验丰富的侗族妇女做的凉水酸菜最好吃地道(比如我妈妈...),做法大致是:先用洗好的小白菜在开水中过水,冷却后放入桶内,加入冷水以盖过小白菜,再加入冷却的饭粒(饭的作用是令其发酵),找一个能进入桶里直接压住小白菜的平板盖子,盖子上再用大两个石头压住以防止菜浮在水中而腐烂,大约6天左右,凉水酸菜就酸完成了!经过发酵的小白菜酸溜溜的,炒干辣椒非常好吃!
又叫“乌米饭”,是用植物叶染黑的糯米饭,天然食材,蒸熟后带有糯香与植物的清新百吃不腻。
竹筒饭是在农历5月左右以山间野生嫩竹塞满浸泡了3小时以上的糯米,再以隔水蒸煮。因竹子非常鲜嫩,煮熟后的竹筒饭像香蕉皮一样Q软,亦可以像剥香蕉一样吃!
三龙侗寨一直秉承着传统的制作模式,因此三龙的黄草粑只有三种原始材料,分别是鼠曲草,糖藤汁与糯米粉,以“蒸”和“煎”两种简单做法保留最真的味道。点击这里查看详细黄草粑介绍侗族特色季节美食“黄草粑”制作大解析_绝不能错过的侗乡美味
扁米是侗族地区最自然的美食之一,也是秋收最具代表的美食,制作扁米时不需添加任何配料,纯粹是谷粒天然的味道。亦是老少皆宜大众美食。扁米侗语音译为“苟茂”,是用晚熟的香糯制成,香糯比一般稻谷晚熟十天左右,于是被排在秋收的最后一天,要是哪家吃了扁米便能知道他们秋收结束了。(关于侗乡扁米的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