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在康熙年间还没有,论成型要到乾隆年间说起,清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武生,是京剧中擅长武艺的角色。
扮演擅长武艺的青壮年男子,其中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两类:
长靠武生:装扮上“扎”靠,戴盔,穿厚底靴子而得名。扮演大将,一般使用长柄武器。表演要求功架优美、稳重、沉着,具有大将风度和英雄气魄。念白讲究吐字清晰,峭拔有力,重腰腿功和武打。
短打武生:常用短兵器,表演以动作轻捷矫健,跌扑翻打的勇猛炽烈见长。舞蹈身段要求漂、帅、脆,干净利索。武生也兼演部分武净戏。
杨月楼就是晚清时期的武生“巨星”,在当时的京剧圈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杨月楼幼年时期曾随父亲在京城的街头杂耍卖艺,后来,被偶遇的徽剧演员张二奎相中,成为张的入室弟子,开始接触到京剧。由于,自幼跟着父亲在街头摸爬滚打,所以,杨月楼的体质和柔韧性非常好,这也让他在学习武生时如鱼得水。
从师多年后杨云楼来到上海地区,在丹桂园中登台。据说,杨月楼最擅长的就是一折《安天会》,这出戏里有一个孙悟空的角色,竟能被杨月楼演绎得活灵活现,就像是真的猢狲一般!由于精湛的演技,杨月楼也被戏迷戏称为“杨猴子”。
随着杨的名气越来越大,竟被慈禧钦点为内廷供奉,从这以后他的观众变成了宫里面的达官显贵,成了当时最红的戏子之一。话说,同治年间,杨月楼在金桂园出演了一段时间的《梵王宫》等剧,一广东富商的妻女,来到金桂园中连连观看了三天。
富商之女名叫韦阿宝,刚刚十七岁,豆蔻少女难免会对台上英俊潇洒的杨月楼心生爱意。韦阿宝回到家后,立即给心上人写了封信,将自己的心意跃然于纸上,并打算与他商议嫁娶之事。杨月楼是个比较保守且心思缜密的人,他不认为仅见过几面的女人能对自己爱得死去活来,于是,他选择了避之不见。
韦阿宝听说杨月楼有意回避自己后,竟整日消沉,没过多久便患上相思病卧床不起。由于,韦阿宝的父亲常年在外经商,她的母亲便替女儿做了主,派人将来龙去脉告知杨月楼,希望他能早日与爱女定下媒妁之约。杨月楼从来者口中得知此女的痴情,于是,亲自登门拜访,与韦家人写下婚书准备择日完婚。
然而,韦阿宝的叔叔听说这件事后,认为杨月楼乃一介戏子,配不上自己的侄女,竟单方面地撕毁婚约。之后,韦阿宝的母亲为了女儿的心病,悄悄见了杨月楼,让他以上海民间旧俗秘密“抢亲”,与女儿完婚。谁知,韦阿宝的叔叔竟与乡绅以“拐盗罪”为名将抢亲的杨月楼告上了公堂。
这桩风流案,不但让当红戏子杨月楼锒铛入狱,连韦氏母女亦遭到牵连。期间,韦阿宝坚持称一切都是发自自愿的行为,然而,韦阿宝的叔父却坚持二人不属“明媒正娶”而是“拐盗”。虽然,最终在慈禧太后出面干涉下,杨月楼恢复了自由身,但这桩案件草草收场,但是,给杨月楼罗织罪名的罪魁祸首却并未受到惩处,韦阿宝也被其父逐出家门,不知所踪。
杨小楼是杨月楼的独子,本名三元。在父亲的影响下,杨小楼经受各路名师指点,自幼便身怀绝技。遗憾的是,杨小楼因身材高大,戏台上没有适合他的角色,只能演一些不入流的配角,所以,早年的他被人称作“象牙饭桶”。后来,杨小楼凭借父亲的真传,以一折《水帘洞》迅速走红,成为天津的名角。一时间,他的一句台词“闪开了”竟火遍了整个天津,就连饭馆里唱菜的小跑堂都学着杨的音调高喊。
真正让杨小楼发迹的贵人是谭鑫培,年少成名的杨小楼来到北京闯荡,遇到了名师谭鑫培。在他的安排下,杨小楼得以与大师同台飙戏,获得了出演大轴的机会。谭鑫培对杨小楼最大的恩情,就是将他压箱底的《战宛城》倾囊相授。从这以后,戏曲界再无人称杨小楼为“象牙饭桶”,而是管他叫做“活赵云”。或许是因为爱屋及乌,晚年的慈禧将杨小楼召入宫中,让他成为继父亲之后的又一宫廷供奉。
一时之间,杨小楼成了京城的红人,不论是王公贝勒还是富家公子都愿意与他结交。根据真实的文献记载,某次在给老佛爷唱戏时,杨小楼失手打翻了道具。杨小楼满头大汗地向老佛爷请罪,慈禧只是淡淡地问了问他原因,在听说是因为连日唱戏疲惫不堪后,一向冷漠的慈禧竟关心地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还命人准备了几十两银子放了杨小楼的假,让他好好的休息一下。
时至今日,我国戏曲界的许多名家,其师门都属杨氏父子的传承,“中国猴戏”经李万春和六龄童发扬光大,这一切都离不开为其奠基的杨氏父子,可以说,他们为中国近现代戏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