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大美良渚,走进杭州余杭大陆非遗与农耕文化
TUhjnbcbe - 2023/1/10 21:12:00

记者葛家藤 陈蓉

杭州余杭的良渚大陆,是个百年村落。“水网密布、河道纵横、物产丰饶”是她独特优势和特色,也孕育了这片丰饶的田园,成为大陆村繁荣的基点。人们在这里商贸往来,交流碰撞,将切实的热闹,融入村舍的勾栏瓦舍中。从天地自然中蓬勃生长的江南文化,沿着密布的河网,流淌到良渚大陆村的角角落落,在这片水乡泽地的沃野之上,以盎然丰盈的生命力,演化出鲜明多彩的非遗民俗,呈现出纷繁多姿的文化景观。

历经浩瀚岁月,传承瑰丽文明。大陆村的历代村民们,泛着时代轻舟,在朝露晚霞、暮鼓晨钟中,薪火相传,勤耕乐作,传递着生生不息的文化脉络,书写着和泽大陆的锦绣篇章。

大陆村曾是原余杭县大陆乡(公社)乡*府所在地,是周边区域内集镇中心,经济和社会发展相比于周边农村较发达,迄今留存一些老屋史迹,延展起伏的屋顶,庄重敦厚的梁柱,能时时勾起人们对历史变迁的美好回忆。青砖黛瓦,影过低墙,大陆人家的一砖一瓦中,凝聚着社会变迁的历史印记,镌刻着最质朴的民族民风,潜藏着悠长的岁月和脉脉的温情。

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河道湖泊,让大陆村富含清雅灵秀与温润细腻的灵性。这里泥土敦厚、淇水蜿蜒、稻海连绵,多姿风物成就鱼米之乡,村民傍水而居,在水之畔,捕鱼而食,在天光水色间,用勤劳智慧的捕耕,探寻着生存的法则,涤荡出生活的真谛。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自古以来,受环境影响,大陆村多修桥筑路,迄今还存在许多古桥老路史迹,留下珍贵的文物遗产,因“一郎桥、二房桥、三仙桥、四郎桥、五贵桥、六(落)马桥、七贤桥、八公桥、九曲桥、十(日)望桥”,在大陆村及周边一带,历有“大陆十桥”之说,颇具特色。许多村庄还以桥名为村名,造就了大陆村独有风韵的古桥文化。

大陆花灯是首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流传于原大陆乡一带,是一种宽泛性的、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的民间舞蹈。尤其以大陆村最盛,故以“大陆”这个地名而得名,年6月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它有以舞蹈为主的“夹缠儿”,有载歌载舞的“小放牛”“扑蝴蝶”“卖花线”“乔看相”“补缸”,也有一些带有情节串连的“摇拉船”,以及带有说唱性质的“李金甫卖布”等等。可以说,“大陆花灯”是集说、唱、歌、舞为一体的一种民间舞蹈。它的内容十分丰富,通常一首小调就是一个节目,并且还会通过小调的转变,来变换不同的歌舞。

“大陆花灯”在大陆乡已有着悠久的历史,清代时十分盛行。它的起源与庆丰收有关,每逢丰收后村民们跳起花灯舞,相互庆祝。后发展到春节等节日期间,各村都流行跳花灯,并从这个村跳到那个村。每逢跳花灯时,村民们相互走动,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余杭县志》中对花灯就有着如下的记载:“彭公、大陆、长命、黄湖、崇贤等乡数百年前已盛行。”“大陆花灯”的世代相传,充分说明了“大陆花灯”在民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大陆花灯”还有一种叫“跳花灯”,一般为八名儿童,以走阵图的形式表演。这些阵图中有“外元宝”“里元宝”“剪刀阵”“鸳鸯阵”“单偏把”“双偏把”等等。在走阵图表演时,一般还有一个男主角扮作小花脸,在众女子中客串小戏,或山歌清唱。其表演形式活泼风趣,深受群众欢迎。

杭州余杭大陆村非遗文化项目简介

大陆舞龙:舞龙历史悠久,且遍地开花。在大陆村,民间也有舞龙,曾在陶家头等村庄的爱好者,自发组建舞龙队,逢年过节上场舞龙,以花样阵势表演为主,还挨家挨户上门舞龙讨偿,讨个彩头,图个吉利,也曾为修桥筑路募捐出过力。近年来,村里组织年轻壮汉重新组建舞龙队,并融入体育竞技的套路,提高了舞艺表演的难度,各种队形与造型多变,曾多次代表良渚街道参加全区舞龙比赛,并获得好成绩。

大陆榨油厂:大陆村粮油是农业主导产业,家家户户种油菜、收菜籽。年,原冯家桥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解决农户食油加工问题,与五常乡黄家桥村合作,购置榨油机等设备,在冯家桥创办榨油厂,采用传统榨油工艺,用半机械化方法作业。当时,是免费为农户加工菜籽油,加工后的油饼渣料,作为加工费留在厂里,供应给黄家桥村养鱼,一举多得。菜籽油的压榨,需经过菜籽清理等多道工序,是成熟的传统压榨工艺。这项非遗古法压榨技艺,对每道工序严格考究,如火候、力度、时间等都有口传要诀,凝结了古法榨油智慧,延续了中国老味道,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充分体现了民间手工的高超技艺。

农耕特产:大陆村地处平原,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古往今来,大陆村的村民们勤耕细作、秋收冬藏,每逢收成,穰穰满家、稻浪滚滚。该村历来重视粮食生产,其中,冯家桥田畈是面积超过亩的田成方、沟成渠、埂成路的高产示范方;歌罗桥田畈面积约有亩,是大陆村最大的高产示范方和风景田野。

大陆春笋闻名遐迩,曾作国宴食材招待外国元首。据年出版的《良渚镇志》记载,全镇有早竹地余亩,生产早笋以大陆片发展最早,面积最大,产量最多。民国初期就归入名产“三墩春笋”范围,以“早、嫩、鲜”在杭、沪、宁享有盛名。大陆早竹地生产管理健全,逢秋锄杂草,冬天铺河泥,清明留种笋,新竹长成后,掘起老竹及浮鞭,浅耕一次,并砍去竹梢。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美良渚,走进杭州余杭大陆非遗与农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