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今日报纸头条英雄地质队的精神富矿
TUhjnbcbe - 2023/1/10 21:12:00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探矿镜,能穿透地球千万米,能分辨复杂矿物质,那么我们需要的金矿,便清晰可见,开采便是。遗憾的是,这样的物件,过去没有,至今仍未出现。

可现实中,有这样一群“行走的探矿镜”。他们怀揣寻金报国梦,以旷野为家、与山水为邻、视岩石为伴,探获一座又一座金矿。他们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向着地球深部进*再进*,誓要将野岭点石成金。

他们是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下简称“六队”)。年,国务院授予他们“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荣誉称号;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他们弘扬优良传统、做好矿产勘查工作寄予殷切期盼。这支全国唯一的“英雄地质队”,用一颗颗忠于祖国的赤子心,走出了一条波澜壮阔的英雄路。

建队

踏上寻金征途

年,94位职业找金人受命组建胶东第四地质队(六队前身),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为新中国找黄金。踏着铿锵的步伐,六队挺进了招远市玲珑镇的深山。

年,山东省地矿局要求尽快提交玲珑九曲矿区的勘查报告,九曲会战全面拉开。多米高的罗山,悬崖峭壁、荆棘丛生,没有上山路、也无法修路。运送物料的车最多开到山下,所有设备和施工材料全靠人力运送。

“一台柴油机,需要几个壮汉才勉强抬得起来。几十吨的钻机‘大卸八块’后,仍要50多人抬杠子、80多人用绳拉才弄得上去。肩膀不知磨破几层皮,浑身的骨头像散了架。”水文老专家刘振明是六队引进的首批大学生,他回忆:“多人挤进一个小山村,寺庙、磨坊、牛棚猪圈都当宿舍,吃饭更顾不得什么冷热荤素,但大伙儿都挺乐观。”

九曲会战中六队人搬运设备休息时的场景。

金子很宝贵,赤子之心比金子更宝贵。矿区上,钻塔林立,彩旗飘飘,万众一心,机器轰鸣。一年零10个月后,六队人为新中国探获了一座18吨大金矿!而在此之前的7年时间里,他们的探明量年均还不足2吨。

建队初期,队员们的勘探目标仅瞄向含金石英脉型金矿。有没有其他类型的金矿床存在?他们放开手脚,大胆探索。

年12月,三面环海的莱州三山岛上,迎来了8位六队同志。他们顶风冒雪,历时11天取样件,并开展矿点普查评价工作。年,《山东省掖县三山岛金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通过评审,提交金矿储量60余吨,三山岛金矿成为我国第一个特大型蚀变岩型金矿。

顺藤摸瓜。年,六队在三山岛以东20公里的焦家村又探获一个规模更大的特大型蚀变岩型金矿。两个赋存在大断裂带里的特大型金矿,在事实上推翻了长期束缚地质人“大断裂只导矿不储矿”的金科玉律。一个崭新的金矿类型——“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下称“焦家式金矿”),在胶东半岛诞生!

“焦家式金矿”的发现,其重要意义不亚于大庆油田的发现。运用焦家式金矿成矿理论,仅六队为国家提交的黄金储量当时就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年,《焦家式新类型金矿的发现及其突出的找矿效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同时获奖的还有“两弹一星”、“核潜艇”以及“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年,《焦家式新类型金矿的发现及其突出的找矿效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年12月10日,国务院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原六队队长刘广义怀着激动的心情接过了那面无上光荣的锦旗,上面镌刻着的“功勋卓越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金字闪闪发光。

年,国务院授予六队“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荣誉称号。

“每个人都佩戴着红花,手捧着大会赠送的奖杯和少先队员献上的鲜花。”原六队工会主席滕利远,是六队参加授勋的15人中的一员。提起30年前的授奖,他仍激动不已,“那可是在首都的领奖台上啊!”

年是英雄地质队受勋30周年。

世纪之交,胶东地区地表以及浅部(米以内)金矿资源基本开发殆尽,金矿资源陷入危机。深部找矿是唯一的出路。

年2月,莱州寺庄会战在大雪中擂响战鼓,六队人整装待发,向着地下米乃至米深度进*。

运用焦家式金矿成矿理论及其找矿模式,六队在全国率先取得攻深找盲的重大突破,“五朵金花”相继盛开。“第一朵”便是寺庄金矿——储量51.83吨的深部金矿,也是国内第一个深部特大型金矿床。此后,六队又探获焦家深部吨、朱郭李家吨、纱岭吨、前陈-上杨家60吨四个特大型金矿床。

建队64年来,六队累计探获超大型金矿14处,大、中、小型金矿处;完成钻探进尺万余米,相当于多个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探明金资源量余吨,约占全国已探明黄金储量的五分之一。

今年2月,“山东省招远市水旺庄矿区金矿勘探”项目入选中国地质学会年度“十大找矿成果”,招平断裂带成为继三山岛和焦家断裂带之后胶东第三条千吨级控矿断裂带;6月,在“山东省招远大尹格庄金矿米科学钻探”项目中,六队突破原定设计深度,终孔孔深达到.35米,成为近三年第三次刷新全国小口径钻探同类型钻孔钻进效率纪录……

六队的找矿事业,所向披靡。

修复

“大地伤疤”变“城市绿肺”

夏末秋初,威海市里口山生态修复区的矿山中出现了野鸡的身影。“草丛里‘窸窸窣窣’的,没一会儿,就看见野鸡蹦跶出来了。”六队副队长王敬说,时不时还能在半空中看到鹰。

盘旋的鹰,无疑是极好的信号:物种多样性在丰富,生态功能在恢复。“老鹰频繁出现,说明下面有可捕食的动物,如野鸡、兔子。生物链不断完善,这是对生态修复成果的有力证明。”王敬说。

六队副队长王敬。

年,六队为威海市*府起草《威海市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用三年时间完成威海市一批废弃矿山的修复工程。威海市多处矿山,有70余处被六队承接。

第一个启动的修复项目就是里口山。里口山风景区地处威海市中心位置,过去因采矿活动留下32处矿坑,山体满目疮痍,地质灾害风险高,还产生严重的视觉污染,影响景区长远发展。

年起,针对32处废弃矿山,六队因地制宜,考虑光照、水源、岩石发育程度等因素,为每一处矿山量身定制了治理方案。

每一处矿山都有专属治理方案。

“对山体削坡排险、危岩清理,消除地灾隐患;根据山体实际情况,用飘台、回填续坡、挂网喷播等修复工艺,消除视觉污染。”王敬介绍,山上栽种了爬山虎、棉槐、松柏等植被,还修建了水库、喷泉等设施,以便下一步开发。“十几人的技术团队,大多是85后、90后,天天刚过六点就现身工地,晚上七八点才收工,很辛苦。”

里口山其中一处矿坑修复前后对比。

夜以继日地努力让工期驶入快车道。目前,环翠区里口山、经区大岚山、临港区角山等70余处矿山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已全部结束,修复绿化总面积公顷。曾经的“大地伤疤”,有的已经风景秀丽、揽客而来;有的正处于养护期,静待“重启”;一些新景区新线路,也在酝酿之中。

矿山生态修复使区域生态环境大幅改善,还带动了周边农业、旅游业的长效发展。山脚下的王家疃村吃上了“生态饭”,村里农家乐和水果采摘园搞得红火,过去无人问津的石头房被改造成特色民宿,节假日“一房难求”。

回望60年代,那时的六队还不具备成熟的钻探手段和设备。打平巷、掘浅井,作业面上机声隆隆,粉尘浓度往往达到对面看不见人的程度。连日作业下,大量粉尘被吸入肺里,有的队员患了矽肺病,过早离开了人世。

如今,六队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把“生态保护第一,尊重群众意愿”作为纪律要求,找矿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来之前什么样,就要恢复成什么样。

六队环境地质处副主任袁星芳介绍,施工使用专用的泥浆池,用润滑油润滑钻机,工地铺设上防渗胶。工程完成后,用过的泥浆、生活垃圾等,经分类处理后一并带走,保证不给当地环境留下任何后患。

在智慧化测绘领域,六队一路高歌猛进。携带仪器穿山越岭进行野外测量的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技术。科技赋能下,原本4人3天的工作量,现在1人2小时便能完成。

新时代赋予“英雄地质队”新的使命。习总书记在回信中嘱托地质工作者,要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勘查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创建‘大地质服务工作’新品牌,‘绿色+科技’,实现从找矿英雄队到绿色发展主力*的转型发展。”王敬介绍。

六队的担当作为,熠熠生辉。

传承

“压担子”压出精英队伍

如今的地质六队群英荟萃,昂首阔步在找矿突破的大道上,战功赫赫。同样是这支队伍,曾经也经历过10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阵痛。

年春节刚过,六队迎来重大变革——国家“断奶”,按市场化经营。由于缺乏经验,公司经营困难,数百名六队人陷入生存危机,职工们的生活难以为继。“远看像是要饭的,近看像是逃难的,仔细一看是勘探的。”调侃式的冷笑话字字扎心,因为那正是困境时期六队的真实写照。

“有些地质队转型搞起建筑、服务业,但六队人大多都坚守着,这也为后来的队伍建设保留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原六队队长王其鸿说。为了生计,六队艰难跋涉。“矿山门卫、电工、机修工……从事的工种兜兜转转,但大都没有偏离主业。”王其鸿说。那时的“英雄地质队”,正等待一场涅槃重生。

市场经济下的磨炼,让六队人达成共识:发展动力在于改革,根本出路在于找矿!地质找矿,关键是人才。六队充分发挥先模人物和高端人才的“传帮带”作用,选派优秀技术骨干担任导师,姜洪利就是其中一位。

地质老专家姜洪利。

六队安全总监鲍中义是姜洪利的得意弟子。年,28岁的小鲍被调入六队,随即被派到焦家深部金矿勘查项目部。同他一起的几位年轻人,是被浇筑进这个项目的新鲜血液。

“那时老姜50多岁,是指挥部的副总指挥和项目技术负责人,按说坐镇指挥就行。”鲍中义说,“他不,他整天骑个小车满矿区跑,干啥都带着我们。”

从绘制施工地质图、布设水文孔,到封孔、透孔,再到质量检查,所有流程年轻人均参与其中,老姜全程陪同指导,野外工作记录也要每天检查。老姜的严格认真,让新人们的笔记本上总是布满铅笔橡皮的痕迹。“改了擦、擦了改,直到符合要求才算完。”鲍中义说。

对于青年人,姜洪利既严格要求,又敢压担子。焦家深部金矿储量计算的任务,在当时就全交由鲍中义负责。仅用一年时间,焦家深部金矿探明金资源量吨,焦家金矿在5.2平方公里范围内,累计探明金资源储量超过吨,一举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超大型金矿田。

随后,《山东省莱州市焦家金矿床深部详查报告》圆满完成,鲍中义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论文,该项成果获得原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那一年,鲍中义还不到30岁,令他没想到的是,对于这个奖项,老姜坚决不留名。

六队安全总监鲍中义。

这份师徒情,让年轻的小鲍对“英雄地质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要有利于找矿,有利于国家,六队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师徒间也可以“没大没小”。他们既是在学术上争得面红耳赤的对手,又是为了地质理想惺惺相惜的知己;是在地质找矿中并肩作战的战友,更是满天星斗下交换心事的兄弟。

“成果的取得要靠自己争取。”回想起10多年前的找矿会战,原地质勘查一处主任高书剑仿佛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年,高书剑主动争取担任“山东省莱州市朱郭李家矿区金矿详查”项目的负责人。带着原定10吨的勘探任务,他和团队深入矿区,最后竟探获出吨黄金储量,成就了焦家金矿田第三朵“金花”。

高书剑常把自己的这段故事讲给新人听,他鼓励大家要积极争取、勇挑大梁。他透露,导师们甚至会在考察后,给能力有余但自信不足的年轻队员“压担子”,指派他们担任项目负责人,让每一位青年人才都得到锻炼。“只有经过项目设计、部署实施、项目调度、成果编制等一系列过程的洗礼,稚嫩小苗才可能成为参天大树。”高书剑说。

六队充分发挥先模人物和高端人才的“传帮带”作用。(上图右一为六队副队长周明岭)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六队科学谋划实施头雁工程、菁英工程、雏鹰工程等“六大人才工程”,致力打造一流人才培养高地。建队以来,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找矿奖项60余项,涌现全国劳动模范、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自然资源部科技领*人才等80多人次。

六队的精神富矿,永不枯竭。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孙甲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日报纸头条英雄地质队的精神富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