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四月,百草齐长,田埂地头,到处都新发的小草尖,黄绿绿的,让人感觉到春天的气息浓郁而又飘淡,就如同儿时的我们,一会儿发现一棵大软芡,全都围了过来,小心翼翼的拔起,抖去砂土,放入竹篮后,又各自散去,寻找下一个的目标。春天的野菜吃起来总有一种清新的感觉,有一次小编吃了大家所说的软芡粑,至今让我回味无穷。上周末,有幸在外母家尝到鄂东小吃—软芡粑。软芡粑跟江浙一带的清明团子、清明果类似,都是用清明菜和生米粉制作而成的,但也不完全等同。江浙的清明糕点只在清明前后一周食用,而鄂东(黄冈,尤其是大别山一带的英山、浠水、罗田等地)的软芡粑则可以从早春二月吃到四月底,即从软芡冒芽吃到开花。软芡粑,也藏着父母细心的爱。一姐妹说,她的妈妈已经给她做了好多软芡粑,放在冰箱里冻起来,等着她五一假期回家吃。
软芡粑软芡草,叶片柔软,表面有薄绒,撕开有丝。在三四月的田间很是常见,稻田里满是去年收割余下的稻茬,在这些枯黄的稻茬的间隙里,长满了各种野草,其中就有软芡草,因为这软芡草表面有绒,所以还是很好认的。软芡别名:清明菜,学名鼠曲草,又叫软雀草、清明草、灰灰草,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软萩谓清明菜,具“调中益气,止泄除痰,压时气,去热嗽”,“治寒嗽及痰,除肺中寒,大升肺气”。成株不到1尺长,叶柔而软,撕开有丝。阳春四月,春寒料峭,经历一个冬天蛰伏的软芡草,便急不可待地冒出嫩芽,绵绵软软,茸茸可爱,成熟时,它会开出一朵浅色的黄花。不管是田边地角、石缝岩边,还是贫瘠干涸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身影。
软芡草每年三四月,软芡萌生,新绿细嫩。鄂东习俗,清明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做软芡粑、吃软芡粑了。做软芡粑,也不是那么容易。采摘好新鲜的软芡之后,回家洗净晾干。拿上头一天泡好的糯米和洗干净晾干的软芡到碓臼里分别捣碎。碓臼这个工具也是比较古老的了,在乡村比较常见,主要用来舂米、捣碎食物、打糍粑。一般一个村子里会有几个,大家共用着,不用的时候,都是用石板或其他东西覆盖好,以免灰尘飘进去,下一次再用时就会很省心。捣碎之后就是揉面了,舂好的糯米粉拌上软芡糊糊,面团很快就变成了很好看的翡翠色。
揉好的面揪成小团子用手搓搓,然后拉开,里面裹上肉馅儿或者芝麻糖馅儿后用手压成圆圆的,最后下锅烙,烙的时候控制好火候,不一会儿就可以吃到清甜的软芡粑了。馅一般先炒熟拌匀,加馅做粑是细致活,又是技术活,一般人做不了。如果喜欢甜味,和面的时候加糖,或者做糖馅软芡粑。糖馅就是将芝麻炒熟、碾碎,拌上红糖即可。但做粑之前得将小面团捏成凹状,装入馅料,再将面团封口捏好,用手掌将面团压成粑粑。
软芡粑做好的软芡粑外面焦黄酥硬,里面软糍香溢,咬一口,野菜的清香伴着软糯的口感,令味蕾得到极大地满足。吃起来,既有糯米的糍,粘米的硬,又有软芡的清香,还有大米的香甜。如果是芝麻糖馅的软芡粑,那吃起来烫呼呼的,既有芝麻的香,又有红糖的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或许很多人都像我一样,小时候每年都会吃软芡粑,所以也一直没有觉得软芡粑有多美味。直到长大后,去到外地工作,吃了很多琳琅满目的美食,却总是会在三四月这样特定的季节里,怀念软芡粑这种美食。小伙伴们,鄂东民间小吃“软芡粑”,你吃过吗?
延伸·推荐
农历三月三,湖北人记得要吃地菜花煮鸡蛋!
黄梅鱼面,你吃过吗?
在湖北黄冈,农历三月三,黄梅人要吃菜粑!
农历三月三,广西壮家人要吃五色糯米饭!
在广西北海,农历三月三有一种味道叫“鸡屎藤籺”,你吃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