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是中国革命的重大转折。
这过程可谓是艰难险阻,纵横14个省,行程数万里,跨过波涛汹涌的大河大江,翻越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穿越渺无人烟的茫茫草地,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完成这艰巨的战略转移任务。
长征时,草地危机四伏,现在如今变成什么样了呢?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大为改观。
危险重重的草地
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来摆脱数十万国民**队的包围追击。
这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艰辛,真的是很难用语言去描述。
一路上,和步步紧逼的国民**队展开了大大小小的战役数不胜数,有最为惨烈的湘江战役,有毛主席亲自指挥的决定性战役四渡赤水,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飞夺泸定桥。
而且,我们的红*战士不仅要和敌人战斗,还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物质匮乏的残酷现实做斗争。
波涛汹涌的江水,淹没过膝的积雪,不知深浅的沼泽随时会夺去我们红*战士的宝贵生命,这才是最严酷的考验,但红*战士们还是想尽各种办法,一步步坚定不移的向红旗指引的方向前进。
年的8月21号,红*分左右两路*过开始草地。
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段,在川西北若尔盖地区。
说是草地,其实是泥质沼泽的高原湿地,植被下是过膝甚至是没顶的淤泥积水,泥泞不堪,人如不小心陷进这泥沼地,就会越陷越深,拼命往上挣扎,反而适得其反,如抢救不得法,还会把抢救他的人也拖进泥沼,同时被污泥吞噬。
红*右路*大部队是从四川的毛儿盖出发,进入松潘草地的。
进入草地前,红*后勤部队想尽办法筹备粮食,把能吃的都做成便于行*路上携带的干粮,青稞脱壳后做成炒面粉,牛马宰杀后做成肉干后分发到每个战士的手中,但由于时间仓促,有的战士直接背着青稞上路。
他们还请教有经验的当地人民,如何寻找辨认可食用的野菜以备不时之需。
高原地区天气寒冷多变,也是个大问题,在缺乏大量棉衣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准备些烧酒,辣椒等御寒之物,虽然也少得可怜,但聊胜于无。
当时的红*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就是这样想方设法筹备,最后还是因为粮食严重不足,使得红*遭受了大量的非战斗减员,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
具体穿越茫茫草地得有多难,有老红*战士事后回忆,只总结了九个字:走得难,吃得难,睡得难。
从走进这人迹罕至的大草地那一刻起,所有的红*战士都小心翼翼的踏着由藏嵩草、乌拉苔、海韭菜等植被形成的草甸上行走,生怕没踩着陷进泥沼。
这些泥沼很深,刚开始有人不小心陷下去旁边的人会立刻伸手去拉他,经常出现用力过猛,自己反而被陷进去的情况。
后来,红*总结出拉人出污泥沼泽的经验,要慢
慢的移动,或者把用于绑腿的绑带缠在陷进去的人的腰间,慢慢的拉,才能脱离困境。
下雨的时候就更加湿滑难走了,披着油布,拿着竹竿探一步走一步,简直是如履薄冰。
草地上还有很多深浅不一大大小小的河,就算只是一米深的小河,因为饥寒交迫,身体虚弱也会有可能倒在这冰冷的河水中起不来而长眠于此,更何况,有时趟水过河时正好遭遇暴风雨,就随时会被激流吞没卷走。
可想而知这路到底有多难走!
干粮虽然有所储备,但真的是杯水车薪,每人身上也就两三天的量,而且没水的时候干吃难受,遇上下雨天,炒面粉,都变成糊糊了,量折损了不说,用水一泡喝下去还不顶饿。
就这样,才走了一半不到,饥饿就威胁着每一个人,一饿,人体机能就下降,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疾病也就接踵而至,许多同志没有牺牲在战场上,却默默地倒在了这片草地里。
在这种食物极度匮乏的情况下,红*战士就只能靠吃野菜,草根来充饥,甚至皮带皮鞋,马鞍子也能煮着吃,烤着吃。
不说这皮带皮鞋怎么难吃,就说野菜,很多还都是有毒的,虽然出发前有当地老乡教过一些浅显的识别野菜的经验,但到了饿的头昏眼花的时候,这些话找到早就忘到爪哇国去了。
据老红*张显扬回忆说,当时,有一位老战士张思德,经常舍己为人抢在别人前面尝毒草。
有一个小战士,看到和萝卜叶子差不多的野草,以为是野萝卜,兴冲冲的喊:“野萝卜野萝卜。”一边喊一边拔起一颗往衣袖上一擦就要吃了。
正好在旁边的张思德连忙一把夺过来,先自己咬了一点叶子,慢慢的嚼了嚼咽下去,感觉味道有点甜,但涩涩的。
不等他开口说话,就感觉到全身无力,头昏脑胀,一会儿肚子就一阵绞痛,呕吐起来了,他强忍着晕眩告诉小战士,“这草有毒”。
话刚说完就失去了知觉摔倒在地,直到大约半小时后,才在小战士焦急期盼的眼神中慢慢睁开眼睛。
他不顾自己麻木的四肢,急急忙忙地对小战士说:“快去告诉其他同志,这草有毒,吃不得啊”。
其实,像这样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同志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在红*长征路上屡见不鲜,正是因为这种舍己为人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革命的火种才一直闪耀着煜煜的光辉,照耀着大家前进的方向。
长途行*中要保持体能,除了补充食物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休息睡眠。
这草地天气着实诡异,变化多端,一天之内能让人把春夏秋冬都感受一遍。
早上太阳出得晚,凉飕飕的,中午又是烈日炎炎,热得冒烟,下午再给来个雷电交加,直接洗个冷水澡,到了晚上就直接寒冬伺候了。
战士们身上的衣服是干了湿,湿了又干这样往复循环着,等到走出草地时,大部分同志身上的衣服不能称是衣服了,只能算是一堆破布。
这也导致大多数人患上了皮肤病,因为环境恶劣,无法清洁休息,同时又是缺医少药,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救治,最后很多战士身上皮肤大面积的溃烂,而且还烂手烂脚,但即使这样,大多数同志还是咬牙坚持,不喊苦喊累,尽量跟上大部队,争取早日走出草地去。
因为白天行*太辛苦了,晚上大家都想好好的休息一下,这样第二天才会有精力继续前进。
但在这危机四伏的草地中,大白天睁着眼睛,都有可能被吞噬,更何况是黑夜之中,于是宿营又成了摆在红*战士眼前的大难题。
每到天黑宿营休息时,大家都各显神通,尽量休息的好点。
首先,为了御寒,把能穿的都穿上,裹着毯子,披着兽皮,顶着油布,五花八门,只要手里有,都用上。
另外,尽量找比较干一点的,泥土硬一点的地方,如果运气好,能找到一块小土丘,那真的是要欢呼雀跃了。
但现实是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宿在半干半湿的草地里,这样的环境下要想睡个安稳觉,得到充分休息是不可能的。
大家尽量互帮互助,背靠着背或者相互依偎着打个盹,既可以稍微暖和一点,又方便轮换着值班,以免发生睡着后跌到泥沼中丧命的不幸。
碰上风雨交加的日子,大家把什么油布、兽皮这些都拿出来挡风遮雨,但还是无济于事,免不了又是要泡着雨裹着风的硬扛过去。
到天亮时整个人都是僵掉的,必须要用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把自己的双腿搓热了,才能继续前进。
红*战士就是在这样严苛的环境下,付出了牺牲一万多人的惨痛代价后,七天后,大部队走出了这一望无迹,布满艰辛的大草地,伤病员们一个月后才慢慢走出来。
直到年的10月,红*三大主力胜利会师,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生机勃勃的草原
那么,当年令红*吃尽苦头的那片草地,现在还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早已是今非昔比了。
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国家领导人可是都亲自一步一脚印走过这片草地的,其中的艰难险阻都印象深刻。
他们深知当地百姓的实际困难,生活还非常贫穷困苦,眼前有大片的土地,却是一不能种草养牛羊放牧,二不能种粮食填饱肚子,所以,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就开始组织人力物力准备对松潘草地进行科学治理,将这里改造成适合生存的土地。
但是谈何容易。
自古以来,这个地方海拔高,昼夜温差极大,四面环山而且因为地势封闭低洼,积水不能自然排出,日积月累下来常年积水,就成了沼泽地。
面对自然界摆出的大难题,专家们集思广益,经过多方考察、讨论、论证后,一致认为这一地区,其实自然条件还是有优势的,还是可以治理改造的。
有沼泽地,说明有充足的水分,这可是任何动植物生存的必备条件。
有沼泽,只是说明水分过多,自然条件排不出去,那就想办法排出去,把沼泽还原成土地就可以了。
第二,土地松软,只有顽强的草才能生长,这其实还是土壤水分过多的问题,降低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把土壤变结实了,那么各种草都容易生长了。
第三,气候恶劣,昼夜温差大,这说明这地区的光照很充足,而且大家知道气候可以影响环境,同样环境也可以影响气候,所以有规划的种植,有可能会使得这里的整体气候慢慢趋向平和。
就这样,思路理清了,接下这个任务的四川省*府就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向湿地要草原的行动。
这几十年来,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让草地换新颜。
刚开始时,没有现代化设备,他们只能靠人工挖渠放水,清理各种杂草,可想而知,劳动强度大,但效率也不高。
但大家想到当年饿着肚子过草地的红*战士要比他们困难千百倍,至少自己现在是吃饱了在干活,所以大家还是迎难而上,干劲十足。
后来能够使用上了现代化设备,效率就大大提高了,就这样,草地里多余的水分慢慢的被抽离,让地皮变得越来越坚硬,达到了可以种植或放牧的标准。
接下来就是改造土壤,使之适合种植。
他们采用了最原始的方法,就是循环种植各种植物来充分改善土壤环境,就这样一天天的一年年的,这片长达公里渺无人烟的大草地,渐渐的,沼泽不见了,土地结实了,或植草放牧,或耕地播种,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当地的老人感慨地说:“我小时候望着远方,梦想着自己有一天可以去里面放羊,现在梦想实现啦!”
当年危机四伏的草地,通过治理,已经是我国三大湿地之一了,被称为若尔盖大草原,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
生机勃勃的大草原,如今四季景色各有特色,春天万物复苏春意盎然,夏天牛羊成群炽热繁
忙,秋天绚丽多彩波澜壮阔,而冬天则是心旷神怡冷冽苍茫。
这里现在可是母亲河的蓄水池,持续地为长江黄河的上游源头提供水源,特别是黄河流域,发挥着旱雨两季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九曲黄河第一湾就这样如一条银色的绸缎,婀娜多姿的呈现在这片广袤无垠的湿地上。
环境好了,许多动物到这片水天一色的湿地来安家落户,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黑颈鹤,白鹳等很多珍稀野生动物都在这里繁衍生息,黑颈鹤是世界上起源最晚的唯一高原鹤类,保护区是黑颈鹤的集中栖息和繁殖地,所以这里现在被称为中国黑颈鹤之乡。
当然,这不仅仅是动物的乐园,还是很多名贵药材的盛产之地,像麝香、虫草、鹿茸、贝母、雪莲等,都给当地百姓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使他们的生活越过越火红。
宽广碧绿五彩斑斓的草原上,低头,风吹草低见牛羊,仰望,雄鹰展翅翔蓝天,那是多么的令人心旷神怡、遐思飞扬啊!
而且,这里不但拥有风光秀丽的雪域高原自然美景,同时还打造成了红色旅游基地,吸引众多年轻人来到这里,追寻红*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足迹,体验中国革命历经的磨难。
当年红*战士从四川的毛儿盖进入松潘草地,如今松潘有多处红色革命基地,其中有红*长征纪念碑总碑和红*长征纪念馆。
若自己驾车前往,到达松潘的川主寺镇元宝山,不远处就可以望见一座高耸的石碑,那就是红*长征纪念总碑,纪念碑耸立云天,顶端一个年轻的红*战士伸展开双臂,V字的造型,飞扬的神采,就好像在向世人传递着胜利的喜悦,不禁令人肃来起敬。
走进长征纪念馆,迎面而来一幅幅响亮的标语和还原历史的图片,使我们对革命先烈当年的千辛万苦感同身受,同时也深切体会到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走出纪念馆拾级而上,就是纪念碑,站在碑前缅怀先烈,对红*的无比景仰和自身的豪情壮志顷刻之间从心头喷涌而出。
当年夺取无数红*生命的日干乔沼泽,现在已经打造成著名的红原日干乔生态文化旅游景区。
原先没有红原这个名字的,是年周总理亲自命名的,它的意思是,红*长征走过的大草原。
现在这里每天都会迎来海内外大量的游客,特别是想要体会革命前辈艰辛的年轻人,在夏天的夜晚,幕天席地,仰望星空,呼吸着清丽湿润的空气,聆听着先烈们在艰苦环境下,以天争与地斗的红色经典故事,虽然心情沉重,也不时激起满腔热血,豪情万丈,这可是在书本学习体会不到的。
几十年过去了,红*长征路上翻雪山,穿草地的壮举早已载入了史册,那片狰狞的草地也已成了最美的草原。
踏上这埋葬无数烈士忠骨的土地的每一个人,都在心中感慨,在这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参考文献:
《中华魂》年第10期《毛主席指示我们过草地》
《*史天地》第8期《红*过草地》
年8月8日人民网《长征名称的来源》
《国家生态保护丛书》
《踏着红*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