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农村,有这样的三种很常见的野草,可以说随处可见,不仅可以挖来吃,而且营养价值还很高
一,地木耳
地木耳是真菌和藻类二者的共生体,别名地耳、地衣、地木耳、地皮菌、雷公菌、地软儿、地瓜皮等等。地木耳适应性非常强,尤其对气温的适应幅度非常大,从寒冷的南极洲到炎热的沙漠地带都可生长。地木耳,它还有其他的名字,有地方也叫它天仙菜、葛仙米、地软、地术耳、皮菜等等。
地木耳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原、西南、西北地区。它在幼年的时候形状是处于球状的,等成熟了,就会慢慢伸展开,根据环境的湿润度,颜色也会不断的变化,当处于湿润环境中,颜色就趋于蓝绿色、橄榄色。若是在干燥环境中,颜色就会变成黄绿色、黄褐色。它们都是一大部分的生长着。收获季节是在夏天和秋天。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将之晒干之后食用。
地木耳的营养物质是非常丰富的,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铁、钙、维生素等等的营养元素。其中的藻体含有丰富的海胆烯酮、玉蜀黍黄质、海藻糖、蔗糖等等物质。它很适合糖尿病人、肥胖人群食用。
二,野艾蒿
野艾蒿是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有斜升的花序枝,被密短毛。下部叶有长柄,头状花序,椭圆形或长圆形,花序凸起;花冠狭管状,紫红色,花柱线形,两性花,花药线形,花果期8-10月。
多生于低或中海拔地区的路旁、林缘、山坡、草地、山谷、灌丛及河湖滨草地等。野艾蒿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野菜之一,特别是在农村河沟里、树林下长有很多,之前都是野生,现在广为栽培。野艾蒿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及养生价值,具有理气行血、祛风除湿、消肿止血的良好功能,食用之后可以改善感冒、头痛、疟疾等常见病症。外用方法有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可治疗皮肤瘙痒、跌打损伤等症,而且见效很快。同时,它还是一种妇科常用药,在治疗小腹冷痛、月经不调、宫寒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三,鼠曲草
二年生草本,全株密被白绵毛。茎直立,通常基部分枝,丛生林。叶互生,基生叶花后调落,下部和中产叶匙形或倒披针形,基部渐狭,下延,两面都有白色绵毛。头状花序多数,排成伞房状;总苞球状钟形,总苞片3层,金黄色,干膜质;花黄色,边缘雌花花冠丝状,中央两性花管状。瘦果长椭圆形,具乳
鼠曲草又名佛耳草,人们常在清明前后采摘嫩苗食用,所以又称清明菜。将采来的嫩叶烧熟后掺入米粉中做饭团,香糯可口,也可炒食或拌入鸡蛋蒸着吃,亦可作馅包包子。鼠曲草不仅非常好吃,而且还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2、尼克酸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元素,具有祛风散热、化痰止咳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