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节
气
Qing
Ming
明
又是一年青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
Qing
Ming
四月春暮,蜂蝶敛舞。时至清明,在中国南方地区已气候清爽温暖、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在北方地区也开始断雪,渐渐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草木萌动、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自然界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祭祀祖先、遥寄哀思已成为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一种优良传统。
虽言清明节,但我们观念中的清明节包含了清明、寒食、上巳三个节日。
所谓上巳节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二是源于纪念轩辕黄帝诞辰,节日当天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但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这个盛大的节日在历史里逐渐销声匿迹。至于寒食节,如今虽知名度比上巳节高不少,但已出现重清明而轻寒食的倾向。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地区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再折几根嫩绿的柳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或者收拾供品打道回府。(转载自百度百科)
寒食清明结伴而来,对于清明节的饮食你又知道多少呢?那么,就让小温青带着你一起来看看清明节的传统饮食。
01
青团子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02
艾粄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清明节客家人必备的传统小食。首先是将采摘回来的鲜嫩艾草洗净,放锅中煮熟后捞起,沥干水份,煮艾草的水要保留备用。然后将煮熟的艾草剁成草泥,草泥剁得越细越烂越好。艾草泥剁好后,用煮艾草的水,加上糯米粉一齐和拌成团。然后把准备好的芝麻、眉豆、花生等馅料包进面团里,再封口捏成圆形、长形等形状,放入锅中隔水蒸15-20分钟后即可出炉。
03
暖菇包
暖菇包是泰宁的传统特色小吃。暖菇原料学名鼠曲草,又叫佛耳草,当地人称为暖菇草。每年清明前夕,田间地头长满鼠曲草,毛茸茸、鲜嫩嫩的,正是采摘的好时节,也是制作暖菇包的好季节。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转载自知乎冬游迹)
QingMing
在最初的意义上,清明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青春节气。上巳春禊和寒食悼亡的加入,添上了许多肃穆庄重的色彩。但人的向生的本性总是最后和最大的主题,故而清明的文化意象好似猛虎之嗅蔷薇,慎终追远外,人们踏青、蹴鞠、牵勾(拔河)、荡秋千、放风筝……不辜负春光带来的欢乐。
疫情当下,在这清明小长假期间,最后,小温青也温馨提示小伙伴们务必提高警惕,非必要不离市出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共同打造文明、平安、祥和的清明节!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文字来源
宁翰扬
图文排版
周琰珂
审稿
王琳偌俞晗璐赖艳艳
终审
张园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