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最悠远的香火气息,最绵长的人间悲喜
TUhjnbcbe - 2022/5/14 14:04:00
程少为好大夫在线 http://liangssw.com/bozhu/13789.html

昨日清明节。

姐发来一段视频,在奶奶坟前大嚼一个咸鸭腿。那满足感,像是几年时间未品尝过一般。

视频中父亲坐在一旁,二话没说,闷着头专心咬着鸭肉。

爷爷也一同去扫奶奶的墓,他落座在石阶上,手上掐一个白粿正吃着开心,一边还露着笑容聊天。

我们那扫墓,每回撒完纸钱,点完香火(过去还会放鞭炮和烧些纸,现在因为害怕山林意外着火,也省了),就会吃些祭祀的东西。

而咸水鸭显然是最受欢迎的,大伙抢着撕扯下鸭腿、鸭肉来,一口口大快朵颐。

记得父亲说过扫墓后吃的东西最香,也颇有些道理。小时候跟长辈们去山上扫墓,最为期待的大概也是能够在祭拜结束后啃鸭腿,吃各种零食了。

大家七嘴八舌地多吃些东西,也能减轻一点回程时扁担的负重,一举两得。

我们家里,需要扫的墓不多。曾祖父和曾祖母的墓,是跟几个叔公那边的亲戚轮流,因此不必每年都去。奶奶和大伯都逝去好些年了,因此每一年都要与几个亲人结伴去扫。

我们那地处山区,八山二水一分田,因此,墓地基本散落在群山间的半山腰处。

而且,老一辈的人都讲究风水,墓地的选址都极为慎重,地点都是风水先生精挑细选后才得以确定的。所以,每一处墓的位置都不一样,间隔通常也会很远。

爷爷虽还健在,却也早早地为自己在山间找了一处墓地,而且,前些年便把基本的工程都完成了。他一方面是不想给后辈添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操办才更能放心。

同时,为了让我们记得他的墓地位置,爷爷还亲自带着我和堂弟去墓地走过一回,位置相对偏一些,需要费上不少脚程。

由于墓穴均在山上,免不了要走一段山路,遇到下雨天,路面泥泞,极为难走,交通变得更为不便。因此,每回清明,总指望它会是一个天朗气清的日子。

祭拜的食物,肉类通常是咸水鸭、盐水五花肉等,同时备有清明粿——白粿或者青粿(配料里多了鼠曲草),其他的话就是一些水果和茶点零食了。

另带些香火和本地产的糙纸作为纸钱,装入祭祀专用的竹箱里,便可启程扫墓去了。

虽说是扫墓,却更像是久未见面的亲友们的聚会,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时间过得极快,倏忽间便到了墓前。

用清水擦拭干净墓碑,碑前摆上食物,点上香,斟酒,念一遍祭墓祷文,然后烧,跪拜,闭上眼跟逝者说说话,求些吉利。

祭拜完,吃些东西,互相谈天说笑,这样看,倒更像是个快乐的节日。

我有位堂叔也常挂嘴边说:

“有个节日,人生才热闹,否则这一辈子多乏味啊,还不如躺棺材里呢。”

是的,众人各自忙生活,也唯有节日时,才有机会聚在一处,正是交流感情,互相叙旧的绝好时刻。

母亲常说:

“死去的人最不值,你看,亲人悲伤不过几天,就又恢复往日的生活了。”

对呀,毕竟活人才是第一位,逝者已逝,也只能以他们不存在的方式去过未来的日子,这也是不得已的吧。

何况,真正能为逝者伤心的大概也仅有一些近亲罢了,远一点的亲戚,或许仅知道“某位先生逝世了”的程度,他们本就与逝者不熟,更难以产生悲伤的共情了。因此,自然也无法深切体会这其中的痛楚。

我们那,人死后要留有几天的时间做法事,道士不分昼夜地在厅前用方言囔些专业的「调调」,为往生者超度。过去我也随父母参加过一些,逝者最亲的人当然最悲伤,远亲给逝者上完香后,便上桌吃些主人招待的饭菜,随后有打牌,吃酒,抽烟的,与平常无异。

终归是活着的人最重要。

逝者终究只能化作人们的记忆。

又一年清明已过,面对生命,除了敬畏别无其他。

无法预知下一秒谁会成为众人记忆里的「逝者」。

若真是那样,那也只能坦然面对。

逝者不带遗憾地离去,生者继续勇敢充实地活下去。

生命就是这样延续下去的吧。

就像家人群里亲人们互相说的:

“家人平安健康!”

“家人安康最重要!”

珍惜现有的一切,这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毕竟,逝者闻不见最悠远的香火气息,感受不到最绵长的人间悲喜。

那么,何不在活着时,多留一份心。

给自己珍爱的人和事,多一些时间,多几分耐心。

毕竟,香火气息,人间悲喜,只有在活的时候,才能真切感受。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悠远的香火气息,最绵长的人间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