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俊逸鲍参*”,鲍参*是谁?
令晖老妹儿:
给你写封信。
自我冒寒雨离家以来,整个行程中很少见到太阳,加上秋日雨大水涨,山间溪水一下子流入大江,水面宽广,旋流湍急。愚兄在险绝的路上游历,夜间在山路上进餐,弄点荷叶盖在身上在水边过夜,旅途十分艰辛,水路壮阔漫长,直到今日晚饭时,才到达雷池。千里跋涉,十天过去,寒霜刺骨,冷风割面,离开亲人成为行客,心情是何等的凄怆。
现在,登岸休息,得以纵览河山。眺望江中青翠的小洲,放眼天边黄昏的景色,东顾有五洲之隔,西眺有九道之分。看地上夕晖余照,望天际冉冉孤云。深思远虑,发现已经忧伤很久了。
……
转向西南,望见庐山,真正令人惊异。山脚压着大江的潮水,峰顶与星辰天河相接。上面常常积聚着云霞,犹如雕锦缛采。夕阳光芒四射,山间灵气相通,辉光流转,彩色如霰,霞光赫赫,天际绛红。紫霄峰左右萦绕着青色云气,蜿蜒而上,山顶现出一片金光,半山腰以下,纯粹是青苍的黛色。庐山是一座宝山,真的可以居住神祇、镇控湘(江)、汉(水)。
……
最近冷暖变换,难以适应,你务必自己当心,早晚保重,不要为我挂念。估计你想知道我旅中情况,故且写下所见所感。途中仓促草就,措辞恐或不周。
(节选,正文附后)
愚兄写于大雷岸
远眺庐山
2
鲍照,字明远,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诗人。有人说:“诗至明远,发露无余。李、杜、韩、白,皆出此也。”(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也就是说,鲍照的诗,写得真好,是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的宗师。
宗师却来自于草根。
鲍照的郡望在北方,祖上先居上*(今山西长子县),后迁东海(今山东郯城一带),永嘉南渡后,流寓京口(今江苏镇江),鲍照遂出生于京口。
他,出身寒族,插秧锄豆,这些农活都干过,标准的农家娃。
但这个农家娃却喜欢读书,而且读得很好。顺便说一句,他还有个妹妹,叫鲍令晖,也喜欢读书。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不错。出身贫贱的鲍照,才华横溢,抱负远大。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却未必。两晋南北朝,号称门阀*治,最看重的是出身,“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家庭背景几乎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
行路难,行路难!对鲍照来说,确实太难了。
但再难,也要走下去。
26岁时,他献诗于临川王刘义庆,得到赏识,擢为国侍郎,后来,做过县令、参*之类的小官,最后死于乱*之中,享年53岁。
他在南朝文坛颓靡风尚中,颇自振拔,以现实主义的文学态度,以乐府、五言、七言等形式,广泛描写社会生活,在边塞、山水、怀古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他与九江有缘。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年),鲍照来到江州(治所在江南寻阳,今江西九江市八里湖西北),自荐于临川王、江州刺史刘义庆。
刘义庆“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当时正网罗文士编撰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以为韬晦。鲍照才气过人,因此得以延聘,“引为佐史国臣。”鲍照追随刘义庆在江州大概年左右。
鲍照对九江最大的贡献是《登大雷岸与妹书》,这封写给妹妹鲍令晖的家书,是一篇奇文。信中,描写了雷池(今湖北黄梅县和安徽宿松县的龙感湖、大官湖、黄湖和泊湖一带)怒涛翻滚、鱼鳖横行的诡异景象,表达了苦于行役、人生多艰的感慨。
信中,与雷池悲惨阴沉的景色相对照,隔江遥望九江一带又是一番景色:
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基压江潮,峰与辰汉相接。上常积云霞,雕锦缛。若华夕曜,岩泽气通,传明散彩,赫似绛天。左右青霭,表里紫霄。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
用明快活泼的笔触写出了庐山云霞夕晖、青霜紫霄的奇幻景色,实在可以看作是用散文手法写出来的一首诗。
鲍照小像
3
令晖老妹儿:
又给你写信。
我一个多月前到了江州寻阳。这是一座不大的城市。寻阳原本在江北,十年前移驻江南。这里水网密布,河流纵横。南面有巍巍庐山,北边有浩浩长江,是一个形胜之地。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已经受聘于临川王府,延聘为国侍郎,虽然这一职位并不高,但初入职场,就得遇知赏,颇感庆幸。
其中还有一段周折。当时,我欲献诗,门人不肯递交,说:“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我很生气,说:“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听我这么一说,门人才肯上奏。很快,临川王接见了我,简单地问了问,赐给我绢帛二十匹,任命为国侍郎。
临川王名讳刘义庆,是皇室宗亲,36岁,只比我大0岁,真年轻啊。他的官职是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江州、豫州的西阳、晋熙、新蔡三郡诸*事、卫将*、江州刺史。
我的工作除文牍往来外,主要是协助临川王收集资料,准备写一本《世说新语》的书。
我的同事有太尉袁淑,是个大才子,文坛领袖,还有吴郡的陆展、东海的何长瑜,这些人文才都很好,人也很有趣。
我们这本书主要收集魏晋人物的有趣故事,譬如说:
“庾亮权势很大,王导比较郁闷。那时候城池不大,建康有两座城池,王导与皇室一道驻冶城,庾亮则屯*石头城。有一天,刮起了大风,王导以扇拂尘,说,哎呀呀,这庾亮,吹起的尘土这么大,有点呛人啊。”
呵呵,好玩吧?发泄,都这么风度翩翩,骂人,都不带脏字的!
还有:
“王徽之在绍兴,夜里下大雪,忽然想起了好友戴逵,于是连夜乘船相访,天快亮时到了戴逵门口,他却连门也未敲,就吩咐掉头回去。仆人很奇怪,问这是为什么,王说,吾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哈哈,有意思吧?多么率真可爱,多么任性而为,行为艺术玩得好啊!
不多写了。书成后,你看书吧。
愚兄写于江州寻阳
《鲍参*集》
4
九江的美丽山水,不能不引起鲍照的注意。在江州,鲍照写下《登庐山》《登庐山望石门》《从登香炉峰》《浔阳还都道中》等诗篇,描绘了原始的、野性的、奇幻的自然风景,表达了心向清幽、心祈仙乡、心有隐意的复杂情绪,但比较起他的名篇《拟行路难》来,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大。
叫人感兴趣的是,鲍照写有《学陶彭泽体》一诗。
鲍照到江州时,陶渊明已经去世2年了。在这2年里,陶渊明没有被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文学圈所看重,颇受冷落。是鲍照的这首诗,展现了陶渊明顽强的生命力。
在昭明太子萧统“发现”陶渊明之前,应该是鲍照第一个“发现”了陶渊明的艺术价值──颜延之在《陶征士诔》中,只说“文取指达”,肯定了陶渊明的思想性──而鲍照对陶体情有独钟,则是肯定了陶渊明的艺术性,不然,为什么要学陶体呢?
学陶慕陶,从诗体开始,这样一种方法,实开后世效陶体诗的先河。
鲍照《学陶彭泽体》长这样:
长忧非生意,短愿不须多。
但使尊酒满,朋旧数相过。
秋风七八月,清露润绮罗。
提瑟当户坐,叹息望天河。
保此无倾动,宁复滞风波。
是不是真的陶体,懂诗的朋友出来走两步。
鲍照作品
5
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那就是刘义庆在江州建了一座楼,叫凌烟楼,鲍照写有《凌烟楼铭并序》。
从序和铭来看,凌烟楼建在大江之滨,巍峨耸峻,飞阁流丹,坐窥井邑,俯拍云烟,成为江州形胜。
唐代李白在《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中写道:“朝别凌烟楼,暝投永华寺。”不知什么原因,从鲍照写序作铭之后,一直到唐朝五代,多年间,除了李白,再也没有其他人提到过凌烟楼──诗也好,文也罢,都没人提过,好像这座楼凭空消失了似的──这就叫人很是疑惑:凌烟楼到底建在哪里,寻阳还是湓口(当时,寻阳与湓口不是同一个地方)?是毁于水灾火灾或者因时间而坍塌,还是改了名字?本人猜想是不是鲍照之后,好事者将凌烟楼改名为庾楼?李白为了诗律,又将庾楼称之为凌烟楼?
《凌烟楼铭并序》是这么写的:
臣闻凭飙荐响,唱微效长;垂波鉴景,功少致深。是以冰台筑乎魏邑,凤阁起于汉京,皆所以赞生通志,感悦幽情者也。伏见所置凌烟楼,栖置崇迥,延瞰平寂,即秀神皋,因基地势。东临吴甸,西眺楚关。奔江永写,鳞岭相葺,重树穷天,通原尽日。悲积陈古,赏绝旧年。诚可以晖旷高明,藻澈远心矣。夫识缘感倾,事待言彰。匪言匪述,绵世罔传。敢作铭曰:
岩岩崇楼,藐藐层隅。阶基天削,户牖云区。瞰江列楹,望景延除。积清风路,合彩烟涂。俯窥淮海,俛眺荆吴。我王结驾,藻思神居。宜此万春,修灵所扶。
呵呵,写得好吧?什么,没看懂?是的,我也没看懂。
江楼小景
6
“鲍照可谓全能作家,在汉魏六朝,几乎没有一个诗人能像鲍照的诗歌如此丰富多彩,也没有一个诗人能像鲍照这样对后世的诗歌风貌如此全面以影响(就深刻而论,陶渊明当在其上)。”(罗春兰《鲍照诗接受史研究──以南北朝至唐代为中心》)
鲍照一生写过十八首《拟行路难》。
他似乎对这个古乐府题情有独钟。叹息怀才不遇,感慨时光流逝,乃至描写征夫思妇,桃李冰霜,都以《拟行路难》为题。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这个诗题像是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历程,也为他的一生作了简洁准确的注解。
看看《拟行路难》其六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行路难,行路难!对鲍照来说,确实太难了。
后人评价他的诗风说:“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宋·敖陶孙《诗评》)
也许人间的崎岖道路,本就不适合这只雄鹰。
鲍照,这只出自蓬草中的鹰,在蔚蓝的苍穹,留下了一道孤独而又美丽的身影。
鲍照诗句
说明:.《登大雷岸与妹书》原文: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渡泝无边,险径游历,栈石星饭,结荷水宿,旅客贫辛,波路壮阔,始以今日食时,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如何如何!
向因涉顿,凭观川陆;遨神清渚,流睇方曛;东顾五州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窥地门之绝景,望天际之孤云。长图大念,隐心者久矣。
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含霞饮景,参差代雄,淩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横地无穷。东则砥原远隰,亡端靡际,寒蓬夕卷,古树云平,旋风四起,思鸟群归,静听无闻,极视不见。北则陂池潜演,湖脉通连,苎蒿攸积,菰芦所繁,栖波之鸟,水化之虫,智吞愚,强捕小,号噪惊聒,纷乎其中。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滔滔何穷,漫漫安竭!创古迄今,舳舻相接。思尽波涛,悲满潭壑。烟归八表,终为野尘。而是注集,长写不测,修灵浩荡,知其何故哉!
西南望庐山,又特惊异。基压江潮,峰与辰汉相接。上常积云霞,雕锦缛。若华夕曜,岩泽气通,传明散彩,赫似绛天。左右青霭,表里紫霄。从岭而上,气尽金光,半山以下,纯为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
若潀洞所积,溪壑所射,鼓怒之所豗击,涌澓之所宕涤,则上穷荻浦,下至狶洲,南薄燕??,北极雷淀,削长埤短,可数百里。其中腾波触天,高浪灌日,吞吐百川,写泄万壑。轻烟不流,华鼎振涾。弱草朱靡,洪涟陇蹙。散涣长惊,电透箭疾。穹溘崩聚,坻飞岭复。回沫冠山,奔涛空谷。碪石为之摧碎,碕岸为之?落。仰视大火,俯听波声,愁魄胁息,心惊慓矣!
至于繁化殊育,诡质怪章,则有江鹅、海鸭、鱼鲛、水虎之类,豚首、象鼻、芒须、针尾之族,石蟹、土蚌、燕箕、雀蛤之俦,折甲、曲牙、逆鳞、返舌之属。掩沙涨,被草渚,浴雨排风,吹涝弄翮。
夕景欲沈,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风吹雷飙,夜戒前路。下弦内外,望达所届。
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辞意不周。
2.《晋书·地理下》:柴桑,有湓口关。《晋书·庾亮传》:后将*郭默据湓口以叛。按:据此,寻阳、湓口是不同的两个地方。
参考文献:南朝梁·沈约《宋书》,中华书局,年0月第版。
唐·李延寿《南史》,中华书局,年6月第版。
南朝宋·鲍照,钱仲联注《鲍参*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年月第版。
—THEEND—往日文章:透过烟雨看历史——九江另类人物志(前言)
大禹:疏九江,伐三苗,拓殖江南
赧郎:铜岭采铜冶铜,无意中坐第一把交椅
周穆王:用大鳖鳄鱼造了一座桥
庆忌:中国的哈姆雷特,江右第一人
屈原:哀民生之多艰
皇帝嬴*:设郡,巡江,赶山,过年的日子韦应物:以人品和诗品书写传奇
陆羽:一生痴绝为茶圣
檀道济:“你这是自毁长城”
约翰·汤姆逊:把旧九江刻在影像里
注:图片来自网络。亲,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