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福清鼠曲粿
福清清明必不可少的美食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它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对于吃货们来说,还有一件大事!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
福建每个地域都有各自不一样的美食习俗
泉州的润饼菜、泰宁的暖菇包、
客家的清明粄、福清的鼠曲粿……
这些你都有吃过么?
清乾隆《福清县志》载有旧时福清的清明节风俗:“清明,人家俱插柳于门楣,子孙拜扫先茔,挂纸钱而归。”由于福清市先民大都来自中原地区,因此清明节习俗几乎与中原无异,主要活动有扫墓、踏青、吃“鼠曲粿”等。鼠曲粿在福清又被称为“清明粿”,是福清的传统小吃之一。清明时节,鼠曲草最为肥嫩,采摘下来洗净煮熟,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鼠曲草的青绿色赋予清明粿以春天的绿意。鼠曲粿为甜食,它的馅通常有四种:番薯钱馅(即地瓜片蒸熟捣成沙泥)、菜头丝馅(即白萝卜切成细丝用花生油炒熟拌上糖)、糯米馅(即糯米干饭拌上糖)、豆沙馅(多用红豆或黑豆煮熟捣成沙泥拌上糖)。鼠曲粿色泽鲜绿或深绿,清新可人,常以乌龟形状的印模制作,借此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闽南润饼菜
五味交错,人间美食
每到清明时节,泉州、漳州等地有吃“润饼菜”的食俗。“润饼菜”的正名应该是春饼。“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芫荽等混锅菜肴,制作皆简单。手握一卷润饼菜,轻轻咬一口,首先迎接味蕾的是海苔的香气,还没享受完香脆的米粉海苔末,主馅料错综复杂地在味蕾上散开,一下子,脆的、甜的、咸的、滑的、酥的都来了,让人胃口大开。客家清明粄清香美食,养生保健viacici
在永定,有句俗话说:没吃过“清明粄”,便不算过清明节。做清明粄的原材料是一种叫苎叶的野生植物,这叶子是绿面白背的,用它做出来的点心,吃起来有种特别的香味,多吃也不觉得饱腻。连城的“清明桃”也有些类似。皮是米浆做的,里面加了鼠曲草或艾叶的汁,因此是绿色的,里面包着笋、香菇和肉,或是芋头和虾米。艾草
清明粄具有一股特有的青草芳香,它性温可驱风祛湿,如加有使君子叶的,还可驱除肠道寄生虫,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因而又称它为药粄。最适合清明前后湿度大的季节食用,所以,清明节人人吃清明粄的习俗在客家地区能代代相沿。莆田清明龟
寓意丰富,外形独特莆田人家每年清明节会做“清明龟”和“卷”为扫墓的祭品。“清明龟”是莆仙一带最具特色的节果,皮是用糯米和清明草磨粉拌和温水制成,以红绿豆或地瓜干加糖煮熟为团馅,然后用龟形木质模印制做成龟状,放入蒸笼蒸熟。古人说龟与凤、龙、麟合称四灵,故“清明龟”寓有祖先灵气长存,子孙平安长寿之意。“卷”也是用面粉加工成约三寸长的长方形面块,当中压一条小线,蒸熟后这条小线会自动展开恰似书卷的形状,上面印着“红花”,预祝一家红火,子孙好学上进。泰宁暖菇包
泰宁人一肚子的乡愁在对待吃包子这件事上,泰宁人是一点都不怠慢的。无论是制作还是吃,都煞费心思。每一个小小的包子,都揉进了每一个制作者对传统美食的执念。暖菇包,是福建泰宁的特色小吃,清明节前,农村家家户户动手做暖菇包,以敬土地神,祈求五谷丰登,远近的亲朋好友都相互往来品尝,这种习俗流传至今。在泰宁,制作暖菇包南北片有些差异。南片制作,用的是新鲜采摘的暖菇草原料,形似圆月,类似包子;北片的用暖菇粉制作,形似弯月,更像水饺。南片的一般在清明前夕吃,图的是新鲜口味,不讲太多规矩。北片的多在农历二月初四吃,民间说法叫“春社”,家家户户大包暖菇包。暖菇包刚出锅的最好吃,白里透绿,油软滑润,清香扑鼻,诱人嘴馋。如果呷一口醇香爽口的泰宁米酒,吃一个味道鲜美的暖菇包,哪更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虽然现在泰宁全年都能吃到暖菇包,但这时节的味道最鲜美。闽东乌稔饭
畲乡美食,风味独特关于清明食俗,不能不提到畲家的“乌稔饭”,因为闽东是畲族聚居地。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并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食“乌稔饭”的习俗。特别是柘荣县民间,每年都须用“乌稔饭”祭祀,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乌稔果
“乌稔饭”颜色乌黑但却米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制好的“乌稔饭”,单从外表来看,不甚美观,颜色乌黑,然而米香扑鼻与一般糯米饭相比,别有一番风味。来源:福清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