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
“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每年的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的日子为立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意思是说立夏是季节转换的节气,标志夏天的开始。在这个节气里,春天播种的万物都已经长大了。
鬥指東南
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立夏是春夏交替的时节,气温明显升高,明人《莲生八戕》中以“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来描述立夏的繁茂景象。农民进入农忙时节,早稻插秧,中稻播种,夏收的农作物已经准备进入丰收的季节。
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度,交“立夏”节气。“夏”是“大”的意思,每年到了此时,春天播种的植物都已经长大,所以叫“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就已经被确立了。它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将立夏很鲜明地分为三候:初候“蝼蝈鸣”;即初夏时节,蛤蟆等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塘畔呜叫觅食。二候“蚯蚓出”;由于此时地下温度持续升高,蚯蚓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三候“王瓜生”;就是说王瓜(也叫土瓜)这时已开始长大成熟了,人们可采摘,并相互馈赠。从立夏的三个物候现象可以看出,入夏后,气温大幅度提高,大自然的动植物都进入了旺盛的生长期,如果说春是生的季节,那么夏就是长的季节。
立夏时节三分候
初候“蝼蝈鸣”
蝼蝈也叫蛤蟆,是蛙的一种。立夏时节青蛙的鸣叫格外响亮,尤其是在夜深人静时,在人烟稀少的河渠沟旁,蛙鼓此起彼伏。蛙类是吃昆虫的高手,大部分蛙类对人类有益,我们应尽力保护。
二候“蚯蚓出”
土壤中生活的软体动物。冬季时蚯蚓会在土层中冬眠。到了立夏,地温升高,水分增加,土壤潮湿、松动,蚯蚓柔软的身体便可以在松软的土壤中活动了。因此,一般蚯蚓从土壤钻出的时间就是立夏。
三候“王瓜生”
王瓜也叫土瓜。清乾隆《新郑县志》中记载:“四月王瓜初生摘售,以相送谓之进鲜。”古代交通不便,物资也不十分丰富,而王瓜在农历的四月就结了果,成了初夏少有的美味水果,因此被当作了七十二候的时间标志。
立夏后,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对于农耕来讲,它是一个农作物旺盛生长的重要节气。一般夏熟作物进入灌浆、结荚的关键时期,春播作物生长日渐旺盛,田间管理进入紧张繁忙阶段。此时也正是大江南北早稻进行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日后的收成和这一时期的雨水迟早以及雨量多少密切相关。农谚“立夏不下,犁耙高挂。立夏无雨,碓头无米”,说的就是这个情况。另一方面,江南在立夏以后,将进入梅雨季节。雨量和降雨频率均明显增多,农田管理在防止渍涝灾的同时,还要谨防因雨湿较重诱发的各种病害,如小麦赤霉病。另外,在“四月清和雨乍晴”的乍热乍冷天气条件下,农户要注意预防棉花炭疽病、立枯病的暴发流行。管理上要早追肥、早耕田、早治病虫,以促早发。华北、西北等地,虽气温回升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对春小麦的灌浆以及棉花、玉米、高粱、花生等春作物苗期生长十分不利,应采取中耕、补水等多种措施抗旱防灾,以争取小麦的高产和确保春作物幼苗的健壮生长。
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
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
立夏后冷生风,热必有暴雨。
立夏不热,五谷不结。
立夏日鸣雷,早稻害虫多。
立夏雷,六月旱。
立夏晴,雨淋淋。
立夏小满田水满,芒种夏至火烧天。
立夏落雨,谷米如雨。
立夏雨少,立冬雪好。
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立夏不下,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立夏三日开蚕*。
立夏忙种烟,烟叶长如鞭。
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风扬花,饱塌塌;雨扬花,批瞎瞎。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
迎夏
古人对立夏非常重视,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身穿朱色礼服,乘坐朱色马车,高举朱色旗帜,率领文武百官到郊外举行迎夏仪式,祭祀炎帝和祝融。相传炎帝和祝融在远古时期共同统治南方。炎帝是太阳之神、农业之神,而祝融是火神。中国自古以来重视春耕夏耘,太阳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所以,帝王在立夏日到郊外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饯春
江浙一带,人们因大好的明媚春光过去了,未免有惜春的伤感,故备酒食为欢,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吴藕汀的《立夏》诗也说:“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
尝新
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九荤为鲫、咸蛋、螺蛳、熄鸡(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斗蛋
是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
秤人
立夏吃罢中饭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称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称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称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尝三新
“尝三新”是汉族立夏日的饮食风俗,即立夏日尝三样时鲜菜蔬。所谓“三新”,因各地出产、喜好不同而不同。有的地方以樱桃、青梅、新麦为三新;有的地方以酒酿、白笋、蚕豆为三新;还有的地方将海螺蛳、芥菜、莴苣、咸蛋等物列入三新。是日人们先以“三新”敬神祭祖,然后自己尝食。清人顾禄的《清嘉录》中曾有这样的记载:“立夏日,家设樱桃、青梅、麦,供神享先,名日立夏见三新”。此处的“神”即指民间信仰中的神灵,“先”即是祖先。表示有了新的收获,首先想到的是献给神灵与祖先享用,且有告诉神灵与祖先,这些蔬菜、粮食已经收获之意。
立夏饭: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立夏饭”。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
脚骨笋:宁波习俗要吃“脚骨笋”。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据说吃了能“脚骨健”(身体康健)。再是吃软菜(君踏菜),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
立夏羹: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
虾面: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季之祝愿。
乌米饭:立夏过后,便是炎热的夏天,人们会在当日吃一些食物,以寄托祈福保平安的愿望。在浙江、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人们仍然保留着立夏吃乌米饭的古老习俗。乌米饭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是采集野生乌树的叶子煮汤,用此汤将糯米浸泡半天,然后捞出放入木甑里蒸熟而成。关于此种节令食物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普遍流行的传说有两种。
一说是此俗与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有关。相传,目连的母亲死后坠入地狱,因饿鬼常与其争食而挨饿。目连为了让母亲吃饱饭,便想办法用乌树叶捣汁染米,煮成乌饭送去,饿鬼们不敢吃那乌饭,其母亲才终于得以饱腹。于是后人年年吃乌饭,以纪念目连这位孝子。
一说是此俗与战国时期著名*事家孙膑有关。据说,庞涓和孙膑一同进山向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急于求成,学了些皮毛之术就下山去了。孙膑勤奋好学,鬼谷子将兵法精华全部传于孙膑。庞涓嫉恨交加,设计陷害孙膑,将其挖去膝盖骨抛进监狱,还用花言巧语骗孙膑写兵书。孙膑为了保全自己,故意装疯卖傻,庞涓怀疑孙膑装疯,就把他关进猪圈。看守孙膑的老狱卒心眼很好,他与老伴商议后,把糯米用乌树叶浸泡后煮熟捏成小团子给孙膑。这种小团子跟猪粪的颜色、形状差不多。一天(这天正好是立夏),庞涓来看孙膑,以为孙膑在吃猪粪,就放松了对他的看管。齐国早就听说孙膑的才名,田忌就派人同老狱卒一起设计救出了孙膑。孙膑来到齐国,被拜为*师,坐在轮椅上指挥打仗。后来,齐国和魏国交兵,在马陵道这个地方,孙膑打败魏*,射杀了庞涓,终于报仇雪恨。
1
适当午睡
立夏时节,天气逐渐炎热,但早晚仍比较凉,日夜温差较大,因而早晚要适当添衣。进入立夏后,昼渐长夜渐短,此时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睡眠方面也应相对“晚睡”“早起”,以接受天地的清明之气,但仍应注意睡好“子午觉”,尤其要适当午睡,以保证饱满的精神状态以及充足的体力。
2
戒怒戒躁
立夏养生还应重视的一点就是“静养”。立夏后人们易感到烦躁不安,因此要做到“戒怒戒躁”,切忌大喜大怒,要保持精神安静,情志开怀,心情舒畅,安闲自乐,笑口常开。可多做静一些的文体活动,如绘画、钓鱼、书法、下棋、种花等。
3
平和运动
立夏后,随着气温升高,人们容易出汗。“汗”为心之液,不可过度外泄,因而运动后要适当饮温水,补充体液。立夏时节,运动不要过于剧烈,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慢跑等。
4
增酸减苦
立夏时节,时值乾卦,自然界的变化是阳气渐长、阴气渐弱,相对人体脏腑来说,是肝气渐弱,心气渐强。此时的饮食原则是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此时饮食宜清淡,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食物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平时可多吃鱼、鸡、瘦肉、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西红柿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立夏日忆京师诸弟
唐
韦应物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御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立
夏
宋
陆游
四时天气促相催,
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
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
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
闲看槐荫满亭台。
立
夏
宋
赵友直
点击下图查看往期课程
北语微课
海量课程有温度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