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野菜香
课程缘起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经过一场春雪,小草露出头来,我们开学了。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在滑滑梯的边上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草,大家都开始讨论起来.....
听了孩子们的讨论,我意识到他们对春天幼儿园里长出的野菜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而兴趣背后幼儿自发产生的“问题”也正在推动着他们想要进一步探索有关野菜的秘密。
课程说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科学领域”中指出:幼儿喜欢亲近大自然,乐于探究周围事物和现象等教育建议。在探秘野菜时,我们注重引导孩子自发思考,去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野菜有哪些,去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全面调动孩子的视、听、嗅、触觉,去感受、去认知,领悟野菜的奥秘,同时也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特点制定了主题目标和网络图。
主题目标:
1.知道常见野菜的名称,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了解野菜的营养价值。
2.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喜欢野菜,能用多种方式去创作野菜作品,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
3.喜欢自己亲手挖野菜、吃野菜,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馈赠。
识野
识野菜
孩子们在户外发现了曲鼠草,回到班级后,就立马开展了一节科学活动《认识鼠曲草》。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孩子们知道了鼠曲草的花期为1-4月,8-11月。它的茎叶可以入药,对镇咳、祛痰、治气喘和支气管炎有一定效果。还知道了平时吃的清明糕里面的草就鼠曲草。
寻野菜
孩子们对于鼠尾草的热情越来越高,文字、图片上的认知已经不能满足,都迫不及待地想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这不,幼儿园里便成了孩子们寻觅的好去处。让我们看看孩子们寻找的足迹吧!
种鼠曲草
他们把挖到的鼠曲草带回来教室,在回来的路上芯晨说:“老师你看我和羽沫鼠曲草是有根的,我要把它种起来。”于是她们在植物角找两个盆把鼠曲草种了起来,我设计了植物观察记录,让孩子观察野菜的生长变化。
制作相框
为了进一步激发对野菜的探究兴趣,我们设计了艺术活动《鼠尾草相框》,利用孩子自己采摘的鼠尾草制作。
寻野
家园共育
为了进一步了解野菜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我们设计了野菜调查表。让幼儿口述或以绘画表征,家长记录。这样既能帮助孩子了解野菜,又能促进家园共育协助家庭提升育儿质量,促进亲子关系健康发展,提供亲子之间多方互动机会
亲子寻觅
带着一堆问题,孩子们与家长一起出发去寻找答案。身处乡村的幼儿能够很容易找到野菜,孩子与家长来到家门口、田埂上、后山等地方寻找野菜。他们找到了香椿、菊花脑、草头、荠菜、马兰头还有蒲公英。
野菜大调查
回到家中孩子们与爸爸妈妈一起完成前期问卷大调查
认识各种野菜
第二天,宝贝们带来了各自的“战果”——各种各样的野菜。荠菜、蒲公英、苦菜、鼠曲菜、马兰头、艾草,野菜品种真多呀,吴予若高高举起小手说:“这是荠菜,我和奶奶去挖过的,长在田里的荠菜就像铺在地上的一把小伞。”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摸摸叶子、闻闻香味、比比形状,细细地辨认着不同的野菜。
野菜档案
制作野菜书签
我们这几天挖了野菜,又制作了好看的相框,班级里还剩下许多野菜,瞧我们把野菜做成精美的书签。
野菜书签做好啦!我们把孩子制作好的书签都挂到了主题墙上,便与孩子拿取。
书签是我们的好朋友,它可以用来做标记,帮助我们更快地找到看书的页码,为我们节省时间。餐后活动时,孩子们看书的时候,都很自然的把自己的书签利用上了。
野菜拓印画
玩野
亲子挖野菜
野菜拼贴画
家长和孩子将自己采摘回来的野菜,进行挑选,然后利用野菜制作拼贴画。
品野
制作野菜饼
在前期的经验铺垫中,幼儿认识了常见的野菜及其食用价值,结合春天吃野菜的风俗,幼儿对于挖来的野菜充满好奇,他们参与自己制作野菜饼,自己整理野菜、清洗野菜、制作面团、煎野菜饼并品尝野菜。
制作青团
我们的收获
不经意的发现,总是能激起孩子们思维的碰撞,让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其中,慢慢地从幼儿园延伸到生活中,又从生活中发现分享。我们基于幼儿的生活、兴趣、需要、能力,开展了《春季野菜香》的班本课程。《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知。在此次班本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农村地区的自然条件,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通过对野菜的观察、认识、烹调、品尝,让幼儿了解野菜的外形特征和生长环境,知道野菜的营养价值和烹调方法,增添生活情趣,萌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体验劳动操作的快乐。孩子们通过多元体验活动对野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活动中,我们从孩子的身上挖掘了多种的潜能。原来,课程就存在于孩子的观察、孩子的动手、孩子的游戏中。在他们不断的探索中,我们老师不仅是观察者、记录者,更是和孩子一样是受教育者。我们也将跟随孩子探索的脚步不断前行,将课程游戏化的理念进一步深化,让孩子在自由、自主、愉悦、创新中发展,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发现、成长的快乐。
END
SPRING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