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等,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清明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例如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怀念介子推。同时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同学们可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已久。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在古代,清明节放风筝是一种民间流传的习俗,它最主要的寓意是“放晦气”。人们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认为这样就可以放走“晦气”交上好运,达到“消灾法难”的目的。
由于放风筝是放晦气,因而在放风筝时不管风筝如何玲珑好看,最后都必须剪断牵线,让它飞走。同时,放风筝也有避讳,就是人家放掉的风筝不能拾来重放,否则会染上“晦气”。
清明美食
青团是清明节的传统食品。清代散文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袁枚笔下的青草,一般来说是泥胡菜、艾蒿、鼠曲草三种野草,其中尤以艾蒿最为普遍。青团是用糯米做的,做法讲究的话,里面还应该有猪油。现在,青团里面也习惯有各种馅料。
糍粑其实与青团类似,不过是西南地区的叫法。在具体做法上,与青团有所不同。云南人清明节习惯吃*花粑粑,*花指的是鼠曲草的花。具体的做法是,将*花舂碎后再与糯米面放微量水后合在一起舂,使细碎的*花与面搅掺和得更加均匀,然后再放糖,捏成一个个糍粑放在蒸笼里蒸。
清明螺是清明节食物中少有的荤菜了。清明螺就是普通的螺蛳,只不过清明前后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此时螺肉肥美,才有“清明螺,肥似鹅”和“清明螺,顶只鹅”的说法。螺蛳有很多吃法,可与葱、姜、酱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炝,无不适宜。
多种多样的习俗和美食或多或少吸引到你了吗?放假后的你又会和家人朋友度过一个怎样的假期呢,小械预祝小伙伴们度过一个舒适而愉悦的清明假期。
清明假期小贴士
1.外出游玩注意财产、人身安全。
2.注意疫情防控,出门带好口罩。
3.注意温差,不要着凉。
4.放假也不能忘记学习。
5.不要熬夜,合理安排时间。
编辑:印尧琛
排版:张海晴
审核:鲁宏浩
机械工程学院新媒体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