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春日野菜
TUhjnbcbe - 2021/5/7 16:00:00

山上梅花盛放期也正是野菜可采摘的好时节。开春后大地随即披上一层新绿,青青小草都在此时茂盛。妈妈看着这么多鲜嫩的野草感叹道,“小时候一放学就丢下书包跑去挖猪草,去晚了就被别人家抢光啦,现在猪都吃饲料、潲水,草都长得这么肥。哎,我都想养猪了!吃草的猪肉才香呢!”

附近农庄的梅山

其实很多野草是人畜皆可食用的,并且做菜口感非常棒!恰逢临近清明又是时令果蔬最匮乏的时期,二话不说,当即和妈妈抄起家伙(人手一个菜篮、一把剪刀、一把弯刀)去绿野寻踪。

春季开始涨水的河滩

我从城市工作辞职后来到浙北的农村生活,妈妈又是本地村民,所以找起野菜来相对方便。我们俩也在挖野菜的路上一发不可收拾。以下是在我家附近可搜寻到、能辨认、并尝试过的好吃的野菜品类。

生活半径1公里范围内的野菜

荠菜

地菜

嫩荠菜整株背面

老荠菜整株

荠菜花

如何辨识:荠菜在紧靠土地的叶片细长,呈放射状生长,叶边缘有很明显的缺口、锯齿状,但如果不仔细分辨的话,很容易把周边看起来更肥厚、更茂盛的野草误认为荠菜。已经开花结籽的荠菜就相对好辨认得多,它的白色小花下,细细长长的茎干上会错落长出爱心桃一样的籽,这个就很特别,很难在附近找出雷同的野草。

生长分布:一般生长在平地、田埂边、菜地、树地。

采摘季节:腊月就有嫩芽,正月陆续开花,一直持续到清明。荠菜的适宜生长温度在16℃上下,温度过热过冷都不行。到秋天也还能再收割一次。

食用方法:新鲜采摘来的荠菜需加盐滚水焯过,是为去苦味,马上过凉水,是为保持草色鲜绿以免发*。传统吃法可搭配笋丁、胡萝卜丁、肉末等清炒,也可包荠菜肉馅的饺子。吃不完的荠菜也可在过凉水后拧成球放冰箱速冻保存。

家常炒荠菜

荠菜肉馅饺子

开花结籽后的荠菜叶子就没那么鲜嫩了,但也有一种专门针对已开花的荠菜传统吃法,用湖南老家的说法叫做“地菜煮鸡蛋”。农历三月初三,将整棵荠菜与洗干净的鸡蛋一起煮,鸡蛋差不多熟的时候,将鸡蛋壳稍微敲敲碎,放点盐和一些糖,与荠菜的香味一起渗入鸡蛋中,最后就是吃鸡蛋、喝菜汤。菜汤甜甜的、很清凉,是不错的降火茶饮。

荠菜煮鸡蛋

荠菜凉茶

土法功效:湖南老家传说吃地菜煮鸡蛋,腰不疼、眼睛亮。野菜一般性寒凉,据说荠菜具备清热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肿的功能。

水芹菜

水芹菜茎叶分布

如何辨识:水芹菜叶片和枝丫在茎干上对称分布,叶片边缘呈圆齿状锯齿,茎叶饱满水分足,摸起来平滑不扎手,一看就是人畜无害的小可爱模样。

水芹菜生长环境

日常溪边洗菜

生长分布:野生水芹菜一般聚集生长在溪水边、或分散生长在田埂沟渠,总之往有水的地方找可能性很大。

采摘季节:水芹菜耐寒,腊月底即可开始采摘,清明节前后半个月是最多的时候。野生水芹菜可能由于大水冲刷、或昆虫啃食,清明过后可能就没法采摘了。

家常水芹菜

食用方法:水芹菜的茎叶都非常鲜嫩、富含水分,是一道非常鲜美的野菜。适合搭配咸肉、豆干或冬笋丝清炒。一般菜地里人工栽培的水芹菜长得比较肥壮高大,但比起野外细小低矮的水芹菜,它的香味可以说逊色一大截。水芹菜一般新鲜食用,不适合长期保存。

水芹菜沙拉

大部分野菜都需焯水去苦味,但水芹菜不用。所以我拿它尝试沙拉,但是生食水芹菜时,口感不够劲道,所以还是选择快速过一下热水,为了让它的叶片形态多少有点保留。再搭配当日的荠菜煮鸡蛋一枚,鲜虾和剩余的一颗番茄。趁新鲜食用,口感还是很棒的!不过关于水芹菜生食的处理还是有待改进,度拿捏不好的话,要么叶子烫恹了,要么口感水且松。

土法功效:水芹菜性寒凉、清热。宫寒的女性不建议过多食用。

马兰头

马兰头整株

嫩马兰头

如何辨识:马兰头叶片边缘呈锯齿状,仔细摸起来叶片有短毛。长相基本没有太大辨识度,不经常采摘的话很容易忽略掉。在山上有另一种野草,长得跟马兰头的叶面极像,不过闻味道不像是好吃的,无人食用。

生长分布:一般生长在平地、路边。

采摘季节:腊月底开始嫩芽,正月底是马兰头采摘的旺季,清明节后逐渐变老开花。

食用方法:将鲜嫩的马兰头茎叶焯水后冷水快冲,多余吃不完的马兰头一样可以过凉水后拧成球放冰箱速冻保存。可用于凉拌、也可清炒。我最初尝试是拿马兰头和胡萝卜丁,搭配自制油泼辣子(蒜末、干辣椒、盐)凉拌。

凉拌马兰头

马兰头是浙江的一道常见菜品,我分享一下浙北家人的家常炒法。

1.将新鲜采摘来的马兰头清洗干净。

2.水烧开,滚水焯熟,去涩味。

3.过凉水,拧成球

4.把马兰头切成碎末。

5.备料咸肉、豆干、春笋,统统切成碎丁。

6.先把备料下热油翻炒一会儿,最后加入马兰头翻炒,盐可以根据自身口味酌情加。

7.就是这么农家家常的一碗马兰头,当初我搭配一碗蒸蛋,可以说是极其下饭好吃了!

土法功效:如遇流鼻血,可将整棵马兰头清洗干净、捣碎,插入鼻孔,可有效治愈鼻血问题。

紫云英

花草(浙北土话)

紫云英茎叶分布

紫云英花如何辨识:花草在未开花的时候,仅凭茎叶是很难分辨的,因为都是三叶草的模样。我就曾经把它和南苜蓿、酢浆草混淆,而且光南苜蓿的叫法就有很多种,江浙方言称草头、草籽、金花菜各异。最终凭借比对开花照片才能得知花草就是紫云英!而这3种野草都可以作为绿肥和牲畜饲料,也可供人食用,但还是建议不要食用过多野草,因为草性寒凉、草酸过多都容易引发身体不适。

紫云英花丛

生长分布:农田、菜园会比较多见一点,一般还是会集中种植的。

采摘季节:正月元宵节前后即可采摘,农历二月中旬会陆续开花,茎叶开始变老。

清炒花草

花草年糕备料

家常花草炒年糕

食用方法:茎叶洗净切碎或切段随意,搭配蒜末一起清炒可预防食用花草过多带来的胀气。浙北地区有花草炒年糕的吃法。花草非常鲜嫩,基本下锅没多久就能马上起锅,否则就炒过头发*了。

花草算是我尝试过的野菜里最鲜嫩的一款了,不需要焯水、没有涩味,闻起来味道也很友善,猜想着要不生食做沙拉吃会怎么样?斗胆尝试了一下,橄榄油、生抽、柠檬汁调和作沙拉酱,加芝麻和黑胡椒点缀。闻起来是很香的,拌匀后乍一口尝,口感很是那么一回事,不过没放蒜末,吃了几口,胀气的感觉是真有上来,果然家常土法说放蒜是很有道理的。

一层花草,一层冰糖

原浆米醋没过花草

密封冷藏保存

虽然花草开花后茎叶相对变老,但它的花实在是太好看了,刚好泡苹果醋剩下一点原浆米醋,忍不住想要泡一罐花草醋试试。等过一个月就可以尝到它的味道啦!

土法功效:草基本都含草酸,如果遇到酢浆草的话,它的草酸含量非常高,可以用来擦拭金属制品、去除锈迹或污渍。

艾草

艾叶

艾蒿

青(浙北土话)

艾草整株

艾草特写

如何辨识:艾草如果单从叶片形状来辨识是不够的,因为很多菊科的叶子都长这样。可以翻看叶片背面是否有白色的绒毛,整棵草摸起来是毛绒质感的,闻起来又是艾草独有的清香,那它就是艾草无疑了。由于江浙地区清明节做青团,原料就是采集的这种艾草的嫩叶部分;而端午节用来焚香驱虫的也叫艾草,不能被食用,通过点燃做理疗。所以为了区别这2种属性和用法的不同,管清明能吃的叫“青”,管端午焚香的叫“艾草”。

生长分布:一般生长在平地、路边。

采摘季节:开春后到清明节前,也就是农历正月初到二月底都可采摘到新鲜艾草。

食用方法:我想介绍的是来自湖南老家,衡山地区的艾草做法,我们管它叫“艾粑子”。

1.到乡野采摘新鲜的艾草。

2.将新鲜采摘来的艾草洗净、焯水,再迅速过冷水,保持鲜绿。

3.揉成一个小团后切碎,如果吃不完也可把过冷水后的艾草团放入冰箱速冻保存。

4.混合7分低筋面粉、3分糯米粉、一小撮盐、多一些糖,用量配比看个人口味。由于我想艾的香味醇厚一点,所以艾草在混合时占主要比例。甜可以增鲜,所以会有香甜口感,加一点盐的作用是为了防止甜腻。

5.将各材料混合均匀后,压成粑子,也就是饼状。

6.重要的一步就是加少许油,上锅煎熟。建议采用没有特别香气的植物油煎,玉米油、橄榄油都可。

7.各地区都有关于艾不同的吃法,但我要强推的是老家这么纯朴、简易又香甜,人见人爱的艾粑子!这里饱含了我对湖南老家美食的想念。

临近清明艾草长得越发肥嫩

一发后的艾草面团

加入养生红枣

艾香面包

临近清明的艾草已经长得相当肥嫩,忍不住又薅来一把尝试一波艾草面包,再加颗红枣馅儿,想想它俩应该挺搭,烤出来艾香浓郁、香甜可口。

土法功效:其实关于可食用的艾草和用于理疗的艾草是不是同一个艾草,只是一个嫩、一个老,一个还矮小、一个已长高的区别,还是压根2种不同植物。我至今也还不晓得,可能待到端午再考证吧!

鼠麴草

鼠曲草

棉花草

棉蒿

鼠麴草整株

嫩鼠麴草

鼠麴草叶面特写

如何辨识:棉花草相对较好辨认,主要因为叶片形状明显、一株株分布鲜明,而且叶片都有绒毛,并且撕扯下来还会看到切面端有长长的绒毛残留,与艾草的纤维很像,这样绵密的纤维是非常适合与糯米粉、面粉糅合的草本原料。

生长分布:一般生长在平地、树地。

采摘季节:正月元宵节前后即可采摘,一直持续到清明,清明后就开花变老了。

借流动的溪水荡去野草携带的泥土

放苏打粉焯水可以加速获得草浆

食用方法:我曾经在湘西通道侗族尝过的蒿子粑粑原料就是棉花草,蒿子粑粑不像青团会裹馅儿,比较纯粹地用棉蒿和糯米粉糅合蒸熟,并用箬竹叶包裹成长条形,尝起来有草的清香、粘粘的、甜甜的。

棉花草虽可以用来制作青团,但由于香味不及艾草,所以在浙北地区相对不常被采用。不过美味不能被浪费啊!它既然跟糯米粉、面粉这么搭,咱们照着面食、糯米糍的美食路子不是可以走一波么?不一定遵照传统的蒸,我用棉花草尝试过草本元宵、小圆子、饺子,甚至是欧包,试验成果都超乎美味!

棉花草糯米糍

棉花草酒酿圆子

棉花草烤饺子

棉花草面包

土法功效:据说棉花草具有降血压、清肺化痰、护眼、祛风除湿等功效,其实百草皆能入药,但何种用量用法才能把药效发挥出来才是王道。

野葱

野葱与家葱球茎对比

如何辨识:路边看到长得像葱,闻起来也有葱香的就是野葱了。它们一般一丛丛地不均匀分布在田野边,如果你不经常采摘辨识就很容易勿略掉。

生长分布:一般生长在平地、路边。

采摘季节:元宵节前后即可开始采摘,适宜16℃左右的温度,在夏季会开花变老。

食用方法:野葱很香,所以一般也用作做菜时辅助香氛的配料。野葱球茎相对家葱更大更圆,可以和叶子一起在炒菜时作配菜,也可单独用来腌制作泡菜。野葱闻起来有葱味,但区别于家葱它又有股野香,与鸡蛋(我用的是鹅蛋)或湖南腊肉等一起煸炒后,更加激发香味,因为茎叶富含水分,即使是佐料吃起来也很香甜。

还想强烈推荐一种做法,将咸肉切碎与米饭一同蒸熟,再将切碎的葱花与熟米饭搅拌,手上挤一点柠檬汁揉搓成饭团(一方面不粘手,一方面还有一点酸甜口感)。这样的米饭颗颗分明、油亮饱满、醇香浓郁。

土法功效:如果要说它有啥功效,促进食欲可以么?

蒲公英

蒲公英整株

如何辨识:蒲公英叶子呈一段段箭状的大缺口锯齿轮廓,整株茎叶放射状生长,比较容易辨识。蒲公英的根算是我目前挖野菜以来扎根最深的了。它的花*灿灿的,特别吸睛,我是在蒲公英开花之后才找着这棵野菜的。蒲公英茎干撇断,尤其是根撇断会看到白色的乳汁渗出,不过很多野草茎干都会有白色乳汁啦,比如说苦苣菜,我曾经就误把它认成是蒲公英,焯水后比蒲公英还苦,被我放弃了。

几天后,我散步时又发现一种蒲公英,长得比第一次找的蒲公英高很多,茎叶的颜色也没有那么紫、偏嫩绿一点。比对了网上相关蒲公英料理的照片样子差不多,细细长长的那种,我怀疑第一次试吃的苦苦的蒲公英并不是被大众拿来做菜的额。再一次割来试吃一下。

右边更纤长的蒲公英才是真正家常做菜的蒲公英

蒲公英根茎渗出的白色汁液

生长分布:一般生长在平地、路边。

采摘季节:蒲公英花基本正月底就能看到了,据说10-20℃是最适宜蒲公英生长的温度,基本全年这样的气候都能见着。

食用方法:蒲公英必须焯水,因为即使焯水它也苦。我也是听说蒲公英好吃,才下定决心要找来尝一尝的。初次尝试,我是用焯水过冷水后的蒲公英,加自磨红皮花生红糖碎、香油、生抽、白醋、芝麻凉拌。口感嘛,酸酸甜甜的外皮下裹着微苦,闻起来香,吃下去很清凉,算是中和了。

后来找到的纤长蒲公英,我打算把它切碎蒸蛋。没有经过焯水,蒸的时候还担心会不会整个蛋都苦了。结果吃起来的时候并没有苦涩味,口感还是不错哒!总的来说这个纤长版蒲公英苦涩度要比第一个品种的蒲公英轻很多。

蒸蛋前

蒸蛋后

土法功效:传说蒲公英是灵丹妙药,日常各种疑难杂症都能解决。比如说蒲公英整棵捣碎,用草汁敷在痘疮上可有效治疗湿热型痘痘,不知道对我的红疹是否起效,下次可以亲自测试一下。还有说蒲公英花煮水凉后作爽肤水、面膜用还能祛黑斑。鲜蒲公英水搭配生姜、红枣内服还能治眼睛胀痛。整株晒干后的蒲公英泡水可以有清热、利尿、消炎的功效。其实我试吃过的野菜无论新鲜干制都感觉很清凉泻火了。如果我试过蒲公英真像说的这么有效果的话,后期就更新进来。

采摘、食用野菜注意事项:

野菜生长不易,请勿过度采摘。只是食用的话,用剪刀或镰刀割去露出地表的茎叶即可,无需整根挖起。

野菜采摘由本地村民带路为好,因为部分农村在种植经济作物时可能喷洒农药或除草剂。如果采摘到刚喷洒除草剂不久的野菜,极有可能中毒。

野菜不宜食用过度,因为过于寒凉,本来是可以中和一下过年饮食易上火问题,达到清热降火的功效。但如果嘴馋贪多就可能导致腹寒。

合作联系:

geli-geli

foxmail.
1
查看完整版本: 春日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