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时节通常是湿漉漉的小雨天。那么清明时节应该如何养生呢?
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祭祖节日。在这段时间,许多地区都会吃当地特色的美食,一般是艾糍粑或青团,就是在糯米揉粉时家入本期养生的主角,即清明时节生长的植物——艾草,也可以加入鼠曲草,这样整个点心就呈现出令人心醉的深绿色或翡翠绿色,特别迷人,深受群众的喜爱。
为什么要加入艾草或鼠曲草呢?这两种植物都有各自的药用价值,是可以入药的。艾草全草入药,有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抗过敏的功效,早在《诗经》时代便有记载。鼠曲草则有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气管炎、哮喘、关节炎等疾病。这两种植物都广泛分布在我国,生长在路边、田埂、荒地中,是比较常见的植物。
而清明时节刚好是雨水偏多,湿气较重,昼夜温差较大,也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感冒、咳嗽的人比较多。加入艾草、鼠曲草的青团可以预防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当然青团也并不适合所有人,比如老年人、儿童、肠胃功能较弱、有糖尿病的人群就需要谨慎食用。糯米难消化,粘性强,含有丰富的淀粉,不适合以上人群。就算是健康人群,也不建议把艾糍粑或青团当做主食,一次大量食用。医院里有些病例,就是老年人因为吃了太多艾糍粑或青团,导致消化不良上吐下泻的。另外建议在制作艾糍粑或青团时,炒制的馅不要过于油腻。
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春与肝相应”,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养生保健应以疏肝为主。所以清明养生,要保持心情舒畅,悲伤莫要过度,早睡早起,忌食发物,饮食以清淡为主。春季阳气初生,饮食宜选辛甘之味,不宜过食酸物。辛甘的食物可以调养肝脾之气,如肉类、鸡蛋、麦片、牛奶、新鲜蔬菜、萝卜、菠菜、山药、荞菜及时令水果、菇类、姜、葱、蒜等食物。忌食煎炸油腻、寒凉生冷、容易过敏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汤水,以保养脾胃之气。也可以适量吃一些花生、芝麻、枸杞来温补养肝。
清明时节,水里的螺蛳也到了最肥美的时候。螺蛳一般说的是石螺、田螺,广泛栖息在河沟、水田、湖泊、池塘、水库里。螺蛳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不管是蒸熟炒食都是难得的美味,吃的时候,一定要炒熟或蒸熟,因为螺蛳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清明时节,艾灸治疗,自然而高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清明是养生的重要节气,一方面气温渐升,需要适当减少衣物;另一方面,在祭祀的环境之下,要注意消极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清明的灸疗宜阴阳平调,以足少阴肾经与足厥阴肝经的穴位为主。清明之际,体内肝气最旺盛,如果肝气过旺,则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同时还会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因而这段时间是高血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需要大家对其重视起来。清时艾灸,适合所有女性、男性、老年人、儿童等人群,即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疗,还是一种自然而高效的保健方法。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补益人体阳气。春季又正好是自然界阳气逐渐升起的时候,两者的阳热合在一起,温补的作用更强,因此,不难看出二十四节气灸的重要意义,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十四节气清明艾灸取穴督脉:大椎、命门;
任脉:神阙、关元、足三里穴。
部分资料来源:静禅国灸、医院
健康指引:在医院内二科、针灸推拿科、康复医学科、妇产科、内一科、外科、儿科、骨伤科等临床科室,均可进行艾灸治疗和调理以及各类中医特色综合疗法,为您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THEEND医院地理位置图
医院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