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使出来
让我们看看三小的赵女神
宅家抗疫的那些事儿
请大家端好小板凳
嗑起小瓜子
认真看咯
赵丹英老师
寻觅《诗经》中的山野之味
春寒料峭,忽发野兴,携着家中孩童,跃至广阔的田野之中,寻觅一个个掩映在《诗经》篇章中如梦似幻般的姿态,采撷摇曳在山野之间的野蔬野菜,体会那份浓浓的春意和诗意。
野豌豆
田野里,野豌豆便悄悄儿拱出泥土了,抽出一个芽,长出一截茎,展开一片叶。别看野豌豆柔嫩纤弱,却是诗经里名扬千古的“薇”。薇,就是从千年前的诗经里走出来,这位温婉瘦弱的紫花美人,在山野之地,往往团团而挤,郁郁青青。
荠菜
荠菜又称地菜,荠菜通体翠绿,叶子鲜嫩,味甘淡,《诗经·邶风·谷风》中写到:“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句诗明确地告诉我们荠菜是甘甜的。采摘而下,洗净汆水,拧去多余水分,与肉沫或者摊好的鸡蛋和之,加其它调味品以为馅。甘甜而多汁,实在诱人之。
艾草地莓
艾草,在《尔雅》中又称为冰台、灸草。《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思念之情。
春日里,采挖而下,洗净以水汆之,把艾草或地莓搓揉,得其青汁,倒入糯米粉中,搅拌揉团,得青色粉,用馅其中,得团子,名曰:青团。蒸熟后,团子青色,让人食指大动,食之,极富黏性,有青草之芬芳。当然民间,时常与地莓同用,青团味更美。青团平时可用,但清明节最盛,一则,“青”与“清”同音,二则,方言中“青”与“亲”同音,青团,即亲人团圆,有寄美好之意。
萱草
萱草又名*花菜,是饱含着母亲的情怀的。生采,煮之而食,因为有生物碱,有毒,易腹泻。故民间常采摘晒干为用,在其未开花时,采下晒干,其味其香更甚。用时以水涨泡,和猪肉同煮,菜含汤汁,入口更香。儿时,家中不常使用,只有客来之时,*花菜干和猪肉、蛤蜊、煎蛋等作为佐料,温岭方言叫料头,加入面中,汤鲜味香,可见其身价之高。现在,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已经是昨日*花了。
蕨
蕨,《诗经.召南.草虫》有:“陟彼南山,言采其蕨”的描写。蕨,温岭方言叫狼棘(音),可食用部分为芽尖部分,温岭方言为狼棘(音)头采下焯水,然后和肉沫炒之,肉香与蕨的香混在一起,让人回味无穷。小时,为打牙祭,边走边采摘,竟然为它摔倒,膝盖的裤子破了,直流鲜血。现在,那种痛和蕨菜的香变得渺远而虚幻,变成了一份如梦似幻的记忆。
喜欢在采蕨时,听到一个非常清脆的折断声,伴随着阵阵清香,那就是时光的节拍和大地的气味。
紫云英山笋
春天来了,紫云英花也肆意绽放,它早就《诗经》绽放过,名字叫苕。
春风过田野,扯着烂漫的紫云英摇曳,像一只只振翅欲飞的蝴蝶,添加花朵白底紫红的色彩,更有一种震撼心灵的美。刚一照面,就想扑下身子,在花地上滚几滚,翻跟头,用身体去触摸紫红交织的柔软。作为女孩,我总情不自禁一次又一次抚摸紫云英花,或折一束紫云英花放在窗口,让自己的房间也明媚起来,或站在那束紫云英的旁边,透过那透明的玻璃,看着天上的蓝天流云,慢慢地紫云英花仿佛也在我的心里绽开。时光如流,今昔何夕?不知现在的我能否拾掇其掉落在紫云英花间的美好?
春暖花开
Sp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