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清明时节在莆田做完这些,千万别忘了
TUhjnbcbe - 2021/2/4 11:24:00

清明时节,春光旖旎,风和日丽,生机蓬勃,真是“一年好景在清明”!莆田人有莆田有“清明前三日,清明后三日”的俗谚,在这节日里,有传统的扫墓、踏青和演出“清明戏”等习俗。

少不了的“清明龟”


  

俗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通俗语言,是生产、生活现象的反映和民俗活动的浓缩,极具生活气息,生动有趣。在莆仙方言俗语中,能找到很多民俗的影子,甚至是已经消亡的旧俗。本期《听乡音·识莆田》栏目,将为您解读莆仙俗语背后的节日风俗。


  “龟”是带馅米食类似红团


  在莆田,清明节有做“龟”的习惯,与过年时家家户户制作“红团”类似。在俗语中,“做一龟印敲出”便是对这一习俗的真实写照。


  涵江区显应村的吴大爷介绍,在莆田,每逢节日或喜事,人们往往会制作红团和龟。这两种都是带馅的大米食品,只是形状不同。印制龟的木模——龟印是用硬木刻制的,成是龟壳状,还有头和四足。俗语用一个“敲”字,既生动又准确。吴大爷告诉记者,这句俗语的本意是指“同一个龟印印出来的”,意为一模一样,特别用于指代长相一样。


  莆田清明节,人们做“清明龟”祭祖。但在当地,有两种不同地域特色的“清明龟”。原莆田县的清明龟是将地瓜煮熟后捣烂,加大米粉末(现在一般加面粉)和酵母,经过发酵后,加糖,用龟印压制成形,蒸熟。而仙游清明龟则是用糯米粉拌鼠曲草磨成的粉为皮,以绿豆加糖煮熟为馅,用龟印压制蒸熟,做成的龟表面呈紫黑色。

莆田女人手巧,不同节日会做不同的祭品。清明节莆田民间要做“清明龟”来作为祖先的祭品。莆田人家每于清明节做“清明龟”和“卷”为扫墓的祭品。“清明龟”是用面粉和糖加工捏成一块块粉块,然后把它用木刻的“龟印”印成龟形,蒸熟而成。古人说龟与凤、龙、麟合称四灵,故“清明龟”寓有祖先灵气长存,子孙平安长寿之意。另扫墓还有一种祭品叫“卷”,这“卷”是用米饭或面粉加工成约三坟长的长方形粉块,在粉块当中压一条小线,然后放入蒸笼里蒸,蒸熟后,粉块中的小线会自然展开,形似书卷。有的人家还在“卷”上印制红花,寓意一家红火,子孙好学上进。

踏青

莆田清明节时,民间有到郊外春游的习俗,叫“踏青”。回来时,带回一小束青枝绿叶。古代清明节还有踏青、郊游的习俗。莆田人也继承这种遗俗,莆田古代的大量诗篇中就不乏清明踏青的佳章名篇。

清明戏

莆仙戏每于清明节演出清明戏。它多为人们所熟悉的《白蛇传》的"游湖"折子戏——许仙因清明扫墓而与白素贞相识;

《拾玉镯》折子戏,是傅朋在清明节上坟祭祖时,结识少女孙玉姣,在好心媒婆的撮合下,使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情节。

《人面桃花》演的是唐代诗人崔护与少女杜宜春清明偶遇的一段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其中有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至今脍炙人口!

扫墓同时,记得防火哦,另莆田交警发布扫墓相关路线,大家可以参考参考(提醒点击图片可放大查看)

荔城城厢涵江秀屿仙游

北岸

途经上述路段要注意安全!!!

更多莆田精彩,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或者查看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明时节在莆田做完这些,千万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