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失中的古法制作手艺
『艾粄』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踏着纷纷的小雨,客家女人们开始采摘大把大把的艾叶,做清明粄、吃清明粄。清明粄俗称青粄、艾粄。民间认为,这些用青草做成的粄,含有应节、祛湿补气和排毒的作用,最适合清明前后湿度大的季节食用。所以,清明节人人吃清明粄的习俗在客家地区能代代相沿。客家人的祖先用智慧,因时制宜,将艾草融入清明的饮食,从而达到了强身健体的效果。
艾粄
是清明粄中其中的一种,是一种美味的汉族传统小吃,属于客家菜。用粘米粉、糯米粉、艾草等做成,因加有艾草,故具有一定的药用保健功能。
视频
客家古法制作艾粄
■记者:梁新唐摄像:*德志
■视频提供:大埔电视台
■以上视频和图片拍摄于侯北山下人家
起源追溯
艾草制糕点是广泛流行于我国江浙地区、客家地区、闽南地区及潮汕、广府地区的传统糕点,江浙地区称“青团”,粤东及台湾客家地区称“艾粄”,粤北及江西地区一般称“艾米果”或“艾糍”,闽南和潮汕地区称“艾粿”,广府地区称“艾饼”。各地的制作方法及相关习俗都大同小异,甜馅或咸馅、清蒸或煎炸的食用方法各有千秋。江浙一带通常包入豆沙馅或其他甜馅制成团状;而客家人一般将艾粄压成扁圆状,甜味为主;江西地区喜欢裹肉馅并且捏成饺子形。
“粄”
为客家方言里各类糯米/粘米糕点的通称。艾粄因一般在清明期间制作使用,故属于清明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清明粄。清明粄包括“艾粄”、“田艾(鼠曲草)粄”、“苎叶粄”等。每年清明节,清明时节,人们在外出祭祀、踏青时便会采摘些鲜嫩的艾叶、鼠曲草、竺叶、鸡矢藤和使君子等用于制作各类清明粄。
宋
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一书中记载了寒食节食品“青隋饭: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居人遇寒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谓之杨桐饭,道家谓之青精饭、石饥饭。”
明
郎瑛在《七修类稿》卷四十三提到寒食节吃“青团子”。“这种青团子是在糯米中加入雀麦、草汁舂合而成,馅料多为豆沙或枣泥。放入蒸笼之前,先以新芦叶垫底,蒸熟后色泽翠绿可爱,又带芦叶清香,是很受欢迎的清明节食品。”
千年客家神草—艾
艾
在很早的时候已经是医书里的一味良药!在中医上被誉为“百草之王”。不仅是餐桌美食,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风湿病、止血、平喘等有神奇的功效,药性温和,同时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具有很强的药用疗效,适合大部分人群食用。
外婆常说,艾是上天给客家女人最好的馈赠。在客家娘鸡酒里加入艾,去了苦味,出了香气,还有暖子宫,抗风寒的功效。
古法艾粄制作方法
制作材料
艾草
克
糯米粉
克
粘米粉
克
白糖
克
馅料
花生.芝麻等
水
适量
1
清洗传统工具,将石臼和木锤洗干净;
2
清明前后田野采摘的艾草清洗干净,切段便于用石臼椿烂;
3
用石臼将艾草椿成泥状;
4
加入糯米和粘米,比例3:1和1:0.4的糖;反复锤打;
5
将锤打好的艾粄做成饼状或球状里面包馅料等,然后用柴火蒸约40分钟,带着浓浓的艾草清香和韧劲的艾粄就做成了;
看完了
没学会是小编的责任
回家动手制做艾粄吧~
艾叶治女性百病
1
艾叶治妊娠卒眙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
2
艾叶治肠炎、急性尿道感染、膀胱炎:艾叶10克,辣蓼10克,车前80克。水煎服,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
3
艾叶治气痢腹痛,睡卧不安:艾叶(炒)、陈橘皮(汤浸去白,焙)等分。上二味捣罗为末,酒煮烂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
4
艾叶治卒心痛:白艾成熟者三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出虫物。
5
艾叶治脾胃冷痛:白艾末煎汤服10克。
6
艾叶治湿冷下痢脓血,腹痛,妇人下血:干艾叶克(炒焦存性),川白姜50克(炮)。上为末,醋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
7
艾叶治忽吐血一、二口,或心衄,或内崩:熟艾三鸡子许,水五升,煮二升服。
8
艾叶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如鸡子大,阿胶(炒为末)25克,干姜5克。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烊化,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
9
艾叶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艾叶炭50克,蒲*、蒲公英各25克。每日一剂,煎服二次。
10
艾叶治鼻血不止:艾灰吹之,亦可以艾叶煎服。
11
艾叶治粪后下血:艾叶、生姜。煎浓汁,服三合。
12
艾叶治妇人白带淋沥:艾叶(杵如绵,扬去尘末并梗,酒煮一周时)克,白术、苍术各克(俱米泔水浸,晒干炒),当归身(酒炒)克,砂仁50克。共为末,每早服15克,白汤调下。
13
艾叶治产后腹痛欲死,因感寒起者:陈蕲艾二斤,焙干,捣铺脐上,以绢覆住,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
舌尖客家
分享客家传统美食
弘扬客家文化!
传承客家精神!
绿色健康源自天然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