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摄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药植园)
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的干燥根和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其“根茎为不规则疙瘩状,下面簇生许多细根,形如马尾,或编成辫状,色紫而柔”,故名“紫菀”。春秋采挖,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晒干、切段入药。紫菀蜜炙,炒至不粘手,称“蜜紫菀”。
NO.1前人经验
1
《神农本草经》记载:“(紫菀)味苦,温。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痿蹶(jué),安五脏。生山谷。”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紫菀茸)苦辛温润,入肺而化气开结,理虚嗽,止血,为治血痰专药。阴虚肺热,不宜多用、独用。亦可盐水或蜜水炒用。白者,名女菀,功用相近,但入气分为异。”
紫菀(摄于上海中医药大学药植园)
NO.2.1功效主治
紫菀,辛、苦,温。归肺经。主要功效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
1
润肺下气,化痰止咳:本品气香质润,辛苦而不燥,性温而不热,既能润肺下气,又能消痰止咳,适于痰浊壅肺之喘咳痰多、劳嗽咳血等病证。
用法:5~10g,煎服。
紫菀饮片(摄于湖南长沙)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紫菀含萜类、肽类、*酮类、蒽醌类、香豆素类、甾醇及有机酸类等成分,有抗菌、抗肿瘤、镇咳、祛痰、平喘、抗病毒、抗氧化活性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蜜紫菀饮片(摄于湖南长沙)
NO.3参考资料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8.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任艳玲.《神农本草经》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1.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范玲,王鑫,朱晓静,刘杰,尹浩,骆建平,薛毅,金庆江,于栋伟.紫菀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吉林中医药,,39(02):-.
音频:石若冰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欢迎大家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