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扬州新源跨越万里守望相助天山脚下唱响新
TUhjnbcbe - 2025/2/18 17:52:00
                            

扬州发布记者继业明涛李峰尚东文斌

秋日的阳光,漫过乌孙山的雪峰,挥洒在阿克加孜克牧场。水草丰美的伊犁河谷,五颜六色的树叶争奇斗艳。

护林员赛力克巡完山回到家,将淘好的米倒入电饭煲,打开冰箱取出熟食放在电磁炉上加热,脱下衣服扔进洗衣机。他喜滋滋地向记者介绍:“现在牧民的生活啊,和城里人一个样,烧饭、热菜、洗衣只需摁开关。这些嘛,要感谢‘乌孙公主的家乡人!”

赛力克说的“乌孙公主”,是“江都公主”刘细君。

公元前年,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从今天的扬州出发远嫁乌孙国(包含现在新源县地域),播撒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比昭君出塞早了整整72年。年起,连续四批扬州援疆干部,从美丽的瘦西湖畔出发,沿着刘细君的足迹飞越万里关山,奔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驻扎在天山脚下,与当地30万各族人民群众一道共建美好家园,唱响了一曲雄浑激越的新出塞曲。

掬一捧瘦西湖水,拈一束那拉提草原山花。万里之外、大山深处,正在酿造新时代的甜蜜。

像沙漠胡杨一样深深扎下根

百个基层民生项目造福10万群众

位于伊犁州新源县的阿克加孜克,哈萨克语意为“白色的草原”,是片1.8万亩的林牧场,散居着26户牧民。

赛力克今年57岁,和家人生活在这里已17年。“过去,做饭烧煤用柴火,照明蜡烛煤油灯。因为定居点没有通公交车,买煤炭要骑行数十里。”赛力克走进卧室打开电灯,房间变得亮晃晃的。

赛力克在介绍通电后给自家生活带来的便利。

虽然阿克加孜克定居点装起太阳能光伏板发电设备,但电量只能满足基本照明,电饭煲、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仍无法使用,遇到阴雨天发电量不足,照明只得靠煤油灯。去年9月份,在扬州援疆干部帮助下,当地供电部门将电力架线铺设到这里,安装起变压器,稳定可靠的电力送到牧民小院。通电当天,定居点的牧民像过节般兴高采烈,围着扬州援疆干部纷纷用哈萨克族语表达感谢:“热合买提。”

一束电光,结束了牧民烟熏火燎的历史,更给他们的生产方式带来翻天巨变。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牧民会带着牛羊来这里过冬。储备牲畜饲料,是牧民的重要农活。因为光伏发电无法带动饲料加工机械工作,只能靠铡刀手工切,不仅体力消耗大,而且效率低;现在通电后用机械加工饲料,牧民劳动量大大减轻。

走访阿克加孜克定居点,谈起扬州援疆干部的帮助,牧民们如数家珍:资助当地建设小型自来水厂,安装管道从山上引下泉水,送到每户牧民家中;铺设12公里砂石路,牧民出门不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我每天上山巡林有20公里山路,过去阴雨天只能骑马,现在可以骑摩托车了。赛力克说。

阿克加孜克定居点群众生活生产的改善,是扬州援疆干部紧贴当地干部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办好事、解难题的缩影。在新源县乡镇基层走访,扬州援建的民生项目像沙漠胡杨一样深深扎根在这平方公里大地上。

村民站在扬心桥上眺望远山的风景。

——在阿勒玛勒镇阿勒玛勒村,水流湍急的灌溉渠上,有一座镌刻着瘦西湖五亭桥图案的水泥桥——扬心桥。通过这座村里唯一能通大车的桥梁,校车可以开到学生家门口。

——在则克台镇,去年铺设了4公里人行道,今年又新铺3公里,保障学生安全过马路。

——在肖尔布拉克镇克孜勒金格勒村北片区幸福街、光明街,今年又安装上盏路灯。

……

在偏远乡村和分散的牧民定居点,一根根凌空架设的电线送来经久不息的光明;一座座桥梁、一条条马路让出行更方便;一座座休闲健身公园,让千百年来逐草而居的农牧民感受到了现代生活的美好。

据统计,从年至目前,扬州援疆指挥组累计投资近万元,建设与基层农牧民生活生产相关的民生项目近百个,累计为偏远散居点74户农牧民通电,修建便民桥4座,安装路灯余盏,铺设柏油路超过7公里……受益群众约10万人。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赓续多年民族团结血脉

群山之间,沃野之上。如今的新源县,赫然矗立着一尊两米多高的汉白玉塑像——刘细君公主像。千百年来,当地人民感念这位来自扬州的友谊使者。

新源县位于新疆西部、伊犁河谷东,湛蓝苍穹下,高山雪水流淌滋润出广袤沃野,孕育出举世闻名的那拉提草原。年12月起,第十批扬州援疆队伍带着扬州人民的深情厚谊,接力来到天山脚下这片美丽丰饶的土地。他们奔波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偏远乡村的农牧民毡房、火热的援建项目现场,赓续跨越多年的民族团结血脉。

孟德和,新源县委副书记,第九批、第十批扬州援疆指挥组组长。年12月,孟德和来到新源县,带领指挥组团队跑遍全县大小乡镇村庄。年年底,扬州第九批援疆任务结束,孟德和响应号召继续留疆。“既把新源当故乡,再干三年又何妨。”在第十批扬州援疆干部到任时,他掷地有声的话,极大地鼓舞了援疆干部接力奉献。

三年来,扬州援疆指挥组建成援疆项目个:扬新中学,让余名孩子在飘扬的红旗下茁壮成长;异医院,面积从2万多平方米扩大到约7万平方米,添置先进医疗设备,不仅方便当地群众看病,还辐射周边地区;在乡镇建设卫星工厂、创业孵化基地,一批牧民家庭的妇女走出家门,成为致富路上“娘子军”……

扬州援疆干部李晓明(左)与同事在那拉提草原上安装直播设备。

扬州援疆干部带来的不仅有项目、资金,更有发展新思维。

年初春,扬州援疆干部李晓明首次来到那拉提草原,决定采用正在兴起的慢直播方式,将藏在深山的美景搬上云端,为当地发展旅游业助力。此后半年,李晓明与同事们陆续将慢直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逐一解决。

当年11月中旬,第一批慢直播所需设备到货。李晓明和同事一道,趁着雪后天晴的间隙,两次驱车翻越积雪山路,背着梯子、工具和配件爬上天界台安装设备。为确保元旦日出慢直播的安全稳定和画面效果,12月24日,正值隆冬时分,李晓明等人第三次进那拉提草原调整设备。当时,寒风呼啸,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多摄氏度,李晓明等踏着过膝的积雪,一路蹒跚跋涉到达山顶,经过四个小时努力,终于完成最后的调试。

年元旦清晨,新年日出的第一缕金色曙光,洒在那拉提草原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上。这一壮美的画面通过慢直播平台,在央视频、“学习强国”全国平台等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半天全网收看人数就达20万人次。

三年来,李晓明在前后方支持下,还在新源县当地的杏花谷、野果林、独库公路等处安装10个摄像点设备,通过慢直播让新源美景走出深山,累计全网播放量超过万人次。

扬州援疆医务人员通过“云会诊”为新源患者诊治。

教育、医疗是最基本的民生。根据新源百姓需求,扬州选派精锐开展教育援疆、医疗援疆,52名援疆、支教教师以市级学科带头人为主,12名援疆医生大多具有主任医师职称。

一组数据彰显扬州教育援疆、医疗援疆的深情厚意:

——新源县年本科上线率57.13%,年本科上线率64.07%,年本科上线率81.99%,本科上线率三年增长了24.86%。

——扬州援疆医生累计接诊余人次,抢救危重人次,引进肾穿刺活检术、神经介入、内镜下手术等新技术、新项目15项,填补12项新源医疗技术空白。

支援新源建设,扬州前后方拧成一股绳、汇成一股劲、合成一股力。

——去年8月下旬,新源县4名哈萨克族绣娘来到扬州市宝应县,拜师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工艺大师莫元花学习乱针绣。受扬州援疆指挥组邀请,莫元花先后三次赴新源培训绣娘人次,扶持开设陶谷勒刺绣合作社1个,带动50余名哈萨克族绣娘创业就业。

——扬州援疆指挥组连续三年组织展销会,协调引导扬州企事业单位工会采购新源农副产品,促成扬州15家企业与新源县相关单位合作销售农副产品,累计销售额超万元,带动近名农牧民增收。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江苏对口支援伊犁的绚丽长卷中,扬州援疆队伍书写了闪亮的一页。

像天山雪松一样根连根

结下跨越万里的守望相助情

“天山雪松根连根,扬州新源心连心。”在扬州援疆指挥组驻地,有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生动展示了扬州与新源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的心手相连。

援疆有归期,帮扶无止境。在扬州援疆指挥组牵线组织下,扬州社会各界纷纷参与到对新源的长期支援中,两地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入,结下一段跨越万里的守望相助情。

——扬州市16个乡镇与新源县11个乡镇结对共建,落实支持发展资金万元。

——新源县94所中小学校和扬州学校结对全覆盖,通过建立教学共同体,共享教育资源。

——新源县3医院纳入扬州医联体成员单位,通过“云会诊”,扬州专家隔空为新源患者诊治。

——扬州援疆指挥组成立扬州新源爱心助学慈善基金,长期帮扶新源籍家庭困难、品学兼优、残疾等中小学生。目前基金已募集万元,向名学生提供65万元资助。

在扬州援疆指挥组办公室,新源各族群众送来的23面锦旗挂满墙壁,每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温馨故事。

当地居民阿依苏路婚后一直在家操持家务,丈夫生病后一家经济陷入困顿。在扬州援疆指挥组帮助下,她到本地工厂上班每月有了近元收入,不仅帮丈夫治好了病,现在夫妻俩还一起上班,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没有扬州援疆干部,我们家就没有今天。”阿依苏路动情地说。

去年6月,新源籍复旦大学学生阿依达娜突发肾衰竭,是扬州援疆干部送来捐款给了她第二次生命。阿依达娜的母亲斯叶克尓汗深情地回忆:“当听说我的孩子病情恶化,扬州援疆干部第一时间来看望并送来慰问金。正是他们的帮助和鼓励,使孩子战胜了病魔,扬州援疆干部比亲人还亲。”

扬州援疆指挥组安排货车,收购村民滞销地里的西瓜。

今年8月份,伊犁州发生新冠疫情后,新源县采取交通管制防控疫情。在别斯托别新镇铁力哈拉农业村,村民孔朝雨看着7亩成熟的西瓜焦急不已:卖不掉烂在田里不但没收入,还要交农田租金。扬州援疆指挥组得知后,在遵守疫情防控规定的前提下,买下全部西瓜,送到当地一线防疫人员手中。孔朝雨动情地说:“扬州援疆干部是我们的亲人,我的三个孩子都在扬州援建的学校上学,现在援疆干部担心我的西瓜卖不掉便全部买下,真是太贴心了。”

扬州援疆的无私奉献,新源各族人民群众记在心里。

去年8月,扬州出现新冠疫情时,70岁的哈萨克族牧民阿德力拜正在山上夏牧场放羊。听闻扬州遇到困难,阿德力拜马上捉住一只羊捆放在马背上,骑马4小时,颠簸40公里山路到则克台镇集镇上卖掉羊,将0元现金送到所在的阔克英村,委托村党支部书记努尔巴合提转捐扬州。

“扬州人民是我们的好兄弟,帮我们修路、安装路灯,建设村活动中心。现在好兄弟有困难,一定要帮一下。”阿德力拜说。在他的带动下,该村近多户牧民为扬州捐款近万元。

在“春风万里扬州情,扬新两地一家亲”援助扬州活动中,新源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各族人民群众慷慨解囊,数万人次捐款余万元,新源县11个乡镇还向扬州16个结对乡镇对口捐款捐物70余万元。

新源县网红乐队那拉提乐队还创作歌曲《和你一样》,主唱哈里木唱出了新源人民牵挂扬州的肺腑心声:

千里之外,此刻无情疫情,我为你感伤

却也欣喜,你们征途漫漫依然坚强

自信在脸上,心之所向

……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扬州与新源,两地千年情缘、人民相亲,上演了一次感人肺腑的双向奔赴。怀揣使命、肩有担当,扬州援疆干部薪火相传、矢志不渝。新时代的“出塞曲”,将越唱越响。

1
查看完整版本: 扬州新源跨越万里守望相助天山脚下唱响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