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水性,使人通
TUhjnbcbe - 2025/2/11 16:38:00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偏方方法 https://m.39.net/disease/a_5419408.html

昨天突然想到老家,好多年没回去了。

又想到了童年,想了好久。

突然发现,我的童年似乎和“水”如此的紧密。

梳理发现,真的很多性格,也和水如此的一样。

借此,先分享一段童年和水的经历,再说一些水和管理的思考。

出生所在地,千湖之省,云梦大泽,楚河汉江......

小时候,从稍微懂事开始,似乎就在“玩水”。

去水里抓青蛙、龙虾、黄鳝(偶尔也碰到蛇)、各种鱼,改善了生活,卖掉部分挣得零花钱还不少;

夏天的时候,能一天花6小时在一条河里。记得那条河很“老”,听老人家说是从未干涸过,连着长江。

河两岸有十几米高,两岸的树茂密或稀疏不等,但我记得河水一直都是碧绿色,看不清底部,让我很是好奇。

水流不算湍急,常年不息。河道曲曲折折,两岸依稀有人家。

我最喜欢的事:

从河道中间某处开始逆流而上,使劲游,变化着姿势;

到了上就停下来,看看四周风景,休息一会;

然后,仰泳躺在水面,那是最省力的时候了。

让水流带着我,自然地漂浮下去,沿途观光;

遇到拐弯处(我都记得有多少处了),我轻轻蹬一下腿就调整方向了;

就这样,一天可以在里面花上几小时,来回很多趟观光。

基本都是一个人。

后来怎么结束的呢?

一个原因,是有一次我潜水的时候,看不清底部。潜下去把头扎到两岸河底的水草里面去了,差点被淹死,幸好被人救起,但是也被家长狠狠教训了;

另一个原因,是一次我漂流观光结束,开心上岸准备回家时,突然回头看向河面,发现河面上有一条蛇(水蛇)在顺流而下。估摸有2-3米长,速度较快,带动水面波纹阵阵扩散至远方,偶尔产生一个小漩涡。那时我拔腿,浑然不知原来这蛇也有和我一样的爱好,回来告诉家长后也是被教训了。

后来,基本就没去了。

好像,也长大了。

好了,这段经历就到这里。

接下来,从“母亲河”说起。

人类要求生存,水和空气是不可或缺的东西。

一般而言,空气好像到处都有。

于是水就成为人类追逐的主要对象,为了生存。

中国人的祖先,绝大多数分布在黄河及其支流的两侧。

黄河提供食用水和鱼类食物,成为适宜生存的安身之处,中华文化与黄河的密切关系。

使中国人的习性,和“水”十分相像。

首先,黄河河道善于变动。

有人住在河东,忽然黄河改道,变成河西。

中国人深知“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原来一切都“不一定”。

风水,是轮流转动的!

中国人满脑子都是“不一定”。

对什么都将信将疑,既不赞成也不反对,看起来反复无常,实际上是随机应变。

因为太多的移动、泛滥,使我们深切地体悟到“看着办”的道理。

随时随地,看情况办事,不一定呀!

其次,黄河泛滥会酿成水灾。

然而“水灾深水利也饶”,有人遭遇灾害,也有人得到好处。

几家欢乐几家愁,使我们明白“有得必有失”,“有失也有得”的阴阳互补原理,以至得到的时候,不会太高兴;而失去的时候,也不会太伤心。

纵使获得大奖,也不致惊喜失措,表现得像神经病患似的,令人觉得好笑。

再大的灾难,也能够节哀顺变,很快就恢复正常,准备卷土重来。

第三,水的特性,避高而趋下,丝毫不费气力。

中国人善于借力使力,甚至于打人都舍不得花力气。

一切讲求当省就省,能省力便轻松一些。

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懂得悠闲的民族,像水一样。

能不动就不动,能够不费力地向下流,当然会流动。

中国人做事,看起来好像不十分认真,实际上是用心而不紧张。

用心去做就好了,那么紧张兮兮地做什么?

再说,水避实而击虚。

被石头或土地挡住,它就暂时不动,不会猛烈地攻坚。

石头有缝,水就有缝便钻,由虚处流过去。

土块松动,水也就连带着泥土,一起往下流。

遇实即避,有虚便乘,永远不停滞。

中国人一看来势汹汹,大多数会采取暂时躲避的态度,以观后效。

对于有实力的集团,自然另眼看待,给予更多的优惠。

若是看起来并没有什么,或者经不起试探,马上现出虚弱的体质;

那就老实不客气,一切依法办理,甚至还要趁机多要求一些。

欺善怕恶和避实击虚,似乎是同样的道理。

在学习水那种有缝就钻的特性方面,中国人尤其惟妙惟肖。

中国人不违法,也不愿意犯法。

大家只是研究漏洞,然后极力去钻。

“制度”拿中国人没辙,就是因为中国人专门喜欢做一些“制度”没有规定的事情。

让执法者找不到处置的依据,而大伤脑筋。

水钻土石的缝,人钻“制度”的满洞。

水把缝冲大,人更能够把缝扩大。

中国人常说善门难开,即是此理。

还有,水在平地流动,并没有发出什么声音。

但是遇到不平的险阻之地,就会发出巨大的声音。

这种不平之鸣,到处都可以得到印证。

中国人喜欢和人家比来比去。

凡是自己占便宜,得到更多好处的时候,内心十分舒坦平静,大多不会表现出来。

惟恐表露出来,引起他人的不平和抗争,影响到自己既得的权益。

以至暗自高兴,却始终不动声色。

但是比来比去的结果,发现自己有吃亏的地方,心中不平;

马上会反映出来,同样是一种不平之鸣。

最为显著的地方,莫过于水的力量不大。

至少给人的感觉,不如火那样猛烈,反而有柔软和蔼的样子。

可是一旦蓄势待发,那股威力,确实令人畏惧。

势越强,所产生的力量则越大。

瀑布由天而下,势不可当,向下冲击的力量,相当巨大而可怕。

中国人最知道造势的功能。

可以说一抓住机会,便要造势。

只要造势成功,到了势大力大的时候,予取予求,似乎是举手之劳,丝毫不费劲。

形势比人强,应该是中国人从水的表现所体悟出来的道理。

时机固然重要,可惜只能等待而难于创造,往往可遇不可求。

情势,却能够由自己来创造。

只要造得出来,英雄不怕出身低,照样可以大声说话,展示成力。

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诉我们治水的方式,以疏导为主,防堵并不是最有效的方式。

中国人因而明白威武不能屈的道理,越防堵越要设法加以突破。

和中国人相处,最有效的办法,应该是顺性而为。

顺着中国民族性和中国人打交道,自然省力而有效。

水流不断,象征生生不息。

中国人对传宗接代,延续生命,大多十分在意。

子随父姓,成为父子血脉相连的外在标记;

而有子继承父业,则是人生价值的指标。

水似柔却刚,中国人喜欢内刚外柔,内方外圆;

心中有原则,而且十分坚定;

表现出来的,却是相当随和,好像怎么样都可以。

中华民族看似软弱,有时还带点懦弱怕事的味道;

但是几经外侮,却能够显现坚强无比的不可征服性。

我们敬天、事天、顺天,有时候也会大骂老天爷不长眼睛。

黄河性情暴虐,却也有平静的时候。

由于泥沙淤积,水流缓慢,呈现凝重细腻的本色,样和宽大的气氛。

中国人爱好平静的黄河,害怕它暴虐的一面;

因此特别重视和平的可贵,一切以和为贵。

平时温柔敦厚,能忍则忍;

同时择善固执,以和平为不易的理想。

只有在忍无可忍的特殊时期,才会雄健刚烈,勇不可敌。

众多支流的黄河,看起来各有不同的特性。

但是最后一起流入渤海,形成合于一的局面。

分争合流,也是中国人的习性之一。

大圈圈之内有小圈,小圈圈之中,还有小圈圈。

组织内部,派系之争不断;

一旦遭遇外敌,却能够摒弃派系的利益和争论,一致对外;

既斗争又联合,一点儿也不矛盾。

中国人彼此骂来骂去,但是每到一个地方,总喜欢打听中国人聚集在哪里,大家又凑在一起。

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黄河的流动和盈缩,可以看出端倪。

山性使人塞,山区人的向心力是闭塞的,排外的。

水性使人通,明白水性的人,向心力是通达的、开放的。

人在曹营,照样可以心在汉。

从这一种观点来看中国人,就不致误解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归属感了。

我们有依附感而缺乏归属感,说起来对世界大同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中国人这么多、疆域这么大、资源这么丰富、历史这么悠久、文化这么高明,加上归属感这么坚实。

请问其他的民族,怎么和中国人竞争呢?

中国职场的组织管理,讲起来某种程度上和水的管理,极其类似。

我们主张以柔克刚,先礼后兵,继旧开新,生生不息。

无一不和水有关。

同时,古人也告诉我们:水能载舟,也能覆舟。

这种管理是否有效,要看我们如何合理运用。

用得合理,自然效果良好。

为什么人们都说来江湖的水很深,一定要用水吗?

为什么水讲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做事不知深浅,不懂水深?

为什么局面要讲水很浑、说有人浑水摸鱼?

以上,也只是一家之言。

很多也不必套用到当前工作和生活之中。

毕竟,昨天的黄河和今天的黄河,还是同一条黄河吗?

好了,今天先聊到这里。

1、作者

一宁(xiong)

2、来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水性,使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