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晓图、视频/宁冠宇)
古时候,四季分明,人们顺时而食,四时风味,各不相同。
而现在,久居城市的我们往往靠时令食物来感受季节的变迁。
青团,就是这样一种春季限定食物。
在江南水乡,人们把每年第一次吃青团,叫做“尝春”。
“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描述了青团的做法。青团的“青”,不仅描述了其颜色,也是食材的体现。旧时把春天的野菜统称为“青”,而青团就是用的泥胡菜、艾蒿、鼠曲草等野菜为汁,和上糯米粉,包上馅料做成的。
青团发源于寒食节、兴于清明节。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这一天禁烟火、吃冷食,并逐渐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等风俗。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的第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因此,时至今日,这两个节日已不分彼此。青团最初是用作寒食节祭祀的食物,据考证,大约始于唐代,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随着时间推移,其祭祀品的功能日益淡化,逐渐成为春日“尝鲜”的清明时令小吃。
近年来,这种翠绿欲滴、浸润着青草香的春日点心也由南方卖到了北方,由于香甜软糯、老少皆宜,而深受喜爱。一些商家也不断推陈出新,馅料由传统的豆沙到蛋黄肉松,进而“包罗万物”,辣条、鸡爪、佛跳墙……今年某品牌甚至推出了暗黑度十足的“螺蛳粉”口味。
在尝试过各种网红口味和工业产品后,记者觉得还是手工制作的青团既美味又健康。所以我们找到了一家做手工青团的甜品店,向专业甜点师请教如何做出好吃的青团。
张星飞的小窍门:用减法计算面皮重量。
“青团是春日限定,每年只卖这一个月。今年的销量特别好,我们是从3月10号左右开售的,现在大约已经卖了1万多个了。”焙禾烘焙的老板张星飞告诉记者,可能是因为疫情,大家更感恩生活、注重仪式感,去年五一之后,各个节点甜品、蛋糕的销量较往年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今年清明节,青团也更加热销,几乎每天都有上百个青团的订单。
得知我们想来拍摄,张星飞提前写下了配方。“制作6个青团:糯米粉g、油5g、糖15g、青汁85g;澄面30g、开水50g。”糯米粉和澄面分别调制,按配方和面后,再将二者糅合到一起。澄面是为了让面皮更晶莹剔透,大家吃的虾饺、肠粉就是用这种面粉调和的。之后按“皮45g:馅25g”的比例进行包制、搓成团子。
包制的过程很简单,最费工夫的其实是馅料的制作。像豆沙馅,张星飞是提前一晚泡好了红豆,早晨下锅煮50分钟以上,煮烂后,过筛去皮,再加适量糖和色拉油炒制的,颇费功夫。
而蛋黄肉松馅,为了口感更好,他选用新鲜的咸鸭蛋,去清留黄,喷酒精烤制去腥后,碾碎和沙拉酱、肉丝拌匀制成的。“馅料的甜度可以自由调配,不过现在大家都更注重健康,所以我们选择了低糖低油的做法。”
蛋黄肉松馅团成球,每个都经过称量。
蒸锅开锅后,再放笼屉蒸,10分钟后,满室草木清香,一锅油绿诱人的青团就出锅啦!
出锅的成品更晶莹剔透。
这样制作的青团,外皮莹润透亮、软糯甘甜;自制过筛的豆沙细软绵密,有豆子的清甜,甜而不腻;由于没有加太多油,蛋黄肉松馅也不腻人,海苔肉松让青团有了大海的味道。
你学会了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无添加,更健康,快来动手试试吧!
张星飞负责制作,妻子则负责包装打包。
二人为不同口味的青团贴上可爱的标签。
来源:青岛新闻网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
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