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6/14 19:08:00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申玉洁、徐可)又是一年春草绿,春风十里正清明。在鹤峰县,做清明粑粑是一种传统习俗,不仅仅是品尝美好的“春滋味”,也有着祭祀祖先、怀念故人的纪念意义,更承载着家人浓厚的亲情,寄托着春天里的美好愿景。春日喜人,大自然给予人们的馈赠往往显得高调而朴实。山坡上,茶行间,田埂里,一茬茬鼠曲草在不经意间吐露新芽,这是制作清明粑粑的主要原料,在清明时节最为鲜嫩。“像这种水曲儿在清明前后就有一种淡淡的清香,现在做(粑粑)口感是最佳的时候。”鹤峰县走马镇所坪村村民张宗丽说。古时每逢农历三月三日上巳节,汉族人采集鼠曲草,和上米粉做成祭品,用来祭祀祖先。如今,清明粑逐渐演变成了鹤峰的一道春天时令美食。将采集而来的鼠曲草清洗干净,与糯米粉充分搅拌均匀。大火烧旺,将木甑里的鼠曲米粉蒸熟。随后进入最为吃力的环节——将米团打糯,两名力量较大的男丁甩开臂膀抡起碗口粗的木槌,朝着石臼上的粉团不停交替捶打,直至变得细腻而柔韧。将捶打好的粉团分成大小相同的剂子,揉圆按扁,放入各种印花的模具按压成型,此时带着乡野气息又显得格外精致漂亮的清明粑粑便新鲜出炉了。“从过去做这个清明粑,他们老人传下来说,做起了,蛇要出洞,我们把磨子用清明粑把它榻上,防蛇出洞,从现在来说就是缅怀死去的亲人,这是一种纪念。”鹤峰县走马镇所坪村村民孟祥彩说。软绵绵,糯嗞嗞,一口独特的春天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清明粑上,各种花形、福禄寿等吉祥字,印刻着人们的小心思,蕴藏着一份期冀和祝愿。邮寄给远方的朋友,是乡愁的传递,也是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深圳哪里都寄,内蒙古,只要有人要的地方都寄。”鹤峰县走马镇所坪村村民孟祥彩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现在这种手工做的这种都在慢慢地隐退,但是作为农村人我们都在农村,都想把这种传统的做法继续做下去,让更多的人吃到这些比较美味的东西。”鹤峰县走马镇所坪村村民张宗丽说。湖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