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
TUhjnbcbe - 2024/3/11 17:44:00
怎么彻底治愈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2/5781078.html

《红楼梦》曾经是禁书。书里面写的很多内容,与封建正统主义思想是相违背的。可越禁,人们越是想读。民间甚至有了“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红楼梦》俨然成了读书人的《圣经》。

清代一篇笔记小说,写到有一人读了《红楼梦》之后,被宝玉、黛玉的爱情感动到生了病,发了疯。这简直不是魅力,而是魔力了,到了吓人的地步。

然而,爱读红、爱谈红、爱评红的人从来就没有怕过,从来就没有少过。红学就这样成了一门学问。对普通人来说,不一定要研究红学,却不妨读一读《红楼梦》。在这个梦里面,我们可以找到老师,觅到知音。即所谓良师益友,尽在书中。

《红楼梦》

一、解放的两性意识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在任何社会中,女人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

封建社会是个男尊女卑,男权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社会。宝玉却喊出了这样的口号:“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在他心里,女儿是清透的,男人是污浊的。

宝玉还很有男女自由平等思想。春燕向她母亲转述过宝玉的话:“将来这屋里的人,无论家里外头的,一应我们这些人,他都要回太太全放出去,与本人父母自便呢。”

曹雪芹不过是借宝玉的口,说出了自己心里的想法。这样,在他的笔下,红楼里很多女性就不再是男人的依附和工具,她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精彩,而且比男性还要强出很多。

我们今天讲,妇女能顶半边天。殊不知,早在两百多年前,红楼便已开出了女性解放之花。

红楼女儿

二、进步的婚恋观点

封建社会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需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郎和新娘,是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婚姻的,等他们的儿子女儿婚嫁时,他们才有了权力,像他们的上一代“戕害”他们一样去“戕害”他们的下一代。

有个成语叫一见钟情,或者叫一见倾心。想起来很美,其实一点不美。因为青年男女要恪守非礼勿视、非礼勿言的规矩,在结婚以前根本不可能见面,所以只能“一见钟情、一见倾心”了。简单说,就是没得选择,完全是被动的。

曹雪芹安排泼辣的尤三姐说:“终生大事,一生至一死,非同儿戏,只要我拣一个素日可心如意的人方跟他去。若凭你们拣择,虽是富比石崇,才过子建,貌比潘安的,我心里进不去,也白过了一世。”

尤三姐厉害,公然反封建,反礼教,大胆追求个人幸福。她向往的婚姻,是建立在恋爱基础上的,她可不愿过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生活。

当然,红楼里着力写的是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他们的爱情不是一见钟情式的,而是青梅竹马式的。两个人从小在一起生活,日久见人心,彼此了解,形成了共同的思想基础,那就是不感冒仕途经济,只对自由理想感兴趣。有了相同的志趣,才能生出坚定而长久的爱情。

我们今天的年代,是可以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年代。真得很难想象宝玉、黛玉在那样一个时代里,是多么不容易。

宝玉和黛玉

三、鲜明的典型人物

在所有的长篇小说中,若说《红楼梦》写到的人物是第二多的,恐怕你很难找出第一多的。这还不是最牛的,曹雪芹写人,最牛的是不但多,而且个个让你分得清,记得住,绝不会混淆,因为他笔下的每一个人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都是活出了自己的。

男一号宝玉绝对可以屹立于世界文学典型人物之林。他的“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是一面需要从反面看的“风月宝鉴”,这样你才能看到他身上的大爱,看到他的菩萨心肠,绝对不能以孔孟之道、功名利禄来评判。

女一号黛玉身体柔弱,精神刚强,她身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坚持不妥协,表面上爱哭爱闹爱使小性子,实际上是爱得热烈而执着,宁愿“质本洁来还洁去”,也不屈服,也不苟且。

宝钗随和贤惠,但也会发脾气,也会用心计;凤姐能说会道,杀伐决断;贾雨村忘恩负义、徇私枉法;刘姥姥智慧勇敢、善良大义;贾*平庸;贾珍荒淫;袭人圆润;晴雯高洁……只要说出名字,就会蹦出一个鲜活的人物来,鼻子眼睛、心灵神思,都和别人不一样的。

宝钗

四、复杂的矛盾冲突

从贾府外部看,有豪门贵族和朝廷皇家的矛盾。贾元春晋封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成了宫中贵人,却难得回家和家人团聚。好不容易回一次家,贾妃也哭,贾母、贾*、王夫人等人也哭。贾妃说:“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而且贾府为了捞取*治资本,不但把贾元春送进了宫里,还要为贾妃省亲修建省亲别墅——大观园,贴进去巨额的银子。可贾府不这样做更不行,若是没有贾妃在宫中撑腰,贾府日子更加难过。*治斗争的残酷是血雨腥风式的,秋风扫落叶,没有一片叶子可以幸免。

除了和皇室的矛盾,贾府还面临着和王府官家的矛盾。忠顺亲王府的人到贾府索要小旦琪官,贾*便把这件事上升到“弑君杀父”的高度,恨不得把宝玉打死。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年轻不懂世事的宝玉不知道,贾*太清楚不过了。

和官员打交道,哪怕心里一百个不愿意,也要周旋得当,应付巧妙,不能得罪人。否则,不知什么时候就被下了绊子,怎么死的都不晓得。荣府当家人凤姐面对常年盘剥的夏爷爷,心里烦得不得了,在旧账未还的情况下,还是要再拿出银子来给打发。

再看贾府内部,矛盾更多。主子和主子,主子和奴才,奴才和奴才,男人和女人,夫妻、父子、母子、兄弟、姐妹、妯娌、妻妾之间,矛盾比比皆是,冲突源源不断。

例子举不胜举,单说抄检大观园,探春打脸王善保家的,惜春赶入画,司棋被撵,四儿、芳官被逐,晴雯屈死,可谓是积年已久的各种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集体展示。

探春说:“咱们倒是一家亲骨肉呢,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探春打王善保家的

正是对复杂矛盾的充分揭露,深入到社会的角角落落,才让《红楼梦》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正如二知道人总结的:“太史公纪三十世家,曹雪芹只纪一世家。太史公之书高文典册,曹雪芹之书假语村言,不逮古人远矣。然雪芹纪一世家,能包括百千世家,假语村言不啻晨钟暮鼓,虽稗官者流,宁无稗于名教乎?”

对红楼里的人来说,矛盾斗争是让人烦让人气的;对红楼外的读者来说,见斑窥豹发现大千世界,这样读起来才有味,才精彩,才会读到无法自拔,不读完不痛快。

五、丰富的古典文化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有着非常丰富的藏书,曹雪芹有条件从小就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曹雪芹擅长写诗,善于作画,他写的《红楼梦》虽然是小说,但小说之中,包含了诗词曲赋,包含了偈诔联对,包含了匾额、说书、尺牍、谜语、酒令、笑话、百戏、曲艺、杂技,还有音乐、绘画、建筑、工艺美术和诗论、词论、画论,你想得到、想不到的文体,都可以在《红楼梦》中找到。

其中以诗为盛。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红楼梦》里的大观园也是一片诗歌的乐土。探春结海棠社,黛玉建桃花社,姐们们加上一个宝玉,作诗评诗,令人大开眼界,大涨学识。

除此之外,还有美食美酒美茶、服饰头饰、中医中药等传统知识。

光说美食,就有糟鹅掌、糟鸭信、烧野鸡、炸鹌鹑、牛乳蒸羊羔、火腿鲜笋汤、酸笋鸡皮汤、松瓢鹅油卷、螃蟹馅饺子、上用银丝挂面、御田胭脂米、枣泥馅山药糕、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光说美茶,就有枫露茶、六安茶、老君眉、普洱茶、女儿茶、杏仁茶……

哪一样不勾起你的无限美好想象,哪一样不惹得你涎水直流。

作诗

六、独特的悲剧写法

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红楼梦》以前的小说,结局都是“大团圆”式的,图的就是一个皆大欢喜。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祸福旦夕,大团圆、大欢喜固然是好,但太不真实。不真实,就没有力量。

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就做了声明:“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事情的本来面貌是怎样的,就怎样去写。宝玉黛玉的爱情无论多么纯真,超出了那个时代的基本礼仪规范,就不可能“有情人终成眷属”。大观园无论多么美好,得不到大环境的庇护,就不可能长期存在。金陵十二钗无论多么优秀,在封建社会的大熔炉里,都免不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红楼梦破,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种悲剧的力量才可以穿透历史。即使是今天的我们,读到《红楼梦》,依然为之痛苦,为之愤怒,并要想一想,我们要怎样,才能创造出真正幸福美好的生活。

七、缜密的结构布局

《红楼梦》创造出了长篇小说的网状式结构,将纷繁复杂的人物和事件整体推进得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做到了环环相扣,事事相因,没有一处闲笔,没有一字浪费。

全书在宝玉的爱情婚姻主线之外,还有一条以凤姐为主的家族线索,一条以贾雨村、刘姥姥为主的社会线索。三条线索既各成一脉,又相互交融,浑然一体。

脂砚斋对此评价说:“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现,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

如此一来,《红楼梦》便形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奇观,无论你从哪个角度,都能看到怦然心动的风景。

刘姥姥进大观园

八、瑰丽的精神史诗

《红楼梦》主人公宝玉、黛玉的人生感悟和追求,不但表现为对传统仕途经济的超越,而且表现为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超越了文学,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书中有着对生命的思考,对命运的叩问,这种思考和叩问,带有忧郁的色调,像一首瑰丽的精神史诗,引人入胜,令人陶醉。

有了这种史诗精神,死亡不再可怕,死亡也可以具有诗意。宝玉便常常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和迎接死亡:

“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了一股青烟,风一吹就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那里去就去了。”“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如何?”“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在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宝玉和黛玉

宝玉为自己设计的死亡形式,充满了诗意。黛玉也常常追问人生的归宿,她问道:“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天地间,到底有没有一块净土,可以安息至真至善至美的灵魂?

托了一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活?宝玉、黛玉对于人类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的探索,是跑向答案的第一棒。现在,该我们接过棒来,给出我们的答案。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