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在家馋疯时重温91分的它,我好了
TUhjnbcbe - 2023/10/24 18:57:00

最好吃的中国人,对“美食片”三个字向来没有抗拒力。

正赶上春节假期这个原本应该全家团圆、围炉共享饕餮的时刻,随着疫情的来袭全都不复存在。憋了半个多月的中国人,一没法下馆子搓顿好的,二又不敢天天出门买大鱼大肉。

就算老妈把年前屯好的冬储大白菜做出七八种花样,也抚慰不了想吃火锅烧烤炸鸡的心,只能看看手机里的美食存图和美食电影度日。

若你也快馋疯了,不妨和我一起重温李安年的这部《饮食男女》。

毕竟过了这么多年,它依然是无数人心目中最好的一部美食片,没有之一。

作为一部提名过奥斯卡的作品,也是曾让李安名声大噪的“家庭三部曲”的收官之作。

《饮食男女》在影坛的地位,可不止入选BBC百大外语电影,“馋了全世界”这么简单。

26年来,它让太多人流下口水,也流下泪水,写尽了中国式情感表达的症结,和那些藏在中国式饭桌下的秘密。在家嘴馋的日子,光是看看就百感交集。

“我恨不得跳进屏幕替她们吃”

电影第一幕,每个中国人都眼熟——

妻子离世的16年里,朱家父亲每周日晚上都会费心做出一桌比酒楼还丰盛的菜肴,等着三个女儿回家吃饭喝酒。

不过和普通人家不同的是,李安御用男主角郎雄饰演的老朱,是台湾厨坛为数不多精通川、扬、潮、浙菜的大师傅。

人家做出来的菜,都是这样的↓↓↓

李安深知什么最能调动饿狼观众们的情绪,花了长达四分钟的时间,细细刻画了老朱准备家宴的全过程。

还专门请来有三十年资历的“台湾第一名厨”施建发做手替,快到模糊的刀工仿佛让人在看央视厨艺大赛。

不瞒大家说,多年前第一次看《饮食男女》的我,还真是肤浅地奔着前俩字去的。

毕竟对一个本期待着《卧虎藏龙》般宏大视觉冲击的小学生而言,看到如此慢悠悠的家庭故事,多少还是有些扫兴。

唯一支撑着我坚持俩小时的,也就是那满屏的松鼠桂鱼、佛跳墙、梅菜扣肉、火爆鸡胗、红烧肉、蟹粉汤包……

中式大厨老朱一会儿娴熟地切好薄厚相同的萝卜片,一会儿细细雕着南瓜盅上的龙纹,一会儿欢乐地剁肉馅做蟹粉汤包。

油锅的嘶嘶声、砧板上的菜蔬鲜肉、炖盅里的老火汤,从画面到声响都丝丝入扣。

精致到什么地步呢?

老朱家的厨房,光大小长短不一、用途各异的刀就有四五十把。辣椒、整鸡、腊肉,不同的食材都有不用切割方法。

如此大费周章的盛宴,成了一位厨师父亲仅有的、也是最好的爱。没有一个人能忍住不狂咽口水,也震撼了无数油管上的外国网友:

“原来正宗的中餐这这样的,我们都吃了什么呀?”

“看这一厨房的刀具,小偷都不敢闯空门。”

按说有这么会做饭的老爹,孩子们应该赖在家里不走啊?

谁曾想,一桌美味却并无将三个女儿齐齐拉到饭桌的吸引力,个个都一副食不知味的姿态在应付,甚至还想搬出家门。

观众看了都替她们着急,恨不得冲进屏幕自己吃。

一家人尴尬的原因挺简单,女儿们心里藏了许多比陪父亲吃饭更重要的事,而父亲也有一肚子和她们讲不出口的烦恼。

老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形象,他沉默、隐忍、老古板。

明明给女儿们做饭的过程高兴的不行,明明和老伙计说着“以她们为荣”。可真到面对面坐着在一起时,却总是皱着个眉头。

更心酸的是,因为年纪大了感官失灵,渐渐丧失了对厨师来讲最重要的味觉,彻底陷入了人生的低谷,由此脾气愈发执拗。

大女儿朱家珍(杨贵媚饰演)是个呆板的中学老师,母亲去世后又当姐姐又当妈的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照顾家人上,成了活在自己理想国里的大龄剩女。

妹妹不经意间说她的内衣太保守,反被呛“我的内裤惹你了”?;

喜欢同校的体育老师却不敢说,为了逃避内心的情感,编出一个被初恋抛弃的故事,一单身就是九年。

身为航空公司高管的二女儿朱家倩(吴倩莲饰演),是新时代独立女性的代表。在父母不和的原生家庭长大,她盘靓条顺又能赚钱,唯独处理不好两性关系。

性格强势,一谈恋爱就会吵个不停,只能分别和前男友雷蒙、同事李凯保持暧昧不清的关系。

小妹朱家宁(王渝文饰演)看似是朱家三女儿里最乖的一个,内心却藏着一颗不安分的心。

在快餐店兼职的时候,同事找她倾诉和男友的感情,她扭头就和同事的男友坠入爱河,未婚先孕后陷入道德和爱情的纠结中不能自拔。

四个性格、年龄、价值观、家庭地位迥然不同的人,构成了表面平静的一个家。

但团聚的丰盛美味背后,却是每个人带着“说了你们也不懂”的隔阂,压抑着自己的个性和秘密。

中国式家宴,就是用来说事儿的

就像二女儿家倩说的,“别人靠唱卡拉OK,他们一家就是靠吃饭联络感情。”

善于体察人情世故的李安,把中国家庭最熟悉的相处方式——吃饭说事,描绘得淋漓尽致。

正如生辰、婚嫁、白事,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都伴随着精烹细馔的筵席。

朱爸的晚餐虽然没那么欢乐和热闹,但也是心存芥蒂的一家人,用来“重新认识彼此”的唯一途径了。

于是,每一次奢华隆重的家宴,都会有一位家庭成员站起来,用一次“宣布”撕碎家庭平静的假象。

第一次吃饭,脾气最倔的二女儿家倩宣布自己要搬出家门;

没想到第二次吃饭,家倩花光所有积蓄买的高级公寓就变成了烂尾楼,父亲和姐妹们说难过也不是,说安慰也不敢;

第三次吃饭,肚子越来越大的小女儿家宁再也瞒不住真相,当场宣布了未婚先孕的消息,饭都没吃完就离开了家;

第四次吃饭,被学生嘲笑“老处女”的大姐家珍也终于打起勇气向体育老师告白,在家宴上宣布了婚讯。

三个女儿接连要离家,平日严肃的朱爸深知强留无用,展现了意外的淡定,只能和老朋友吐槽“你想要的要不来,你想赶的赶不走”。

而这位木讷的父亲想要什么呢?女儿们没有人懂。

直到第五次家宴,在她们默认父亲正和邻居家梁伯母搞“黄昏恋”的时候,朱爸却轰动全场地宣布——

他要和梁伯母的女儿、比自己小几十岁的锦荣(张艾嘉饰演)结婚。

一场宴席,打破了父亲在女儿们心中忠厚的形象,也彻底打破了朱家的尊长秩序。

但细细回味就能发现,看似狗血的“老牛吃嫩草”恋情,其实在电影最开始就有预兆。

他一个人在屋子里研究补肾的药膳,和老朋友倒苦水“人之大欲,不想也难”,终于在最后一次聚会借着酒劲儿大胆喊出句“我没疯”。

花团锦簇的家宴里每个人都各怀鬼胎,直到揭秘的那一刻,才让你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有迹可循。

毕竟99%的东方家庭矛盾,本就不是一张口就撕逼的你死我活,而是“谁都不想第一个张口”的别扭。

生活在一起越久,屋子里的空气却越是把人拉得越开。

保守含蓄的氛围下,就算女儿已经发现了味觉失灵的父亲做的汤不对劲,但为了不让要面子的朱爸难堪,还是强忍着喝完了整碗;

父女虽然不忍继续冷战,但碍于辈分不同的沟通壁垒,碍于“面子至上”的顾忌,依然羞于把对彼此的关心放在口头。

如是,所有隐晦的细节造就了这部完全没有冗杂镜头的神作,连一家人对彼此的顾忌都让观众熟悉不已。

就像朱爸感叹的那句,“我这一辈子怎么做,也不能像做菜一样,把所有的材料都集中起来才下锅”。

一个完整的家不仅有和睦的基调,更少不了各有各心事的沉默。

矛盾突如其来的那一刻,这让一家人暗涌不断,却也让每个人都为彼此留了一份体面,共同构成了家的意义。

最会拍“人”的李安

未婚先孕、第三者关系、老少恋、代际冲突……

小小的朱家汇集了无数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却被26年前的《饮食男女》展现得无比自然。

毕竟李安实在太懂中国人的情感表达范式,也太善于把一切复杂狗血的冲突,都糅合到一家人含蓄的眼神,投射到每个人夹菜时的动作里了。

正如片名《饮食男女》的来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礼记·礼运》。

“饮食”和“男女”是人性最基本的爱好,没人能够例外。

因此电影中每个剧情看似是在说“菜”,其实到底都是一语双关地说“人”。

比如老朱走进厨房的动力,一开始是为了能有个全家人交流的机会;

真当女儿们个个都搬出家门后,倒也没了做饭的兴致,还直接退了休,“人心粗了,吃得再精也没有意思”;

老朱的味觉失灵,在生理上是人老了之后的神经退化;

却也是在替他尝菜的老搭档去世后,唯一能说说知心话的人也消失的无奈。

在儿时,女儿心目中有关“家的味道”的记忆,是高大的爸爸用面团烤出来的手镯和戒指,上面还镶满了用糖浆和八角做的钻石;

长大成人后,却成了女儿口中把一家人绑在一起的绳子,越挣扎、越勒得她们喘不过气。

家倩嘴上说着“我好像没什么童年回忆,除非把它们煮出来”,可实际上父亲骨子里的要强和执拗,也早就成了她性格的注解。

美食与人不可分割的关系,还贯穿在李安对自己早期代表作“家庭三部曲”的理解里——

“讲中美家庭文化差异的处女作《推手》是清蒸鲈鱼,原汁原味,只加了一点酱油提味;

讲逼婚父母与同性恋儿子之间矛盾的《喜宴》就像豆瓣鱼,口味重,容易入口;

而《饮食男女》就像红烧鸡,回味久,烹调讲究。”

历久弥新的回味,不只是电影里一道道爸爸牌功夫菜,更是那独属于李安牌电影的人味儿。

于是他以中国导演中罕见的细腻共情,借助片中静水流深的人情,讲出了很多埋在亲密关系深处的道理。

“真正的爱情,是在她身边,你可以觉得自由自在地谈任何事情。”

如今的华语电影中,已经少见这般文绉绉却不做作的台词,“李安式”的表达向来没有什么轰轰烈烈,但总能那样纯粹且透彻。

“要心中有个‘惜’字儿,才知道可惜。”

朱家家宴上一桌子那十几种不同的菜式,炒、煮、烧、蒸、炸、煎、炖、焖、煲,各不相同的味道,映射着一家人各自的心思;

他们的分分合合,也把平凡人生活中、婚姻中、亲子关系中的酸甜苦辣一一摆到了宴会桌上,带着观众尝了个遍。

如是,《饮食男女》的口味,或许没有预想的那般刺激辛辣,吃一口就难忘一辈子;

可当浓郁的中国文化、熟悉的生活气息、绵长深沉的情感、见怪不怪的家庭隔阂,都被李安地巧妙地揉进了一桌美食里,一切发生得出乎意料但合情合理。

就像朱爸最拿手的那笼蟹粉汤包,满满的馅料看似不可能被包进小小的面皮里,可最后两三个褶皱的时候,却一点不落地全部封了进去。

一部能馋了我26年的美食片,奥义也正在此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家馋疯时重温91分的它,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