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来讲述东莞之味吧。
冬团松糕艾角
在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的地区,怎么可能没有三两道水稻、糯稻制成的看家糕团。糕团不仅仅是正餐以外的补充,也是当地人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体现。
什么时节,该做什么糕点,这是与当地气候与节庆文化分不开的。例如冬团,一般是冬至日的食品。吃了糯米做的冬团,象征着一家人过一个温暖、甜蜜的团圆节日。
冬团圆滚滚的外观,以蕉叶垫底,白的来不过分素静,里面甜到流汁的花生芝麻馅,则提供了甜蜜香喷喷的回忆。东莞人做的糯米冬团,一般是甜的。广东人在甜食上,颇有执念。在日常的饮食上,几乎都带有一点甜,广东人相信,甜是美好生活的象征。
还有一种糕点——松糕,这比起冬团,则是比较平常的糕点。因为这种糕点在广东家庭中的日常祭祀中几乎不可或缺。在一切需要“拜神”的日子前,嫲嫲们都会准备松糕。无论端午、中秋、春节,甚至观音诞之类的。只要需要拜神,准备松糕就没错了。在广东人的眼中,“松”与“发”是分不开的,松发松发,对于财富增长来讲是个好意头,也象征着家族兴旺。
我最喜欢的糕点就是松糕,因为它松软的口感,甜而不拔干的一点糖馅。热的时候吃口感很柔软,在热气腾腾中带有一点糯性,可以稍微拉长;而冷的时候就变得十分有口感,微微干的外层吃起来粉粉的,有点像云片糕,但还是甜丝丝的。小时候从外面疯跑回家,一口气能吃三个。
艾角就是时令糕团了。制作艾角所用的“艾”,其实我们常见的那些艾草。因为外观类似而被当地人叫为“小艾”,而我们常见的艾草则被区分为“大艾”。制作艾角的植物学名为鼠曲草。鼠曲草的味道相较于艾草来说温和一点,只有淡淡的清香,而没有艾草的“臭青味”。
用鼠曲草的汁液混入糯米粉中包入花生芝麻糖馅,就是甜口味的艾角。而包入去皮的绿豆馅,就是咸口味的艾角。甜咸都有,甜咸*不用纠结了。
东莞咸丸、烧鹅濑粉
这两样东西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配料比主食丰富。但你吃这两样东西时,主食为主,辅食为辅的常规已经被打破。你是为了吃辅食才去吃主食意思意思的。因为配料多得多。
咸丸,煮一大锅汤料,里面有鱼、鱿鱼、腊肠、大白菜、鸡、鲮鱼丸、虾等等。煮出来一锅汤色浓郁,诸味混杂的汤底来,再捏入小小的糯米粉粘米粉揉成的团子,煮熟,就是一锅东莞咸丸。
里面的食材丰富到可以吃配料吃饱。在一些本土化的糖水店里,是有咸丸的。但是,居然单独分出来一道“咸丸料(没有糯米团)”。因为有些人是不喜欢吃糯米团的,觉得里面没味道。但是咸丸的那一大锅汤头的确鲜美,而且料足,吃料就可以吃饱。
另一道,烧鹅濑粉。东莞厚街的烧鹅濑粉是当地寿宴不可少的一道。烧鹅皮脆肉滑,斩成整齐的几块码在濑粉上,几乎完全盖住濑粉,看不见底下。濑粉弹牙,汤色清澈,但是却是用老母鸡、猪骨头慢火熬出来的。
在从前,快到生日时人们常说“准备吃烧鹅腿了”。现在人们只会是“吃生日蛋糕了”。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还是喜欢一碗大大的烧鹅腿濑粉。
白沙油鸭、塘厦碌鹅
白沙油鸭也属于腊味的一种,不过是腊味中的“硬货”。将整只白鸭架上竹条定型,就放置在秋日的暖阳下慢慢晾晒,去除鸭子的杂味与腥味,任由油脂一点点风化形成凝练的腊味油,酝酿出独特的时间风味。
要说腊味的最终极归宿,还得是在一锅白米饭里。将油鸭细细斩成小块,铺在白米饭上焗熟,油脂渗出,油鸭凝聚的香味被释放出来。洁白的米饭上蘸了一层金黄的油。油鸭香味扑鼻,不腻不骚。这不得吃上好几碗饭才放的下筷子?
“碌”这一煮法是广东独有。跟卤接近,但通常“碌”的汤汁没有卤的多,而且也不是使汤汁没过食材的,食材的体型一般比较大。碌鹅碌鸭是比较常见的。整只鹅整只鸭并不斩开,碌的时候整只放在锅中,不断翻转,使得表皮不断与锅中的酱汁接触,但接触时间不长,避免里面的肉太老。长时间的碌制,对于厨师的耐心与力量有考验。制成的碌鸭碌鹅,出锅了在切开。外皮充分入味,还有一点类似煎炸后的干香,里面的肉熟的恰到好处,汁水丰盈。
碌鹅碌鸭,剩下来的锅中一点汤汁是上品,拿来拌米饭,吃多少都不知足。
东莞的美味,源自这一方水土,顺应天时,就是当地人的生存生活密码。在这一方不同的水土中养育出来的饮食文化,必然带有本土烙印,在几千年的传播中带给人独特而富有魅力的文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