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嘉兴汪胡桢蚌埠八大集
TUhjnbcbe - 2023/9/9 21:50:00
行*求职招聘QQ群 http://dashoubi.org.cn/e/wap/show.php?classid=2&id=244077

崔小红

嘉兴籍人士汪胡桢先生,是中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他年毕业于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是我国自力更生培养的第一批水利人才。年,他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国效力。

早在90年前,他与蚌埠有过交集,焦点在八塔集,就是后来被写成大白字的八大集,位于目前的蚌埠市淮上区吴小街镇。写到这里,笔者的思绪潮湿起来,脑际洪水滔天,波涛翻滚到年……

年,汪胡桢毕业照

年,全国大部分地区发生水灾,长江下游与淮河中下游地区,灾情尤为惨烈,墙倒屋摧,农田颗粒无收,卖儿鬻女,饿殍满地。河南与安徽境内的许多灾民,饿得无法直立行走,只能匍匐在田野间嚼草而食,与牛羊无异,人世之惨事,令人刻骨铭心。

国民*府向美国借来大批小麦,用以赈济灾民,方法是以工代赈。在上海设立救济水灾委员会,主任是浙江绍兴人朱庆澜先生,他是后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进行曲》的命名者。总工程师是李仪祉先生,他是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第一任教务长,汪胡桢入学第一课的“水利”概念,正是从李先生那里习得。

救济水灾委员会在江淮灾区,共设立工赈局二十余处。其中的第十一、十二、十三工赈局,设于安徽境内的淮河沿线。时年34岁的汪胡桢奉命赴皖,担任皖淮工赈局总工程师,兼任第十二工赈局局长。

第十二工赈局负责修复西起寿县正阳关,东到五河县的淮河堤防工程。

汪胡桢在导淮委员会任职,他接到救济水灾委员会的委任后,立即组织起第十二工赈局的班子,下设八个工段,成员年龄多在30岁以下。他先派一名熟悉蚌埠情况的同事到蚌埠布置屋舍,供工赈局使用。

年12月1日,他与副局长雷鸿基、工程师、技术员、事务员、监工、书记等工种陆续抵达蚌埠。在所有工赈区中,汪胡桢第一个启用印记(公章)。

蚌埠一带帮会势力严重,最有势力的帮会头目是高霞云,时年59岁,为蚌埠商会会长。为了工赈不节外生枝,汪胡桢与雷鸿基刚到蚌埠,就往访高霞云。

传达人领着汪胡桢与雷鸿基走进高家客堂。只见客堂中间摆放着一个炕榻,炕榻中间置放着鸦片烟用具。高霞云在鸦片炕上哈哈大笑,欠身相迎,示意汪胡桢坐在烟榻的左边,请雷鸿基坐在炕榻右侧的紫檀木太师椅上。

在炕榻左侧的紫檀木太师椅上,临淮关的帮会头目陈子恒已经落座。陈子恒是官僚兼商人,早在年,就于临淮关北台子办起淮上第一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投产两年时,利润已实现优厚。

高霞云再次哈哈大笑,表示欢迎,然后手装一筒鸦片烟递给汪胡桢。汪胡桢当即表示感谢,告知不会抽烟。高霞云便自己向着烟灯,把鸦片烟吸了,片刻后说:“安徽淮河北岸遭受大水灾,两位同来办赈,淮北民性强悍,且有土匪,事情不好办吧!”

汪胡桢说:“这就要请高老先生多多指教。”

陈子恒说:“以前,皖北也闹过水灾,许世英为工赈督办,他把粮款交给高老先生代为处理。修堤完毕,高老先生请许世英派员验收,深得许督办嘉许,呈请北京大总统发给一等大绶嘉禾章一枚。”

高霞云接过来说:“说的是事实,你们不妨照办,把工赈粮食交给我,明年年初,你们来验收。”

汪胡桢说:“这次皖淮工赈与许督办当年的办法不同,是由行*院向美国借来小麦,在上海设救济水灾委员会,请朱庆澜将*出来领导,在各工赈地区设粮站,分存这批小麦,由工赈局按照灾民所做的土方发给粮食,作为工资。”

高霞云第三次哈哈大笑:“那也好,不妨看看将来能否成功!”

随后,依照前清的官场习惯,举起茶杯向汪胡桢与雷鸿基敬茶,表示送客。

那时,全国各工赈局均未开工,灾民成群结队而来,嗷嗷待哺,令人无瞻顾之闲暇。汪胡桢一面催运麦粮,一面筹备开工。

十二月上旬,首批麦粮到达蚌埠。第十二工赈局所辖的八个工务段紧锣密鼓,都在准备开工。第一段位于蚌埠对岸,筹备最早,堤线、土塘、搭盖窝棚的地点等都已经划定,工赈局发令给第一工务段的工段长罗振球,叫他动员民工,迅速开工。

12月15日,民工闻讯后,由各村队长带领,浩浩荡荡开赴预先指定的地段。把窝棚搭起来,用预领的粮食埋锅造饭,饱吃一顿,在施工员的指导下,破土修堤。其余七个工段也陆续开工,向工赈局报喜。

节外生枝的事情果然发生。高霞云的一个侄儿在蚌埠当小学校长,带着一批帮会分子和流氓,手持木棍藤鞭,气势汹汹而来,开到工地后,喝令民工不许挖土,见到民工队长破口大骂,并围拢过来动武。

皖北民风强悍,几乎村村都有红枪会,以“香堂”为单位,灾民十之八九学过红枪。他们看到队长被围后,马上拿起铁锨、铁锹、铁镐对抗。这批帮会分子和流氓见势不妙,掉头就跑,高校长被擒拿到分段指挥部关押起来。

汪胡桢与雷鸿基闻讯后,认为工赈局与地方不宜引发矛盾,否则对修淮不利。于是派人送信给合肥籍工段长罗振球,把高校长具结放人。此后,工赈工作一直顺利进行到底。

灾工居住的是一间间向南的三角式棚子,用竹竿、木棍、芦席、麦草搭成,长约15米,宽约7米。为了增加草棚的高度,便向地下挖土半米深。

在草棚内的地面上,铺满麦秸,25个人横七竖八地挤在一起,做着温柔乡的甜梦。在棚口处,会有一只矮小的木桌子,做面食用。草棚里如果有值钱的东西,一定是蓝花布被。在草棚外,一般会竖起几只红缨的铁枪,表明自己的身份,以壮自威。

这样的草棚一座座,在施工场,触目皆是。

也有特别的灾工,他们不愿意挤到一起入眠。就在工棚旁,或土方里,挖一个土坑,或土穴,做睡乡之巢。还不忘记留着一块高平的黄土,做枕头之用。

灾工一日三餐,25人伙在一起吃。除了那份从美国借来的小麦和面粥外,他们再也不冀求其它什么菜蔬。有一部分家住附近的灾工令人羡慕,一到中午,他们的慈母贤妻,稚儿幼女,提的提,挑的挑,会送些饼和汤茶来。

赈灾粮食的发放,是依据灾工所做的土方,按劳发放,多劳多得。一个灾工一天可获得小麦5-8斤不等。

为了多挑土,天还没亮,灾工们已经披星戴月地起来工作。白天自不必说,到了晚上,他们还点着马灯挑土。凉白的灯光照亮劳苦的工地,侧耳细听,能听到“咳咳,咳咳”的瘦弱声音。为了饱腹,尽管肩破足跛,他们依然倔强不息地工作。夜间,他们的妻子,幼儿会主动加入到挑土行列,到土塘里挑土。成群的妇女自发地赶到工场,帮助家人洗涮缝补,给灾工腾出更多的劳动时间。

灾工们绝大多数会抽烟。休息的时候,他们的细竹烟杆,三支一架,列成一行,俨然*队休息时的枪械。

灾工需要教育,工赈局里有专门负责灾工教育的人员。他们会到工地普及农业常识,比如,农田除虫的方法,栽树带来的利益。灾工们还喜欢听“抗日救国”“除三害”的内容。当他们听到侵华日*如何凶残,无不愤懑填胸。当听到烟、酒、赌三害的弊端时,个个点头称是,愧现于色。工赈局的教育者还启发灾工,打坝子不仅是为了眼前的“吃”,更是为了将来“防水患”,兴修水利是为了子孙后代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技术员来到工地后,灾工们会跟技术员拉呱:“先生,这工作真不够吃,你看,不吃就照了吗?”

“先生,去年的水灾太惨了,在我们的地里,简直一粒无收。在你们没来放赈以前,我们吃的都是水里的草根和树皮,就是素称富裕的人家,有钱也很难买得粮食。你看可怜不可怜?现在我们的粮虽不怎么盈余,但还能养活家中几口呢。”

假如技术员,尤其是工程师们安慰他们几句,他们就会连跳带跑地挑着土,口里喊出“赶!赶!赶!”的高腔。

汪胡桢做过统计:年,一百斤麦子,价格在六元二角五分的上下浮动。灾工们劳动一天可得5-8斤小麦。以5斤为例:维持自己食用,耗3.2斤;购置油、盐、咸菜、烟草、工具、住屋等,耗0.86斤;补贴家庭食用,耗0.67斤;辅助家庭零用,耗0.22斤。

那时,蚌埠宝兴面粉厂刚建成没几年时间,因为年的洪水,面粉厂缺乏原料,正在停工状态。厂里的一位刘姓负责人看到大批的美国小麦由火车运到蚌埠,就想打通工赈局,把这批小麦交给面粉厂磨面。

一天,刘负责人造访工赈局。他环视办公室一圈,见室内的办公用品都是破烂家具,一面说明来意,一面建议把工赈局搬迁到面粉厂里去,因为那里的办公室与职工宿舍都是现成的,条件较好。

汪胡桢明白他的来意,便问道:“请你们代磨面粉,需要给多少加工费?”

刘负责人说:“事关公益,完全免费。每百斤小麦可以磨成二级粉75斤,面粉袋由厂供应,用后收回。”

“还有25斤麸皮,怎么处理?”

“那就补贴厂里人工及机器工。”

事前,汪胡桢曾向民工调查,小麦用石碾磨成粉,用箩筛可以筛出面粉85斤,麸皮15斤用作牲口的饲料。民工愿意要斤小麦,不愿意要75斤面粉。

汪胡桢拒绝了刘负责人的意向。

没过几天,上海打来电报,叫工赈局的粮站把小麦交给宝兴面粉厂磨面。汪胡桢向粮站主管,美国牧师德瑞芝说明理由:灾工亟待赈济,此时不具备交给面粉厂磨面的条件。德瑞芝采纳了汪胡桢的意见,当即电复上海总会,保住了灾黎们要小麦的诉求。在修复淮河大地的工地上,灾工们一直热情饱满。

年3月25日,第四工段长兼工程师张炯首先呈报完工。到5月28日止,第十二工赈局的第一期工程,即:淮河左岸(北岸)干堤的筑堤工程,全部完方。

筑堤,分筑新堤、修旧堤两类。旧堤年久失修,决口处往往数丈深,修旧堤比筑新堤更难。比如:怀远县境内的黑牛咀(今蚌埠闸北侧的湿地公园)。淮河决口处约米,深约十几米。填筑黑牛咀堤坝时,动用灾区民工0名,费时3个月。

因此,淮河左岸干堤的筑堤工程全部完方,可喜可贺。

二、四、六三个工段完成第一期工程后,马不停蹄地奔赴北淝河。北淝河是淮河的支流之一,介于涡河与浍河之间,古称夏水等。源出河南省商丘市,于沫河口注入淮河,全长公里。受黄泛影响,北淝河水系紊乱,河道不但失去通航功能,还造成下游淤塞,两岸旱涝频繁,自古为难治之河。

相传,在北淝河沿岸,有八座铁塔,取“宝塔镇河妖”之意。

三个工段要沿着北淝河下游的旧河床,共同疏浚河道。始于怀远县刘桥,止于凤阳县沫河口,长约26公里。时间就是胜利,三个工段年4月8日开工。

就此,汪胡桢与八大集萍水相逢。

八塔集地势高,是一片岗头,位于北淝河第八座铁塔附近,故名。这里是替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中投水而死的韩成的家乡。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它兴盛一时,幅员广阔。

后来,韩成的儿子韩锦虎被朱元璋召为驸马。八塔集周围约十里的地界,高粱大厦,楼阁参差,商店林立,街道达阔。

在八塔集街北的北淝河上,有一座七孔桥。桥边有一座庙,庙里有一大九小,共十座铜像,玄帝像是其中最大的那座。

这座玄帝像颇为特别,它的两臂两腿及胸间,共有五条龙。另外,在玄帝的左臂上,还铸有一枚大观通宝,可见是宋徽宗年间的老物件,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这些都是它的外观,据说,玄帝铜像里金心银胆。

年大水泛滥,四处泽国,庙圮。小铜像被乡民掳走,玄帝像沦于水中。在疏浚北淝河时,水落而像出……

北淝河的河道土质复杂,有胶泥、流沙黑淤土,坚质的散土,呈不均匀分层交杂状态,并埋有蚌壳。灾工们赤脚挖土、挑土、平土,常常被土里的蚌壳割烂脚底,造成感染,需要队医救治。该河的疏浚、拓挖、筑堤等工作,是十二工赈局所有工程里施工难度最大的。

面对以上种种困难,工程技术人员与灾区3万民工,本着大无畏之精神,勇猛前进,工程取得胜利性进展。

五月南风笑,小麦覆垄黄。年的夏天,皖北农田丰收。6月初,灾工们结队回村收割麦子。临行前,他们拖家带口,自行敲锣打鼓,燃放炮竹,踩高跷,跑旱船,以示庆贺。

至7月25日,北淝河的全部疏浚工程宣告完工。并用开河取出的土,在北淝河的右岸(南岸),筑起高3米,坝顶宽3米,长26公里的土坝。一时之间,地方民众额手称庆。

北淝河的治理工程,给汪胡桢留下深刻印象。年春,在工程结束一年后,他亲自撰写兴修北淝河内容的碑文,专程再赴北淝河查勘工程质量;洗碑。

洗碑之后,在北淝河右岸的八塔集,浇筑水泥墩台。把记录北淝河工程壮举,记录灾区民工大无畏精神,记录当地乡风民俗的石碑,镶嵌进水泥墩台。

汪胡桢生于浙江嘉兴,那里文风流长。他五岁入塾馆,破蒙读书,深受儒家思想熏陶,自然能领会古物的历史价值;也有尊重公序良俗的文化自觉。

于是,他让人不要破坏玄帝铜像。考虑到庙已倾颓,无处安放,就让人把铜像立放在镶嵌着石碑的水泥墩台上,石碑似乎变成了玄帝铜像的铭座。他希望石碑与玄帝像“同垂永远焉”。

这块石碑的现状如何?请与笔者一起前往探寻。

解放路桥下的淮河

年的元旦过后,天空晴碧,风色透明,笔者与蒋先生、陈小姐一行三人,轻车一跃,奔赴北淝河,观瞻汪胡桢先生亲笔撰文的治理北淝河碑。

车过蚌埠市解放路桥时,桥下的千里长淮,水光倒映天光。挖掘机忙于切滩,蚌埠正在建设靓淮河工程。

北淝河流经八大集处

一路前行,当省道旁出现“驸马故里,劳模家乡”的宣传语时,已经距离八大集不远。

下省道,上北淝河右岸的堤坝。这道土坝,是灾区3万民工与水利工程技术人员戮力同心的成果。年,它高3公尺(米),坝顶宽3公尺,外坡一比三。

走在这道土坝上,也意味着已经与90年前的汪胡桢近距离,你可以带着正念穿越时空,去与前人促膝谈心。

从背后看石碑水泥墩

前行约1千米,同行的水利专家吴先生说:“到了。我找找看。咦——变了。”顺着他的指向看,一座水泥石墩骑在路边的地面上。墩台的基础还残留着一些泥土的埋痕。

吴先生说:“你们仔细看看,这是90年前的水泥混凝土。”

这些水泥,当年订购于蚌埠正丰水木行,每袋5.55元。一袋水泥的价格,与斤小麦的价格近似。水泥运到沫河口后,由各工段前去运回。

从侧面看石碑水泥墩

走近水泥墩,水泥墩有五层。

最高的一层,镶嵌着石碑,墩厚约0.62米,高约0.92米,宽约0.92米。

向下看,依次是二、三两层,属于石碑的基台。

第四层在设计时,看来是与地面齐平的。

第五层是掩埋于地下的基础,长约1.32米,宽约0.92米,厚约0.55米。

当年的玄帝像从北淝河里捞出后,就立放在这座水泥混凝土的墩台之上。

从斜侧面看石碑水泥墩

从这座水泥墩台的斜侧面看,北淝河就在它身后,水位不高,水体澄澈。往远处看,一座座白色的农民楼房,依稀可见。改革开放后,他们全部远离三角形草棚。不仅实现温饱自足,更在迈上全面小康的路上。

到近处看,石碑面被铁錾凿成密密麻麻的小坑。连石碑周边的水泥,也未能幸免,被錾得状如蜂窝。在第一层水泥墩台上,还有被勒损过的痕迹。

从正面看石碑水泥墩

年,以破“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为名,全国掀起盲目焚烧古典著作,捣毁文物字画,破坏名胜古迹等的狂热运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对此进行连续性的、肯定性的、歌颂性的报道。

在北京,汪胡桢时任北京水电学院院长,已被造反派夺权,被交出印信,以“学术权威”而被贬为“臭老九”。

在北淝河畔,八塔集的玄帝铜像的脖子被套上一根绳索,拉下台,砸碎。镶嵌着石碑的水泥墩也被套上绳索,准备也拉下台砸碎,却无论如何拉不倒。用拖拉机拉,也拉不倒。

工程质量之高,可见一斑。

年,北淝河碑的拓片

早年,汪胡桢在河海工程专门学校读书时,该校的创办者,江苏南通人,光绪二十年(年)状元,北洋*府实业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张謇先生,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以养成高尚之人格。

他教诲他的学生们,做事谨记“四曰”,即:曰虑,曰勤,曰廉,曰固。

笔者与当地群众

年,汪胡桢来安徽举办工赈,想灾民所想,可谓“虑”。驰骋淝、浍、涡、淮之间,栉风沐雨,救焚拯溺,可谓“勤”。工赈结束后,成书《皖淮工赈纪实》《皖淮工赈杂录》,请于右任题写书名,详细记录工程数据、耗材规格与数量,赈济款项等全部信息,可谓“廉”。年后,拖拉机也拉不倒的石碑,可谓“固”。

真正的知识分子,都会铭记老师的教诲,承继传统,放眼世界,有风骨。

佛子岭水库大坝

看着眼前的石碑,自然联想到大别山里的佛子岭水库大坝。这座大坝是年后,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施工的钢筋混凝土连拱坝。

年1月动工,年11月建成,号称“亚洲第一坝”。设计者兼现场施工总指挥,正是汪胡桢先生。

石碑被移到村口

大坝在年,经受了高水位、地震、低温等考验,可谓稳如磐石。

目前,佛子岭水库大坝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中国第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汪胡桢享有“中国连拱坝之父”的美誉。

晚年的汪胡桢先生

现在,北淝河石碑水泥墩已经从土里掘出来,蹲守在八大集村的村口,这让人不免担心起来——有些破坏,往往出于保护的初衷。

同行的水利专家吴先生介绍:年,汪胡桢志碑、洗碑、立碑之后,为了留下碑刻内容,他请人拓片,并把拓片带回嘉兴老家,藏于家中。

侵华日*占领嘉兴后,汪胡桢举家仓促逃难。后他家被日*所占,家中书画资料,不知去向……

北淝河碑拓的发现者周先生

年,嘉兴文物收藏家周荣先先生,在嘉兴南门的文物古玩地摊市场,发现一幅汪胡桢治北淝河碑拓。卖家知道周先生爱好文物,开口便是0元,不讲价。

周先生知道汪胡桢是著名水利专家,嘉兴本地人。经过一番辨认,他认为这幅碑拓立轴是民国时期的纸张及裱工的可能性极大,便以0元收藏。

那时,周先生还不知道北淝河在什么地方,他更想知道石碑的原物还幸存否?

汪胡桢先生的女儿汪胡炜先生表侄黄国华先生

汪胡桢舅舅的孙子黄国华先生,一直在研究汪胡桢,他与蚌埠的水利专家吴先生有联系。吴先生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嘉兴汪胡桢蚌埠八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