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白居易十首诗词,说尽心中无限事
TUhjnbcbe - 2023/9/8 21:22:00
白癜风医院挂号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唐代三大诗人分别是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能与李杜两位诗坛巨擘比肩,白居易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白居易是大唐仅次于李杜的大诗人,也是中唐时期诗坛最为耀眼的一颗明星。白居易的一生历经磨难,备尝苦楚,这些苦难与挣扎最终成就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一位爱民的好官。

白居易(年—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年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一生共创作多首诗,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白居易一生三次登科,初入仕途被任命为校书郎、周至县尉、左拾遣等官职,正当他满腔热忱地向皇帝谏言时,却遭到贬谪,贬官江州司马是他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后任苏杭刺史,晚年他又回到长安任秘书监、刑部侍郎等职。年老体衰,白居易在东都洛阳担任闲职,安然度过晚年时光。

年少聪颖,十六岁写成《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唐诗,许多人关于唐诗的记忆可能都来自这首诗。这首诗是白居易为应考而作的习作,古代学子想要获得功名,首先要找到推荐自己的人。白居易初入长安,拜谒名士顾况,希望得到顾况的推荐。顾况看了《赋得古原草送别》后,对白居易大加赞扬。顾况还将白居易推荐给长安的文人墨客们,一时间,一位十六岁的少年诗名满京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是古代文人学习写作或者参加考试时命题作文的一种文体,称为“赋得体”。白居易在准备前往京城前,整理自己的书稿,他发觉以前写的诗作都不太让自己满意。他想再写一篇诗文,一时间又写不出来。

白居易放下笔,走到江南的春色之中,看到野外生机勃勃的柔软的小草,想起他曾经居住的符离那里的小草,那里的小草也许是经历过战火显得格外强韧,为什么不为百折不挠的小草写一首诗呢,酝酿片刻,诗句随灵感而汩汩涌出。作完这首诗后,白居易非常满意,因为这是为应考而创作的诗,他为这首诗题上了《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题目。

不过,顾况对白居易的推荐让他在长安的诗坛中初露头角,却没有让白居易得到一官半职。白居易清楚地认识到参加科考才是步入仕途的关键。他离开长安,回到家人身边,安心读书,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科考顺利通过,步入仕途,一心想要“兼济天下”

白居易不仅参加过唐代的常科考试,还参加过制科考试,无一例外都顺利通过,步入仕途的最关键问题已经解决,白居易做上了周至县尉,一段时间后,又调回中央,担任校书郎。

唐德宗贞元二十年()冬至这一天,白居易正邯郸出差。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这一天朝廷里要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家人团聚度过佳节。此时白居易正在一所驿站里,独自一人,思念家人。

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夜晚的驿站里,白居易独自一人抱膝坐在灯前,只有他的影子陪伴着他。在这样一个团聚的节日里,思家之情涌上心头,他猜到家里的亲人一定还没有睡,应该谈论着他这个在外的远行的人。

这首诗里一方面写出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同时也写出了家人在冬至节日里对独自在外的诗人的挂念。白居易的诗作以语言浅显易懂而著称,在这首诗里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诗中可以看得到诗人与家人平实而真挚的情感。

新乐府的代表作《卖炭翁》

白居易担任周至县尉时,近距离地观察百姓疾苦,让他对贫苦百姓有了更多的同情,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新乐府诗来反映人们的艰难生活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馀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开头四句写出卖炭翁烧炭不易,经过复杂的制作过程,才烧得了一车的炭,卖炭翁的生计全靠他艰苦的劳动换取。正巧遇上一场大雪,卖炭翁衣着单薄却仍然希望天气再冷一些,这样会让他的炭卖得好一点。身着单衣本应希望天气不要太冷,但是卖炭翁却为了多卖一些炭而宁愿挨冻。

卖炭翁又饥又冷,牛也疲惫不堪,长途跋涉来到集市,在泥泞的路边一边休息一边卖炭。这时忽然来了两个宫人,手里拿着文书,假装是皇帝的敕令,拉着牛头就朝皇宫的方向走。一车千余斤的炭,太监们说拉走就给拉走,卖炭老翁心中万般不舍,但又无能为力。太监们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白绫挂在牛头上,就当作买炭的钱。

宫里的官吏们用这样残酷的方式剥夺黎民百姓的钱财,他们的生活已经非常不易,却还要承受着宫里官吏的横征暴敛,让贫苦百姓的生活愈发艰难。

白居易步入仕途后,一心拯救衰危的大唐王朝,他积极地为皇帝献言献策,结果却令人失望。这个时期白居易创作了许多反映百姓疾苦的诗作,掀起了新乐府运动的高潮。但是皇帝是不喜欢这种针砭时弊的文章的,对于皇帝来说,这些文章除了揭开自己无能的创疤之外,没有任何意义。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新乐府运动最终失败。

越职谏言,终遭贬谪,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惩凶手。白居易此时为辅佐太子的善赞大夫,自古以来就有东宫之人不得参*的说法,与白居易为敌的人抓住了这个把柄,以越职言事为理由向皇帝禀告。白居易被贬江州(江西省九江市)刺史,但皇帝随即又改变了主意,让白居易这样有思想有作为的人去做地方的一把手,恐怕难以约束他,最终白居易被贬官江州司马,作为刺史手下的一个辅佐的官员,既限制了白居易的能力,又制约着他的自由。

白居易接到贬官的命令当天就启程赶往江州,他的好友元稹当年被贬出京和重返京师的途中都曾在驿站里留下许多诗作,白居易落寞地走向江州时,一路上不忘在驿站里到处寻找好友元稹留下的诗作。

这一日来到蓝桥驿站,果然在驿站的廊柱上发现元稹的诗作,那是元稹春天奉旨回京满怀欣喜写的一首诗,与此时白居易在萧索的秋天贬往江州有着巨大的差别。白居易看到好友的诗作,也抒发了自己无奈与愤懑的情绪。

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诗短短四句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诗人用“春”和“归”写出好友回京的愉悦与欣喜,写自己却用了“秋”和“去”,秋天本就让人伤感,还要离开京城,去往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白居易被无处言说的苦恼包围着。作为元稹的好友,白居易了解元稹习惯在驿馆里写诗,于是每逢在一个驿站停留,他都要快快下马,在驿馆的墙上廊柱上寻找好友的诗作,好友间的深情厚谊由诗人着急的动作体现得淋漓尽致。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密切,与元稹互相赠答的诗作也最为丰富。

江州虽然让白居易远离了朝廷,他的苦闷情绪随着时间流逝而被稀释,原本“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渐渐转变为“独善其身”的自我修炼。江州坐拥庐山这处名胜,白居易也时常登临,他还在庐山中寻得了一处心怡的荒地,开辟成了草堂,供他闲时居住之用。在草堂落成时,他写了一些诗作为纪念。

重题其三

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

遣爱寺钟欹枕听,香炉峰雪拨帘看。

匡庐便是逃名地,司马仍为送老官。

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

白居易的草堂修筑在庐山之中,地理位置很好。太阳升起时,他也不想起床,躲在温暖的被窝里,静静听着从遣爱寺里传出来的钟声。伸手拨开窗帘,就能看到香炉峰上的雪景。诗人不由得赞叹庐山真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好地方,朝廷把自己贬为江州司马,这个职位也真是一个养老的官职。这样的生活对诗人来说,还是很不错的。于是白居易对眼下的生活做出评价,心里安然身体无恙就是很好的归宿,故乡又不是只在长安。

这首诗不禁让人想到白居易在宋代的一位崇拜者,同样是大文豪的苏轼。苏轼有词云“此心安处是吾乡”与这首诗中的“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号东坡居士,这个东坡正是借由白居易在忠州做刺史时开辟的一片开满花朵的东坡而来。两代文豪,相隔二百余年,都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闪亮的明星。

同样还是在庐山之中,白居易发现了更多的乐趣。初夏的一日在草堂之中,白居易看到桃花尽落,春光已逝,心中不免伤感。这时卖给他修建草堂的荒地的妇人正好看到白居易愁苦的样子,得知原因,妇人说白大人一定是不了解山中的气候,这时山下的桃花开尽了,山上的寺庙里的桃花因为温度低可能正要开放,白居易一听便来了兴致。一路上山,来到大林寺,走进寺院,果然桃花刚刚开始盛开,别样的景致让白居易诗兴大发,写下了《大林寺桃花》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笔下的春天仿佛被赋予了人的生命,活泼调皮。当诗人在山下因为春天已逝而烦恼时,不想在山上的寺院里,竟然还有春天驻足于此。桃花盛开,让人欣喜,好像又遇到了刚刚溜走的春天一样。白居易用灵动的笔触,描绘出了高山之上,气温较低,延迟了花期这一特殊景致。诗人好像也忘却了贬谪的不快,写出了一首轻松自得的小诗,也成为唐诗中的珍品之一。

仕途通达,仍能激流勇退,出任苏杭刺史

白居易经过江州和忠州外放为官的经历之后,再度被召回长安。但是朝廷之中*争不断,皇帝也形如傀儡。白居易坚决要求下放地方,离开是非之地。非常幸运的是,白居易获得了去杭州做刺史的机会。

江南对白居易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片天地人杰地灵,他年少投奔叔父,曾经在江南居住过几年的光景,后来求仕不成,再次到叔父家寻求帮助。虽然在江南曾经生活过,因为当时所处的境遇,却没有兴致静下心来欣赏江南的美景。

这次与以往不同,他是中央派遣的官员,即将上任的杭州刺史,这时白居易已经在文坛拥有极高的地位,一路心情舒畅,观赏着秋天的风景,来到了杭州任上。在路途中,白居易看到秋天残阳西沉,水中一片艳红的景色,写下了《暮江吟》这首七言绝句。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赶往杭州的途中,白居易遇到了一个晚霞满天的傍晚,碧绿的江水因为这道残阳的照映变成通红一片。可爱的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水像珍珠一般凝结,月牙像一张弓一样弯曲。

离开了乌烟瘴气的朝廷,白居易获得了一种难得的自由。他早已看透官场上的真真假假,躲到地方去,踏踏实实做个地方官,造福一方百姓更适合这时的白居易。

来到杭州刺史的工作岗位上,白居易带领当地百姓疏浚西湖,修筑堤坝,重新开凿水井,为西湖一带的百姓做了许多实事。后来白居易又来到苏州刺史任上,为了使苏州水陆运输更加便利,开凿了山塘河。

晚年定居洛阳,与刘禹锡成为挚友

白居易晚年选择在洛阳定居,他拒绝了朝廷的重用,请朝廷为他安排一个闲职。在洛阳白居易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虽然身在洛阳,但他也常常回忆起让人难以忘怀的江南美景,他随手写下了关于江南的特殊回忆。

忆江南三首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在古稀之年怀念起江南风光来,依旧带着情真意切的温情,可见诗人对江南的喜爱程度之深。

江南美好的风景,曾经是那么熟悉,江花红艳,江水如碧。叫人怎么能不怀念呢?江南的回忆里,最让人想念的就是杭州,游玩山寺时寻找桂子,在郡亭之中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再度重游呢?江南的回忆里,也有属于苏州的部分,想念吴官里的美酒,还有明媚动人的歌女跳起舞来像一朵朵芙蓉的样子。什么时候才能再相逢?

三首词主旨都是对江南的怀念之情,各自独立,又互相关联。此时白居易的诗词技法已更加老成,于是在这三首词中,充分显示了诗人谋篇布局的高超艺术技巧。

在白居易的人生中,好友不能缺少,好酒也不能缺少。与朋友在一起饮酒作诗实为古时文人之雅好。白居易不仅喜欢喝酒,他还是一位酿酒高手,一个即将飘雪的冬日傍晚,白居易约上好友,小酌一番。

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据推测,诗文中的刘十九是中唐时期另一位大诗人刘禹锡的堂哥,他是一位在洛阳做生意的富商,白居易与他同是好友。

绿蚁是指新酿的酒未经过滤,酒面浮起淡绿色的酒渣,细小如蚂蚁一般。白居易亲自酿的酒招待朋友,炉火正烧得通红。傍晚天气阴沉,风雪即将到来,诗人发出邀请,能否到寒舍共饮一杯酒?

生活中一个平常的场景,被白居易三笔两笔写进诗里,不仅充满了生活气息,也呈现出与朋友的情谊。看到白居易这样真诚的邀请,朋友刘十九一定会欣然赴约吧。

在白居易的生命中,元稹是一生难得的知己,白居易年长元稹七岁。怎奈元稹五十二岁时就离开人世,白居易痛失好友,伤心欲绝。幸而在晚年白居易与刘禹锡相逢,让白居易在晚年又获得了一位宝贵的朋友。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梦得”是刘禹锡的字。这首诗写于唐文宗开成三年(),白居易和刘禹锡同在洛阳,担任闲职。两人时常唱和诗作,没有*治因素的影响,两人的交往更加真诚,他们也历经沧桑,如今得闲举杯共饮,也是非常难得的。

诗中说少年时不为生计发愁,老了谁还在乎酒钱呢?两人在酒馆里喝酒,争着付酒钱,两人醉眼朦胧,原来离七十就差三年了。白居易与刘禹锡同年,两人都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闲来无事征集酒令,到了搜遍经史的程度,微微酒醉时倾听清吟曲子,反倒胜过管弦。等到菊花黄了,自家酿的酒成熟的时候,诗人要再约好友怡然自得地醉一场。

这时白居易的心境已然处于超脱的阶段,他在做江州司马时,曾苦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那时与朋友宴饮,却没有好听的音乐,“举酒欲饮无管弦”。到了人生暮年,一切都已成过眼云烟,朴素的反而更得人心,才让诗人有了“醉听清吟胜管弦”的感触。

纵观白居易的一生,官场之中直言敢谏,体谅百姓疾苦,为*一方造福百姓。文学领域在当时文坛的领*人物,也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居易十首诗词,说尽心中无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