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记者在上海城乡走访了几个社区,感受到:上海,社区“有戏”。
上海徐汇区有个斜土街道,当地历史上有个日晖港,新中国成立后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工人新村。如今,这里新添了一个在沪上颇有点名气的社区戏曲品牌——“日晖有戏”。
“日晖有戏”戏曲文化节。(上海市徐汇区供图)
这一品牌的来历,是传统戏曲名家“送戏下基层”,激发了社区的草根戏曲活力,越来越多的居民由此了解戏曲、参与戏曲进而爱上戏曲。在社区,在新人群里,传统戏曲发现自己“有戏”。
“日晖有戏”戏曲文化节,今年已是第三届,“七彩戏曲菜单”将整整上演一个月:“戏曲+*课”“戏曲+夜市”“戏曲+展览”“戏曲+咖啡”“戏曲+体验”“戏曲+志愿”等跨界体验,让戏曲“出圈”。尚长荣、谷好好、张静娴、茅善玉、钱惠丽等艺术名家,带出一大批社区戏迷。
在专业城市建筑创意设计领域,社区也“有戏”。上海杨浦区的四平社区,国庆前向市民推出了一个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社区展,以“走走坐坐”为主题,呈现一个“小而美”的社区生活圈。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周洪涛是这一社区展的主创者。他认为,如今城市建筑创意设计师在社区找到了设计创意的新舞台,可以把城市“微更新”、社区生活圈建设和社区美化统一起来。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四平社区展以“走走坐坐”为主题。(上海市杨浦区供图)
周教授兴致勃勃地带着记者在社区的“口袋公园”等处走走坐坐,指着挂在路旁的社区展展布说:“猜猜这是用什么做的?”记者摸了摸说:“好像是毛巾布。”他点了点头说,这个创意,体现了这个社区展的主题——循环与环保。毛巾,可以重复使用。在居民的市井生活中,绿色循环也是一种“烟火气”。
在沪郊,一些江南古镇遗存了不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的“活化”传承,在社区也“有戏”。
在嘉定的南翔古镇,其最有名的“非遗”是南翔小笼,这也是上海的一味“非遗”名小吃。一年一度的上海南翔小笼文化展,今年又如期而至。
上海嘉定南翔古镇。(上海嘉定南翔镇供图)
南翔人的“活化”创意,一年比一年新。对应“和面、包馅、烹蒸、品尝”这4个小笼制作技艺中的关键环节,本届南翔小笼文化展推出“文化传承”“动漫畅想”“非遗巡游”“品尝·艺文悦动”4个主题活动周,体现“小笼,让生活更滋味”的主题,既有“百年笼香”的文化传承,又有时尚文创的当代气息,让古镇社区也像南翔小笼一样,“有馅有汤、有滋有味”。(记者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