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古称邕州,据《广西通志》记载,邕州以“邕溪水为名”。
邕溪水并不是现在的邕江,而是指南宁北面的竹排江、朝阳溪、心圩江等几条小江。
唐朝以邕水之名,在宣化地置邕州,故南宁简称邕。
元朝统治者在镇压叛乱之后,为了维持封建秩序,祈望安宁,邕州路改名为南宁路,取南疆安宁之意,南宁得名始于此。
南疆安宁,如同名字一般,这座被绿水环绕的城市安定、康宁。
都说南宁是一座电车之城,实际上,当你坐着电驴在南宁的大街小巷行驶,阵阵微风拂来,日光被绿荫裁断,略过你的身躯,你就能领略到安逸二字的深刻。
在南宁生活,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
现在,这座南方城市在时代的洗礼之下,也在不断进步发展。
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南宁作为中国的名片之一,成为了中国对话东盟地区的代言人。
南宁的头衔越来越多,但南宁却不骄不躁,还是保持着那股不疾不徐的生活气息。
“龙城郡”,这个名字只存在了16年。
唐天宝元年(年)。柳州改名龙城郡,乾元元年(年),龙城郡复名柳州。
关于这个名字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南北朝时,传说有人在一个迷雾茫茫的清晨曾看见在这条碧绿的柳江中有八龙戏水,于是把柳州称作“龙城”。
这清明澄澈的柳江,从桂西北绕山穿谷蜿蜒而来,流经广西柳州市中心,把全市分成南北两部分,也实像一条巨龙曲折地卧于这座城市之间,低声诉说着柳州的过往。
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把柳州称作龙城。
如今的这龙城已化身成为了一条钢铁巨龙,柳钢、柳工、柳汽等“柳”字头老牌企业,为广西贡献体量庞大的GDP。
虽是工业城市,但龙城却有着出奇明净的风景,青山环绕,水抱城流。
每年三月的龙城,20多万株洋紫荆盛开,满城的绯红关不住……
想必这就是“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
对于外地人来说,提到“龙城”也许是个陌生的名字,但说起“柳州”,早就红遍全国。
柳州二字后面跟随的“螺蛳粉”,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渐渐上头。
那一碗其貌不扬的米粉,却带着独特的风味,原来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东西,不仅仅只有臭豆腐!
也许很多人都听过桂林郡。
秦置桂林郡,因“治东北有桂山,桂生其巅”,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其实“桂林郡”郡治并不在今天的桂林市。
公元前年,汉代设始安县,才是今天的桂林。
外地人也常有一个误解,桂林是广西的省会,广西简称“桂”,是因为曾经的桂林很长一段时间是广西省会。
广西,中国的盲点;广西桂林,却曾是中国的热点,虽如今的桂林不是广西省会,但它依旧名气不减。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句话,早已成为了桂林的招牌,游客们为一睹“峰倒碧波盈,漓江暮霭青”纷至沓来。
这张中国的山水名片,如同精致的水墨画一般,每一处的风光都恰到好处,没有一丝多余的笔墨。
即使桂林收到的赞美已经如此之多,桂林人依旧对希望能得到肯定。
曾有桂林人说,“每当有人从桂林回来,我都想得到确认,向对方问一句桂林美吧?每次确定的答复,会让我心中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玉林原为鬱(郁)林,以郁金香成林而得名。
据《水经注》记载:“郁人所贡,因氏郡矣。”
起初的“郁林郡”并不是在现在的玉林,而是在贵港,宋至道二年(),迁至南流县,才是如今的玉林城区。
玉林从秦朝至今已有多年的州郡历史,是广西历史最长、且没有中断过的连贯*区实体,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客家文化、侨乡文化、玉商文化。
所以玉林被世人誉为“岭南美玉,胜景如林”,自古享有“岭南都会”之美誉。
大容山、都桥山、鹿风山、六万大山……
这一座座大山树木苍翠,古藤直泻,鸟语花香,如同地球之肺,玉林更是荣获了国家森林城市之称。
在这千年古州,更名声远扬的是玉林人的经商头脑,一直以来,玉商都是人们口中的传奇。
南宋时期,南海丝绸之路愈加繁盛,作为南流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玉林,商贾云集,货畅其流,玉商兴盛。
而如今,玉柴机器、三环陶瓷、玉林制药这些老字号品牌也早就是人们心中的靠谱企业。
古代梧州北山遍地生长着桐树,古人称为刺桐或苍梧花。
公元前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以苍梧花之名设苍梧郡,郡治广信县,即今梧州北山脚下。
汉《异物志》云:“岭南多此物,故以郡名。”
广信作为苍梧郡治所达年之久。
唐朝改苍梧郡为梧州,故梧州盛名流传至今。
古苍梧文化深深影响了桂东、粤西和湘南三省,历史上梧州曾经建有开皇寺、龙母庙、城隍庙等十多座庙宇,大多毁于战火。
如今的梧州仍然可以看到苍梧古国留下的印记,西江不远处桂江岸边的一座山坡上,龙母庙便坐落与此,虽历尽沧桑而风物依旧。
梧州的龙母庙是粤港澳乃至东南亚的祈福圣地,有着“中国龙母第一庙”的美誉,即使远在广东、香港、澳门的朋友都会来此祭拜。
千百年来,无数的百姓在此祈祷,那一根根绑在树枝上祈福的红丝带,随着缭绕的香烟阵阵飘荡……
站在龙母庙顶,可以一眼望遍梧州的风光,那栋栋骑楼让你恍惚,这是八九十年代到广州吗?
时间在梧州如同停滞一般,车马邮件都慢。
整座城市依山傍水而建,桂江缓缓流过,西江、浔江与其在这里交汇,成排的船只停靠在江边。
船只,梧州曾经名片,人们无论出行还是货运,都靠着那一艘艘钢铁骏马,如今梧州还流传着“大船尾接小船头,南腔北调语不休”。
看到这个地名,别说不知道是哪里,不少朋友更好奇的“翊”是怎么念……
翊(yì),有辅佐;帮助之意。
据记载,公元前年,秦始皇在岭南设下了三郡(桂林郡、南海郡、象郡),百色属象郡。
秦末汉初,百色为南越国属地;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百色属郁林郡增食县地。
晋初,增食县改为增翊县,百色属晋兴郡增翊县地。
如今“百色”的名字由“博涩寨”演变而来,一说这为壮语“拍洗衣服的地方”之意。
据传在鹅江与澄碧河汇合处,有一无底深潭,岸边有村庄,村女经常在此洗衣,因而得名。
另也有说“百色”意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
无论是哪种说法,都提到了与山河的联系,而百色壮丽的风景早就远近闻名。
百色坐拥全世界第一、第二大天坑群,被称为“世界天坑博物馆”甚至有“世界天坑奇迹”之盛誉。
那连绵的群山,宛如一条卧龙栖息与此,山谷间忽吐白云一缕,扶摇直升,瞬间带你回到那个曾叫“增翊”的桃花源地……
钦州,古称安洲。
在唐宋文人的眼里,古安州是与离别、与流放分不开的。
唐宋时期,钦州尚属南荒之地,当时许多被贬官员都流放到了安洲。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那是多年前的感伤和思念,随着青砖瓦黛流传至今。
从前的安洲是被贬之地,现早已蜕变成一个开放前沿的海港城市。
它是一座英雄故里、岭南古城、古陶之都、海豚之乡……
烟火繁华的老街,将岭南文化深深烙印于此,庭院深深,纵横有序的廊道,承载着千年的记忆。
坭兴陶烧制技艺在这得到了传承,一捧陶泥的窑变,是斑斓绚丽自然色彩的幻化,也是安洲到为钦州的蜕变。
浪花拍打在三娘湾那连绵的海滩上,“海上大熊猫”中华白海豚成群结队在此尽情的嬉戏。
难怪齐白石曾说“为口不辞劳跋涉,愿风吹我到钦州”
听到“贵州”二字,你是否想到的是贵州省?
此贵州,非彼贵州,而是如今的贵港市。
贵港市作为一座古郡新城,位于广西东南部、珠江流域干线西江中游,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立岭南三郡,其中桂林郡的郡治就设在贵港。
“贵州”这个名字最早来源于贞观九年(年)。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贞观九年,改南尹州为贵州。”
境内北部平天山古称宜贵山,取该山的贵字而得贵州之名。
年改为县级贵港市,取贵县的“贵”字和内河港口之意而得名。
当初的平天山如今已变成了平天山森林公园,不改的是那幽雅静溢。
溪谷幽深清澈,山体雄伟高大,动植物种类丰富,奇树怪石遍布,气候温暖宜人。
沿着景观大道登上山顶,一望无际的云海映入眼帘,夕阳下似火的云朵缓缓飘动,仿佛数千年的时光在你面前流淌……
庆远,这个地方名字,最早命名是在咸淳元年,在此之前,这里是叫宜州,是个*事州。
因为宋度宗没上位之前,在此任过庆远*节度使。
后来上位做了皇帝,宜州作为他的潜邸也就跟着升级了,改叫庆远府。
如今的庆远镇位于河池市宜州区中部,是宜州区的*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
而它也同样留下了许多历史的痕迹,在白龙公园内有唐宗以来的摩岩石刻60幅。
河池在广西,似乎是个不起眼的城市,给人印象模糊。
与其说它不起眼,很应该说它低调。
不温不火,使得河池可以免于过多的纷扰与喧嚣,一直保持着那份“人与山水共悠悠”的安稳与静好。
河池喀斯特地貌特征显著,是广西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最多的城市,是名副其实的广西喀斯特之城。
陡峭多变的喀斯特地貌不利于耕种,却构成了河池雄奇多彩、千娇百媚的山水风情风貌。
一条盘阳河将凤山、巴马、大化、三门海、百鸟岩串成线,沿着河水一路向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不禁感叹。太平府是迄今广西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府治石城,位于左江流域。
唐置羁縻州,宋析置太平砦,元置太平路,明改为太平府,即今天崇左市江州区。
曾经的太平府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保留了下来,如今的太平古城,随处可见严谨工丽的明朝建筑群,细节精巧又繁复,白墙黑瓦清秀而静雅。
如今的崇左已成长为中国南疆的国门新城,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之一,中国边境口岸最多的城市。
正因为如此,崇左依靠口岸资源独特优势,不断发展进出口贸易,“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进东盟”。
但提到这个“广西最年轻的城市”,大家先想到的还是“亚洲第一大跨国瀑布”——德天瀑布、“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友谊关。
虽说城市年轻,但这里却不缺历史遗迹,多年前的画作,印刻在明江两岸的崖壁之上。
这是当地壮族骆越先民祭祀的遗迹,采用赭红色的赤铁矿粉作为颜料,用草把或鸟羽直接刷绘在天然崖壁上。
画作风格虽是粗犷,只有单纯的红色为主,并无细节描绘。
但朴实的手法,让画作栩栩如生,仿佛数千年前人们生活景象突然活跃在你眼。
画中人物姿各式各异,壁画上有屈膝半蹲的人形,身佩长刀;也有侧身的狗,作小跑状,壮家特色铜鼓更是频繁展现。
这是壮族祖先对生活的向往,是壮家人民存在的印记。
汉武帝时,因贺州之地是临江、贺江汇合之地,起名临贺县。
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和重要的交通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古代中原经济、*治、文化、*事向岭南扩张的主要通道和节点区域。
在临江与贺江交汇之处,形成了一个湖心岛,在那屹立着古老的浮山寺。
远处的临贺故城,更是记载着历朝历代的故事,斑驳的文笔塔在低声吟唱着曾经的文化繁荣。
中原文化、楚文化、百越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现在临贺流通的语言有壮话、瑶话、客家话、西南官话等十多种,它是贺州的缩影,天然的语言实验室。
除了临贺故城,黄瑶古镇更是人尽皆知,在那是贺州人的另一种生活。
在这座古色古香的千年小镇,时光悄悄的绕了一个弯,让一切都慢了下来。
潺潺流水淌过青青石板,渺渺炊烟缥至重重山峦。
一座座平地而起、翠绿雄奇的山峰如屏风一般,将古镇与外面的世界隔离开来。
这特殊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是贺州“人、水、林”共生的美丽画卷。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名字。
地名的不断更换,承载着在岁月前进的途中,这块地区曾发生的故事。
它也蕴含着人们对于脚下这片土地的美好期盼。
这些曾经的古代地名,你喜欢哪一个呢?
●今日话题●
“你喜欢古代的地名,还是如今的名字呢?”#快来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