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雨打清明前,春和景明食青团
TUhjnbcbe - 2023/4/15 17:46:00

YOYO

编辑

闫宝

红杏开时,雨润郊原,草木柔绿,春和景明,天朗气清,是为清明。《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此时,万物吐故纳新,空气一片清新,山色苍翠,青柳依依,宜踏春,宜上山。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鬼节、秋千节等。清明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气、寒食节与上巳节融合后,成为了重要传统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前,烟雨纷纷,细雨吹风弄轻阴;清明后,柳疏风骤,花径敛余红,风沼萦新皱。清明之后,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里最特别的一个日子。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作为节气,告诉我们此刻风清日丽,可以踏春赏花,切莫辜负这人间春色;作为节日,让我们回到故乡,与亲人踏上祭祖的山路,寻找来时的路,追忆逝去的先人。

山路无雨,空翠袭衣之时,正宜祭祖扫墓;春风上巳天,穿花戴柳,踏青修禊,兴尽便可咏而归。追思先人,恣意游春,清明时令,总有其专属的青绿气息。青团似乎就是为春天而生,碧青油绿,糯韧绵软,甘甜细腻,清香爽口,从色彩到口感都有着春天的气味。

舌尖方寸青团滋味中,仿佛已行尽江南数千里。不同地区的人们给青团起了各种不同的昵称,比如上海、宁波叫青团,苏杭叫青团子,南京叫春团或清明团,绍兴则叫清明粿……还有清明饼、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艾粄、艾草糕、清明团子、艾草青团等等不同的名称,但无论叫什么名字,江南人把春天第一次吃青团,都叫做“尝春”。

南方的田边水头,艾草随处可见。新春的艾草香味清淡幽远,却最为鲜嫩。每一株绿油油艾草的最好归宿,就是化作浆水,做成青团。新鲜艾草煮软后,捣烂为汁,混合糯米粉,裹上各色内馅儿,便做成了清明时令点心——青团。

软糯却不粘牙的糯米皮,清甜却不油腻的馅料,新鲜艾草做成的青团,咬一口,春天的味道溢满口腔,心中充实起满满的幸福感。

江南才子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这样描述家乡点心:“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除艾草外,鼠曲草、浆麦草或其他绿色蔬菜,甚至麦青汁,都可用于青团染色,不必拘泥。但唯独要注意,那种用色素调成的青团,和春天无关。

清明的青团也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相传晋文公在火焚绵山之后悔恨不已,便下令在介子推的忌日时禁止用火。即便到唐代,寒食节期间,朝廷、民间依然严禁烟火。三天后,清明节来临,才可以钻燧取新的火种,点燃一年的新火,来炊煮、取暖、照明,恰如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诗所说:“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寒食期间,为了填饱肚子,人们选择了这种蒸好的糯米团子作为冷食首选。后来江南一带就形成了用青团在清明节期间祭祀的风俗,正所谓“相传百五禁烟厨,红藕青团各祭祀”。

青团外皮碧青油绿,糯韧绵软,微微散发着清苦的艾香;传统青团内馅儿,有甜口亦有咸口,豆沙掺了猪油,蛋黄混着肉松,或是白糖、荠菜、香干马兰头,各地口味不一,但都恰恰抓住了不期而遇的春之味觉。

春和景明,不妨用一颗青团,来开启春天美好的故事吧!

主料:糯米粉咸蛋黄猪肉松艾草

辅料:粘米粉澄面沙拉酱色拉油

做法

1、咸蛋黄隔水蒸熟,压成颗粒状粗泥粒,加入猪肉松,再加入沙拉酱拌匀。口味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可以咸蛋黄多些,也可以肉松多些。

2、新鲜艾草焯水,和清水一起打成泥,然后过滤出艾草汁备用。这一步走也可以网购麦青汁替代,有青草香味。新鲜艾草略带苦涩,在滤出后可以加入少许白糖改善口感。

3、糯米粉、粘米粉、澄面按照4:1:1的比例混合倒入盆中,加入麦青汁、少许色拉油、温水和成团。面团和到光滑,呈苹果绿色。颜色不宜过深,面团蒸制时会变深。

4、取一面团打窝,捏出一个碗形,放入馅芯,收紧口,再搓成圆形,垫油纸码入笼屉。

5、开锅中火蒸15分钟。出锅后立马刷一层色拉油增加光泽,以防表皮发硬。

外皮软糯Q弹,内馅油亮温润,满口溢香的青团就做好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雨打清明前,春和景明食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