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90后女孩法国捡垃圾,月入过万不焦虑,从
TUhjnbcbe - 2023/3/22 19:51:00

这几天,我迷上了B站的一个UP主。

她是一个90后姑娘,人在法国。

可这么光鲜靓丽的一个人,却靠“捡垃圾”为生。

她的视频,记录了很多她捡垃圾的过程。

比如,其中某一个视频里:

她来到一个刚刚结束的市集。

看到一堆有裂口的桃子丢在地上,那当然要捡走!

捡着捡着又发现了两个小梨子。

看着还很新鲜。

今天运气好,还有草莓!

水果有了,蔬菜当然也不能少。

她陆陆续续又找到了黄瓜,青椒,青菜。

整个集市逛下来,居然捡满了两箱子!

而且品相都还不错。

除了去集市捡菜,她还会去垃圾桶捡瓶子。

去面包店捡当天没卖完的处理面包。

去披萨店捡过了最佳赏味期的披萨。

也能靠翻垃圾桶翻出整桶炸鸡:

小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如果你以为她是因为生活拮据,其实不是。

她靠捡瓶子,捕鱼抓虾,一个月也能有上万收入。

她存在的意义,用一条热评就能概括:

“一个致力于教你在海外不花钱也能活下去的可爱女人”。

来源:pxls

换到我的角度去思考,我发现,我从来没有想过从事体力工作或者去“捡垃圾”会是一件好事。

明明都出国了,为什么要去做捡垃圾这种看上去毫无保障的生活呢?

但在视频中,她却非常快乐。

并且她会告诉你,捡垃圾的门道和技巧非常非常多,不比在办公室里排EXCEL更容易。

她展示了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

而我之所以被吸引,是因为这种可能,在我们的人生故事中太稀缺了。

01多少人活在恐怖故事里

看完别人的故事,再回来看看自己的生活。

从小到大,我们真的是被吓唬大的:

“一定要考上一个好大学,不然这辈子就完了。”

“一定要找个稳定的工作,不然生活没保障”

“一定要在0岁前结婚,不然就没人要了”

“一定要生小孩,不然老了就会孤苦伶仃。”

……

每句话背后都是一个“恐怖故事”。

错过任何一个前置条件,都会让人生走向万劫不复。

来源:pxls

于是,在一个个“恐怖故事”里,我们恐惧着,也被限制着。

明明干着不喜欢的工作,却不敢失去这份稳定。

明明还没遇到想要共度一生的人,却被焦虑裹挟着要结婚。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人生还有另外的可能性。

比如说,一个年轻女孩子,居然能去捡垃圾。

比如说,不结婚也可以和姐妹组团养老。

甚至当可能性摆在面前的时候。

我们都会本能的怀疑可行性,然后滋生恐惧,不敢往前踏出一步。

这也是我在看她的视频时,感动的点。

来源:pxls

她打破了“恐怖故事”剧本。

经由她的故事,我也开始思考:

现实,真的是一个个恐怖故事吗?

显然不是。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

生活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是我们在用大脑主动给予生活意义。

这个赋予意义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叙述”(Narrativ)。

我们的生活本质上是琐碎、混乱、无序的,只有通过我们大脑去组织情节,才能让它产生意义。

而我们在组织情节的时候,会遵循一种基本框架,它是生活赋予你的“思维背景”。

也就是说,这个基本框架,就是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来源:pxls

02你怎么理解自己,就有怎样的人生

那我们是怎么形成这种框架的呢?

答案是:

你赋予意义的方式,大多是社会建构并且教育给你的。

但依托于社会构建的叙事方式,会削去个人生活中的细节,强行让生活同质化。

最典型的就是“东亚人生轨道”:

好好学习上大学、毕业之后体制内、买房结婚生孩子。

这些事情都必须要在某个年龄之前完成,否则人生就会“脱轨”。

这样的叙事框架,是去个体化的。

当个体难以契合这个框架时,它还会带来自我戕害。

来源:pxls

我姐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结婚之后,她并没没有那么想生孩子。

可长辈们一直劝诫她“没孩子,病了都没人能照顾你,喝水都没人帮你倒”。

顺便还把周围的孤寡老人一一列出来。

活灵活现地讲他们过的有多惨。

仿佛不生孩子,下一秒就会被社会抛弃。

可说到生孩子,姐姐也很焦虑,在她眼里:

“生了孩子,这辈子就要为孩子牺牲了”。

不仅仅是经济上,更是精神上的劳心劳力。

一想到要为孩子牺牲这么多,她就焦虑的不行。

所以她拼了命的赚钱,一心要等自己准备好。

明明很累了,也不敢休息。

来源:pxls

她和长辈们僵持在两种剧本之下:

长辈的剧本是“孤独终老”。

而她自己的剧本是“操劳至死”。

被限制在两种“恐怖故事”之下,他们也很难看到新的可能性。

除了社会规范外,创伤经历也很容易扭曲一个人的叙事框架。

这会使得他们的人生显得非常"单薄"。

比如说,经历过家暴的人,常常会带着自我否定的滤镜。

他们自我感觉很低,总觉得自己是错的。

这种自我否定,也会延续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为,他们叙述事情的角度,被阴影给固化了。

在讲述自己人生的时候,都会绕着那些创伤经历来来回回。

来源:pxls

不停地在某个框架下叙述你的故事,会形成一种限制。

因为,重复会强化你对这种框架的认同,进而塑造你的自我。

就像祥林嫂,她不停地向别人叙述自己孩子丢了,不停地重复“我真傻,真的”。

给自己的塑造了一个悲剧框架。

于是,这个框架,把她推向了更深的人生悲剧中。

0,将“单薄”的标签,丰富起来

人生就像一个个故事。

从不同的角度去讲述叙述,就是不同的故事。

疫情期间,一个出国的朋友,在国外送外卖了。

从失败者的角度去解读,就是一个被生活压迫,被逼无奈的故事。

但换一个视角去解读,他能在生活中积极找出路,也是非常有能力的。

很多时候,我们恐惧、担忧,都是因为单一视角。

但实际上,人生是多元的,充满了可能性。

5岁辞职读研真的就太晚吗?

女孩子想去旅居真的不行吗?

太累了休假一年真的会毁掉职业生涯吗?

脱离“恐怖故事”框架,我们才能看到更多可能。

来源:pxls

如何脱离?

可以试着做两件事情:

首先是从问题框架中跳出、重写自己的生命故事。

其次是摒弃标签、把单薄的人生变得丰富。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得去不停地询问自己,重新思考那些“生活真理”。

在怀疑中,撕开标签。

提问的方法有很多,包括:

“行动景况提问”

“意识景况提问”

“阅历经验提问”

来源:pxls

行动景况提问鼓励你将印象深刻的事件“历史化”(historicizuniquout

1
查看完整版本: 90后女孩法国捡垃圾,月入过万不焦虑,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