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年说春节习俗 [复制链接]

1#

青年说|春节习俗

一年一岁一团圆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举国欢庆、阖家团圆的春节即将来到。在按耐已久的期待之余,请同学们跟随我们一同乘坐时光机,穿越历史长河,去了解一下春节的小知识吧!

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距今已有多年历史。上古时代人们于一岁农事结束后在新岁开端的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思德,驱邪攘灾、纳福祈年。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

古代春节习俗

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立春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春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在古人看来,春季来临代表着天地阳气恢复、万物复苏,举目望去四处皆是青翠之色,因此春季对应青色,司春之神亦被称为“青帝”。在东汉时期,皇帝为表示自己乃是上天之子,会穿上青色服饰迎接春日降临,因此成为固定礼仪。同样,因春季对应东方,因此天子会率群臣前往东门郊外迎春。据《景龙文馆记》载:“正月八日立春,内出彩花赐近臣。”《闻见近录》则载:“绍圣二年上元,幸集禧观,出宮花赐从驾驶臣僚各数十枝,时人荣之。”大家都知道,农历正月一般都是在公历的一二月左右,此时天气严寒,很少有鲜花盛开,因此民间百姓想要在头上佩戴鲜花基本属于奢望,只有部分达官贵人有这样的财力基础,大臣们还可以依靠宫中赏赐。因此在早些时候,普通民众基本只能是用彩纸扎成鲜花,然后作为发簪佩戴。直到唐朝中期,花匠们逐渐能够调整一些花的开放时间,簪花习俗才彻底流行开来,就连一些耄耋老者也会争相佩花以示风雅。据《要览》及《庄子》记载,列子喜欢在立春之日御风而行,风至之处则草木萌发。对于大众而言,御风而行乃是仙人之能,显然非人力可及,因此人们能做的“御风”其实只是观察象征着“阳气”的春风。按照传统,应当取一截嫩竹为管,尤以产自弘农郡(今河7节比较常见又富有代表性的新鲜蔬菜,包括水芹、荠菜、萝卜、芜菁、繁缕、鼠曲草和稻槎菜。唐朝时期,这一习俗被遣唐使带回日本,此后逐渐流传开来,直至江户时期被民众所彻底接受。在日本,这七类蔬菜被称为“春之七草”,故该粥又称为“七草粥”。眼下,日本民众仍会熬煮七草粥,但是这一习俗在中国同样消失不见。

节令食品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年糕的种类有:北方有白糕饦、黄米糕;江南有水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北方年糕有蒸、炸二种,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汤煮诸法。吃饺子是表达人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方式。晚上11时到第二天凌晨1时为子时,“交子”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子就意味着更岁交子,过春节吃饺子被认为是大吉大利。南方的元宵节庆食品叫做“汤圆”,别称“元宵”“汤团”“浮元子”,是中国传统小吃的代表之一,是由糯米粉等做的球状食品。一般有馅料,煮熟带汤食用。同时也是元宵节最具有特色的食物。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因为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在江苏,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春卷也叫春饼,立春吃春饼是中国一种古老风俗。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神话传说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年的春节也如往常一般热闹非凡又挑战重重,年味在疫情之下显得尤为珍贵。在此提醒同学们须注意自身及家人们的日常防护,莫让病毒打扰到这难得的欢乐。祝大家春节快乐,虎年如意,万事顺心!

文字:叶弘毅

排版:苏蓉蓉

审核:洪潇潇姚艺萱

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团委

点击蓝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