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最美的少女与初春,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花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得好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05/5980338.html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唐朝杜牧《赠别二首》其一

初衣解诗:这首诗已经被历代用滥了,而且唐代之后,这首诗所表达的那种清新,已经污染成各种暧昧。虽然“豆蔻年华”,依然形容妙龄女子的美丽,但读到的人,或多或少会感到一种暧昧和香艳。而很多人并不清楚豆蔻是怎样的一种花,反而望文生义,以为是那种娇气的稚嫩的豆类的春天的花朵。宋明以来,萎靡的文风,又反复把这种花,想象成了一种纤弱的病态的稚美。

初衣刨开历史霭叇的灰尘,来为你正本清源地解读这首诗。

唐朝和宋明清真有所不同。唐朝尚武,所以诗人的诗作,虽然开后世的先河,但请你记住,他们还不能定义为后世手无寸铁的专门读书的文人。可以说唐朝的诗人,基本都是文武双全的。他们入职在幕府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可以带配刀的。所以唐诗有一种刚劲之风骨,为后世所学不来。

而且我们也知道,唐朝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在大唐的包容并蓄之下,女性是不用缠小脚的,而且有着相对开放的生活。为后世所诟病的娱乐行业,在唐朝并非是一种下贱的职业。它解决了很多年轻男女的就业问题。乐籍是一种身份和职业。当然有中央编制,地方编制,参与中央或者地方的大型庆典,当然作为编制人员,不可避免服务达官贵人。当然,你若是看中了哪位女孩,爱情可以有,但涉及到婚姻就很难。这些女子,在服务了所在的部门和单位,到了结婚年龄,有几种出路,一是继续就在乐籍当中,嫁一个同在乐籍的男人,做成音乐世家。但更多的,会向往平民生活,用一定的手续脱籍,许多女子,嫁给商人,这也是正常。

唐朝大和八年,32岁的杜牧,已经进入了唐朝的官僚体系六年。他的职位不高,却也不低,是一名文官,但同时,也有*事的派任,比如他就是在淮南节度使手下任推官和书记。32岁的杜牧,一手写文案,一手带配刀,表面看也算春风得意。但是如果你知道杜牧,他志不在文官,而是愿以*事来辅国,你就知道他的委屈。这委屈还不算,问题是他险些卷进了一场杀身之祸。因为皇帝为宦官所把持,朝廷上发生了甘露之变,被冤杀的朝官血溅丹墀,而杜牧恰巧那时,因为公事分到了东都洛阳,而逃过了杀身之祸。

这场关乎性命的无厘头的血案,让这个年轻人猛然知道了*治的残酷,虽然不至于一夜白头,但这件事也让他沧桑了不少。

而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一个人。一个女子。这个女子现年也不过二十二岁。那么她是谁呢?她曾经是江西的一个女孩子张好好。张好好13岁的时候,能歌善舞,为当时的沈公看中,让她加入了乐籍。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籍,是一份工作和一份归属。而当时的杜牧,是给这一个沈公做幕僚。杜牧当时二十四岁。可以想到他们有很多交集,都是打工的,而且女孩子能歌善舞,清丽出群,杜牧则是少年英姿,想在事业上有所上进。

我们不能简单的说杜牧当时和张好好谈过恋爱。但是,青年的杜牧,少女的张好好,都是沈公幕僚下的红人,总还是共过一段无邪美丽的青春岁月。

这次相见,张好好由一个13岁的天真的少女,变成了一个独自开酒铺的老板娘。这8年里,她自己经历了哪些坎坷,她倒不以为意,反而看到了杜牧,非常热心而诚恳,杜公子,你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这么年轻就已经有了白头发呀?你的那些朋友呢?杜牧真是百感交集。

在这样一个分开了8年之后的故人面前,杜牧并不因为她是开酒铺的底层老板娘而轻视,相反,这是他青春时代的故人和朋友,两个人一见如故,杜牧和她有着关于过去人事的共同回忆,和关于青春的回想。在盘桓了一阵子之后,杜牧因为公事要分开,他特地写下了《张好好诗》,和这两首送别曲。

杜牧之所以敢公开,我想他是心无杂念的。他记录的是纯粹的岁月人事与伤感。面对红颜历经生活的磨难,他写下了这首忆旧的诗。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我初初见到你的时候,你才13岁呀,像那清新二月的豆蔻花,含苞待放,充满青春的朝气。那个时候所有的扬州女孩,都赶不上你美丽的容貌,清纯的样子呀!”

这是用回忆为自己心爱的红颜,画了一幅永恒的肖像。虽然岁月流逝了你的美貌,但你在在我的心中永远都是13岁的样子,清纯可爱心地善良。

可以说后来的所有的描写,少女的诗词,都赶不上这样的一首。因为这是作者杜牧在人生的盛年,回忆女孩和自己的青春之作。不是爱情胜似爱情。是对8年前的女孩做高光定格,同时定格的是他自己的青春。

那么这首诗中的豆蔻到底是怎样的花朵呢?唐朝李寻有一首词“豆蔻花垂千万朵。”我们就可以知道豆寇花是一种垂悬的花朵。

在唐朝,开边至南,南方的奇花异草,这中间就含有豆蔻,本来是一种热带的草本植物,因为花气芬芳馥郁,花朵纯净大气,而在江南广泛的种植。这种花的香味是一种辛香,也就是比普通的花草烈,又开在早春之时,经常用作祛秽醒脑。

它的花朵端正大方,所以初春之时,往往插在鬓边,系在衣带上,甚至端正可爱,而把它绣在了衣服上。“手持双豆蔻,的的为东邻。”可见这花绝对不小。正是因为花气芬芳,在书信里夹上一瓣豆蔻花,那是爱情友情的最好道具。

也只有唐朝人才这么大样,因为在人们想象中的豆蔻花,一定是那种小巧的花朵,而实际不,这是一种非常有存在感的花。

其实我们看到一些唐朝的实物或者女子壁画和女俑,也会惊异唐朝女性并非只活在诗魂里,相反分外的有存在感和大气。

那么我们就可以想象这样的豆蔻花,端庄明丽,插在13岁的少女的鬓边,是有着非常实感的清丽的。这个女孩不是诗魂一样的病态女子,相反她清纯,萌,美丽,动感。

而这种南方的花草在唐朝,应该是江南女子春天的随意佩戴,应时应景的香花,并不是所谓歌女青楼的专有。

而真正打动杜牧的,也不是那种单薄的美,而是这个女孩身上所散发的温馨动人的实际的生活气息。就像转角遇到了故人,真实到百感交集,万马奔腾。

那么这首诗,到后来经过不断的流传和演绎,就变了味了。有人说豆蔻花是唐朝妓女的专属,我建议他了解一下唐朝的乐籍制度。

又有人认为这首诗,写的是杜牧的风流,但风流这个词,看个人怎么理解。相反,我认为杜牧非常的尊重女性,至少他是非常尊重张好好的。

至于这首诗到后来,演变成一种变态的审美,那已经无关于唐朝了。

至少我在这首诗里,看到的是健康明丽,看到的是对青春人事的赞歌。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