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苏州小食苏式糕团知多少 [复制链接]

1#

苏式糕团知多少

苏式糕团一直是苏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大到婚礼宴席,小到小吃甜点,苏式糕团早已融入了苏州人的生活,它保留着最真切的苏州味道。

糕团中的“糕”一般指用米粉做的饼,“团”原指带馅的,发展到今天,米类的点心都被统称为糕团。

苏式糕团传承发展

糕团到底何时产生,已很难考证。这种产生于稻米农耕文化的食物,应该在汉代石磨得到普及后得以快速发展。苏式糕点萌芽于春秋,起源于隋唐,形成于两宋,发展于明清,创新于现代。

苏州人讲究精细,糕团无不做得异乎寻常的精美,所谓“少吃多滋味”,继而形成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特色。

苏州人有不时不食传统,表现在糕团上,与民间谚语“一月闹元宵,二月撑腰糕,三月清明团,四月神仙糕、五月端午粽、六月谢灶团、七月红豆糕、八月食糍团、九月重阳糕、十月南瓜团、十一月冬至团、十二月糖年糕”,正好契合。

苏州人的口味偏甜。所以,形成了苏式糕团黏糯甜的特点,如条头糕、桂花拉糕、松花糕等等,当然也有一些并不黏糯,如定胜糕等。

苏州人办大事也离不开糕团,新房子上梁和乔迁用定胜糕,给老人祝寿用寿糕,姑娘出嫁用蜜糕,小孩子满月和周岁有剃头团子和周岁团子……苏式糕团,早已成为苏式生活的一部分。

苏式传统经典糕团

传统的苏式糕点重糖重油。近年,做了一定改良,主要是在保留苏式糕点制作精细的基础上,减少糖份和油量,以适合现代健康理念和口味。

01

大方榚

大方糕现做现卖,皮薄馅重,表面洁白,内馅透明。其时令性极强,清明上市,端午落市。其品种有甜咸之分,甜者有玫瑰、百果、薄荷、豆沙四色,咸者为鲜肉馅。

02

脂油榚

俗称,猪油糕。清代袁枚《随园食单》记道:“脂油榚,用纯糯粉拌猪油,加冰糖捶碎,入粉中,蒸好用刀切开。”发展到现在,有咸口,还有薄荷、玫瑰,口感软糯,油而不腻。

03

枣泥拉糕

做此糕用糯米粉和水较多,做好的糕盛碗中,食时用筷子挑起、拉开,故名拉糕。外观一般呈菱形,枣红色,香甜软糯,并用松子仁点缀。

04

油氽团

也称油墩。始产于吴江黎里,用精细糯米粉,加水糅捏至韧而不散,包入鲜肉、豆沙等馅,用滚油氽制即成。其色泽金黄,外脆内糯,鲜肉馅者内含卤汁。

05

定胜糕

传说是南宋时苏州百姓为韩世忠的韩家*出征鼓舞将士而特制的,糕上有“定胜”两字,后就被称“定胜糕”。定胜糕泽淡红,松软香糯。在苏州民间乔迁、建屋、祝寿等喜事上,时常会出现定胜糕,是苏州招待客人的传统糕点。

06

麦芽塌饼

在早春时制作,季节性强,主要产于吴江、昆山、太仓等地。先将将*头草的汁榨出,和在大麦粉和米粉中,馅用的是细豆沙和桂花白糖渍过的猪油丁,面皮上撒瓜子片、核桃肉等,捏成扁团形状,放在油里煎得两面焦黄便可。吃起来又甜又糯,清香四溢。

07

青团子

江浙一带流行已久的春季时令糕团。捣艾叶,或浆麦草为汁,和糯米粉作团,色如碧玉。馅心有百果、豆沙等,吃时满口清香。

08

梅花糕

用铁制的模具烘翻出来,一般是豆沙馅,嵌入几块猪油,抺上一层糖油,上面撒上红绿丝和果仁。此糕呈金黄色,形如梅花,松软可口,老少皆宜。如做成海棠形状,就叫海棠糕。

09

油氽萝卜丝饼

这是苏州街头巷尾最为平民化的糕团,用水和成稀粉放萝卜丝油氽而成,讲究的在饼上放上一只大鲜虾,现氽现吃,色泽淡黄,酥脆鲜香。

10

粢饭团

用糯米饭包着玫瑰、薄荷、油条、白糖等馅料,神奇之处在于放在毛巾里一捏一扭,一个香喷喷冒着热气的粢饭团像表演魔术一般变了出来。

11

盘笼糕

为吴江盛泽的传统名点,饮誉沪上,畅销苏嘉湖。制法是用铜皮将蒸笼分隔内、中、外三圈,精白糯米粉里拌入白糖、豆沙等,撒上糖桂花酿制的猪板油、红绿丝、各式果仁等,浅浅装满蒸笼,大火蒸透,甜香扑鼻,可谓之糕中之王。

12

拖炉饼

以张家港杨舍所出最为知名。拖炉饼烘烤需要用两只炉子,下为底炉,上为顶炉,两炉同时加热并以顶炉的热量将饼吊熟。拖炉饼以面粉为原料,辅以白砂糖、净板油、荠菜、芝麻、桂花等。口味油而不腻,甜而不粘,清香可口。

苏式糕团的特点

苏州糕团以糯、粳粉为主要原料,采用红曲、薄荷、青菜汁、蛋黄、南瓜、咖啡、可可、赤豆沙以及玫瑰花等自然色素配制。

苏式糕团具有香、甜、细、松、糯的特点,加上尤称为艺术糕团造型,更是千姿百态,技艺精湛。

编后语

苏式糕团有多种,上面只是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品种。苏式糕团月月飘香,以不同的味道串联起了四季、也串联起了苏州人的一生。几代苏州人的记忆,就藏在那一口口甜香软糯的糕团里。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