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节,除了扫墓踏青,吃东西也有讲究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些重庆的节日习俗。首先来说一说老重庆人怎么过清明节。春秋战国时,我们的先祖已经划分出了二十四节气,清明即是其中之一。《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虽然是一个节气,但在清明节,我们要扫墓、踏青、祭拜祖先,这在注重祖宗崇拜的中国人眼中都是极为重要的仪式。那么,深处西南的重庆人怎么过清明呢?首先,清明这天,重庆人是要吃寒食的。当年晋文公流亡国外,饥寒交迫时介子推割肉以食。
后晋文公登基,犒赏众臣,介子推却和母亲隐居绵山不出,拒绝受封。晋文公以烧山相逼,未想到介子推和母亲宁肯烧死也拒绝出山。晋文公感喟于介子推宁死守义,下令这一天所有百姓严禁生火,以此纪念这位臣子,遂有今日寒食节。因寒食节与清明相近,后合二为一,所以清明节这天,人们扫墓吃冷食。老重庆人在这一天往往吃锅盔加卤菜和凉菜,此外,锅盔里面要加“和菜”。所谓和菜,是由粉丝、莴笋丝和肉丝加上春芽凉拌而成。和西南地区的其他居民一样,重庆人还要吃清明粑。
清明粑由清明菜做成,因清明与“聪明”发音相近,所以民间相传小孩吃了清明菜会变聪明。清明菜学名“鼠曲草”,高有约三寸甚至更高,叶片覆有白色的厚棉毛,花开成黄色。开花前,重庆人将之采摘回家切碎和面,加盐或糖烙成粑粑,色泽嫩绿,气味清香。清明菜因具有药用价值,所以当地人吃之还有治病驱邪的作用。其次,稍微上点年岁的老重庆人还记得过清明要“挂青”。
所谓挂青,就是人们扫墓时以一串用纸剪成的纸串挂在坟前,所谓“有儿坟上挂白纸,无儿坟上屙狗屎”,因此,能否挂青实际上表明坟主是否后继有人、是否父慈子孝、是否家业昌隆。不过从实际说来,挂青还有远超象征意义的实际用处—清明时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此时多有狐兔钻穴穿洞,因此多需后人定期查看,除草加土以防毁坏。
第三,清明会。这是一个老传统了,截至现在,重庆还有部分世家大族在清明日举行清明会。这一天,所有族人都要齐聚家族祠堂,按辈论座,接着由族中最为年长者带领全族向先祖叩头烧香,同时将家族近况汇报。诸如年成丰歉、学业进退、事业成败、家庭和睦与否等,都在汇报交流之列。旧时,清明会其实为封建宗法制下的产物,有封建守旧的一面,所以建国之后曾被取缔;改革开放后,清明会又慢慢恢复。其实,辩证地看这种古老传统,虽然有其腐朽没落的一面,但其尊老爱幼、孝悌互助的思想应得到发扬,这样才会使其与时俱进。
第四,喝糯米酒,唱竹枝词。这一点见于奉节一带。当年刘禹锡因参与永贞革新而屡屡被贬,在任夔州(今奉节)刺史期间,曾写诗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盈杯,昭君村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从此诗来看,旧时奉节人有踏青喝春酒的习俗。而如今奉节人,每逢清明都要酿造米酒,能歌善舞者还会以山歌唱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都为泱泱华邦,但因为各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相异,所以各地的年节风俗皆有不同的讲究。比如大年初一,很多地方已经开始走亲串友了,但重庆人这一天是要待在家里的。
而且,这一天不能扫地和倒垃圾,因为这样会将家里的财气扫掉倒掉。更重要的是,大年初一,中午是不能午睡的。当地人称之为“霉睡”,会一年倒霉的。“霉”在重庆方言中是个形容词,意指运气不好,当地人说“霉惨了”“很霉”都是此意。因此在重庆过大年初最好不要午睡。过年走亲串友是每家每户过年必不可少的活动,重庆人也是如此。每到大年初二,重庆人开始在亲戚家轮流走动,走动时免不了吃饭,因此每家负责一天,这就是重庆人眼中的转转饭了。转转饭基本都是重庆人的家常饭,既显地方特色,也显户主诚意。
因为亲族众多,所以很多时候一摆一大桌,很多户主为了这一天,年前就开始定制菜单,购买食材。不过,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很多忙碌的重庆人更愿意在外边订餐。亲戚之间“不走不亲,常走常新”,因此逢年过节走动是必要的,而在饭席之间,亲戚们相互拉拉家常,话话家长里短也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联系。重庆人团圆饭吃什么呢?大年三十是除夕之夜,忙碌了一年的中国人开始围坐在年夜饭前共享团圆。很多北方人的记忆中,年夜饭中少不了一碗饺子。
但在重庆人眼中,年夜饭必不可少的却是汤圆,取其形,寓意团团圆圆;取其味,寓意甜甜美美。在吃的时候,学生要吃三粒,这是希望能三步登科;上班族要吃四粒,这是希望四季平安。一粒香糯软滑的汤圆就在碗匙的滚动中被重庆人赋予了多重意味。看完文章后,大家有什么看法或是有什么想要补充的,可以在下方留言,对内容感兴趣的,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