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清明节简介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习俗
01踏青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春暖
花开
02放风筝
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各地习俗
01
江苏各地清明节习俗不尽相同,泰州人于清明节举行划船比赛,称为“撑会船”。镇江人以柳叶七片泡茶,据说喝了可以明目。丹徒县圌山附近的乡民,还保留了寒“望绵”﹝绵山﹞的旧俗。
02
安徽不同地区清明节的习俗也不一样,贵池县清明节,妇女制米茧以祭蚕姑,祈祷蚕桑有好收成;泾县称清明为插柳节;寿春清明,家家插柳,并悬纸钱于墓树,称为赆野鬼;合肥家家户户则习惯在门头上方悬柳枝、往坟地祭祀已故的先祖和至郊乡踏青游春。清明节的习俗除了祭祖、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03
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在清明扫墓时,要在坟上加新土。据清明上河图说这是为祖先修屋,避免夏天漏雨。威海、栖霞、黄县等地全族公祭祖坟后,一起吃祭后的馒头及菜肴,称为“房食”或“祊社”。鲁北地区还保留了南北朝时“斗鸡子”的习俗。滨县的儿童,在这天以煮热的鸡蛋互顶,谁的鸡蛋先破,谁就是输。
清
明
饮
食
青团“青团”,也叫“艾粑”或“清明果”,是用田艾(学名鼠曲草)、野艾等野菜加糯米粉做成。其中,田艾又叫清明菜,这个时节吃很应景。糯米不好消化,吃多了胃不舒服,而田艾有调理胃痛的作用,与糯米是很好的搭配,里面还可以包上豆沙或蛋黄馅,圆圆的一个,颜色青绿,在春天来吃很应景。
饮食指南
清明饮食以清补为主
清明时节肾气渐弱,心气渐起,肝气正旺,因此,饮食要清淡,以清补为主,可以多吃些柔肝养肺的食品,如荠菜、山药等。
少食“发物”
清明正值肝阳上升的时节,亦是关节炎、哮喘等慢性疾病易复发之时,因而要少食易“发”的食物,如海鲜、竹笋、羊肉等。
适当服用滋补之品
清明时节可适当服用滋补之品。如银耳润肺生津、养阴柔肝。韭菜性温升发,可以增加人体胃肠蠕动,清理血管垃圾。
食用青团有讲究
需要注意的是,青团最好经过加热后再食用,因为青团中的糯米冷却后容易反生,也不要和肥肉一起混吃,糯米与油脂混杂在一起会加重肠胃负担,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清明节谚语
清明浸种,谷雨下秧。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清明堆足肥,秧田有根底。清明有雨麦苗肥,谷雨有雨好种棉。清明前后雨纷纷,麦子一定好收成。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责任小编:李紫晴排版设计:李紫晴
审核指导:李紫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