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立夏春已逝,夏将至 [复制链接]

1#

点击上方陕西科普免费订阅本刊

我国自古就很重视立夏节气。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皇帝要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农耕。《礼记·月令》中说:“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返,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欢悦。”古时,迎夏的队伍穿的礼服、佩的玉、坐的马车和马,甚至于车上的旗帜必须都是朱色的,这标志着炎热的夏夭就要来到了。及至现在,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依然很多。

立夏习俗-防疰夏


  立夏又称“立夏节”,在温州家家要吃笋和淮豆子(即蚕豆,因其种来自两淮,故称淮豆子)及青梅子。在乐清,家家老幼吃茶叶蛋、青梅、鲜笋、鲜蚕豆,认为可防“疰夏病”(每逢夏天人会清瘦、无力)。乡村插秧完毕,农家杀鸡宰鸭滋补身体,给耕牛喝马蹄香香药以健筋壮骨,为下一步“双夏”劳动做准备。家家还做小麦饼或乌饭粉糍,祭祀祖先,贫富皆然。

立夏习俗-买红花


  立夏时节,在浙南各地,每户人家还要购红花、新茶,备~年之用,有诗云:“立夏晴和四月天,与郎商酌岁支钱;红花盐菜俱难缓,更买新茶过一年。”因为那时新谷才种,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如不储备柴米,到缺时则求购价昂。同时,蚕蛾破茧而出,抽出新丝,茶叶如不采藏,过此就变为老叶。红花为妇女染衣之用,产于四月,也必须及时购买。

立夏习俗-称人


  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以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咐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托之日,恰好是这年立夏,孟获立刻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到夏日,孟获都依诺前来拜望。过了许多年,晋武帝司马炎火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承相重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拜望阿斗,每次去都要称阿斗的体重,以验证阿斗是不是被晋武帝亏待了。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攻晋。晋武帝为了取信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了又糯又香的豌豆糯米饭,饭量大增。孟获进城称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称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亏待他,日子也过得太平,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历史不符,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称人能给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希望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立夏称人流传至今,每当立夏之日,人们吃罢中饭,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古诗云:“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称老人时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称姑娘时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称小孩时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凡逢立夏日,在各地民间都有称人体重的习俗。在家里中堂上或者天井里,挂一大秤,家中男女老小都可称,但主要是称小孩的体重。民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三国时,赵子龙在长坂坡从曹营百万*中救出刘阿斗,而阿斗的生母糜夫人为了不拖累赵云,投井自杀。阿斗由刘备自己照料。但刘备南征北战,孩子带在*中不方便,觉得不如把阿斗交给后娶的孙夫人(孙权妹)去抚养。于是刘备准备了许多礼品,由赵子龙护送阿斗去吴国。到吴国时,刚巧是立夏节。孙夫人一见白胖的小阿斗,非常喜欢,但又有顾虑:我毕竟是后妻,如阿斗养得不好,不但在夫君面前不好交待,而且在百姓中也会留下笑柄。她想了一个办法:今天正是立夏,我当着赵子龙的面把阿斗称一称,到明年立夏再称,就知道孩子养得好不好了。主意打定,孙夫人便立即叫人将小阿斗过秤。从此,孙夫人在每年立夏节,都要把小阿斗称一称,然后向刘备报信。就这样,在江南一带,就形成了立夏节称人的习俗。称人也有一些禁忌,如称时,秤锤不能向内移,只能向外移,意即只能加重,不能减轻。又如,称的斤数适九,报数时必须再加一斤,因九是尽头数,不吉利。一般都是第二年立夏节再称,以验一年中之胖瘦。在湖州,被称的儿童口袋里要放一块石头,一是增加重量,二是取石寿之意。在宁波,此日,祠堂悬挂一杆大秤,秤钩挂一箩筐,大人小孩逐一过秤,谓可免疰夏之患,体重增加,谓之年年发福,体重减轻,谓之“消肉”,则须进补。

立夏习俗-五郎八保上吴山


  立夏日,旧时各行业工友休假,多去吴山游玩,有杭谚日:“五郎八保上吴山。”五郎,即舂米郎、剃头郎、倒马郎(出粪者)、皮匠郎、打箔郎。八保,即酒保、面保、茶保、饭保、地保、马保、相相保(阴阳生)、奶保(以育婴为业者)。这日还有十三匠上吴山。十三匠,即木匠、泥水匠、石匠、铁匠、船匠、佛匠、雕花匠、搭彩匠、银匠、铜匠、锯匠、篾匠、窑匠。

立夏食俗吃鲥鱼


  温州有立夏尝鲥鱼的习俗。鲥鱼,是我国著名的鱼类。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载:“初夏时有,余月则无,故名鲥鱼。每年蓬春夏之交鲥集群由海溯游江河产卵,体内脂肪丰厚,肉极鲜美。”据传,立夏节后,鲥鱼骨硬不好吃。如节前送鲥鱼给人,一般簪有香花。清瑞安孙琴西《赠小石送鲥鱼诗》中有“黄鱼风信拣花时,又点仙葩送雪鲥”之句,并自注:“吾乡送鲥鱼,以月季花掩映其上,姿态益妙。”

吃补食


  建德民谣:“立夏日,吃补食。”一般都吃红枣烧鸡蛋和黄芪炖鸡,以滋补身体,准备投入紧张的农业劳动。也有吃五虎丹的,“五虎”即红枣、黑枣、胡桃、桂圆、荔枝。还有吃“三两半”的,即*参、黄芪、当归各一两,牛膝半两。

烧野米饭


  在嘉兴,有烧野米饭的习俗。野米饭~般为儿童结伙举办,各家凑柴米,从田中采摘新鲜蚕豆,在野外搭锅烧煮蚕豆饭(也有加入少量咸肉、春笋的)。在湖州,村里儿童或三五人,或六七人,去村外烧野米饭,米是向各家讨来的百家米,菜肴可到任何一家田地上采摘蚕豆、豌豆(不算偷,但不准只采一块田,要多跑几块田头),有的儿童下河滩捕鱼,女童支好锅,拾好柴。认为吃过野锅饭,不疰夏,人也变得聪明、勤快。德清农家在十二月十二蚕花生日时,用米粉捏成小狗数只,挂在通风处阴干,俗呼“立夏狗”。等到立夏节烧野锅饭时,将米粉小狗洗净,与野锅饭同煮食,据说儿童吃了体质比狗还要强健。大人在家吃立夏酒。这一天市场上有麦芽糖饼供应,也有自己做的。

吃立夏饭


  旧时,在立夏当日,大多地方的人们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化为楼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觅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计。在桌上摆上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据说立夏吃蛋主心。因为蛋形像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补充心气精神。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日,为了避免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耗,立夏应该进补。嵘州谚有旺生,希望人双腿也似春笋那样强健有力,能走远路,寓意主腿。带壳豌豆状如眼睛,古人多有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似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宁波的立夏习俗要吃“脚骨笋”,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一样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说吃了能“脚骨健”(身体康健)。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
  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沱’),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穷,身轻如燕。上海郊县农民立夏日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痊夏”。湖北省通山县民间把立夏视为一个隆重节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毒)、虾、竹笋,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人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表达对夏季的祝愿。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人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米糊,一类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十分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互邀邻里喝糊汤。这与浙东农村立夏吃“七家粥”的风俗有些相似。“七家粥”与“七家茶”也是立夏尝新的另一种形式,“七家粥”是收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享。“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自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坐在一起共饮。这些粥或茶并不见得是多么美味的食物,但这些仪式,却可以说是旧时农村社会中重要的联谊活动。有吃了这种粥,邻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种的说法。
  在丽水,是日以笋、豌豆和糯米煮成饭,称为“立夏饭”。庆元县在立夏日家家食香羹,亦称“立夏汤”。在金华各地均吃蛋,谓“立夏蛋”。东阳等地吃笋。浦江、义乌吃青梅,谓可免脚酸,俗称“接脚梗”。各地均有忌坐门槛之俗,谓坐之要终年手脚酸软。东阳旧俗,妇女修眉穿耳孔,小牛穿鼻,多在此日进行。

醉夏


  在台州,立夏节时采苎麻嫩叶煮烂捣浆,拌以麦面粉做成薄饼,在平底锅上摊成麦煎,裹荤素肉菹吃。这天不会吃酒的人也多少喝一点,或吃糯米酒酿,以尽醉才歇,所以称“醉夏”。老年人还吃鸡粥,以补身体。台州本地籍人还吃青梅、鸡蛋、桂圆。吃了桂圆,相传可以常年眼目清明,吃了梅子夏季不腰酸,吃了鸡蛋可以健脚骨。玉环的闽南籍人则以鸡蛋和猪肉加红糖老酒蒸吃,作为立夏进补。

吃健脚笋


  立夏,石笋刚露尖,在湖州山乡,家家都要去挖几根,带壳放在炭火中煨,煨熟后剥去笋壳,蘸些盐、酱油和胡椒粉吃,谓之“健脚笋”。据说吃了健脚笋,可使脚骨健。在舟山,中午用豇豆糯米饭、乌笋、软菜、带子蟹、鲳鱼等祭祀先祖。所煮的乌笋、软菜都不切碎,叫做“脚骨笋”、“扇风菜”,传说吃了乌笋可以健脚,吃了软菜防中暑,吃了豇豆饭可以防蚊虫叮咬。在建德,山里人还上山拔野笋,整条放入盐水里泡着吃,谓之“吃健脚笋”。临安、于潜两地,家家烧笋焖肉。烧好后,全家男女老幼,每人食笋两根,儿童还加鸡蛋一只,认为立夏吃只蛋,力气多一万。此俗至今犹存。

五色饭


  在宁波,各家以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小豆拌白粳米煮饭,俗称“五色饭”,也叫“立夏饭”。镇海谓之“五头”,意为长辈、夫、妻、子、女俱全。宁海等地谓之“五彩瑞祥”。各家还以茶叶煮蛋,谓之“立夏蛋”,并互相馈送。奉化等地这天还有做“米鸭蛋”的风俗。吃樱桃、红枣,谓之眼目明亮;吃海螺蛳,谓之聪明;吃炒蚕豆,谓之牙齿坚硬。慈溪还有吃生豆腐的习俗。

吃蚕花饭


  是日绍俗吃樱桃、竹笋、老酒,新昌有吃蚕花饭之俗。蚕花饭是用糯米、粳米、灿米三种米煮成的混合饭,认为吃了咸肉蚕花饭,蚕花就好。

三烧五腊九时新


  是日,杭州还有吃“三烧”、“五腊”、“九时新”的习俗。三烧,即烧夏饼、烧鸡、烧酒。五腊,即黄鱼、盐鸭蛋、海蛳、腊肉、清明狗。九时新,即樱桃、梅子、鲥鱼、蚕豆、苋菜、笋、黄豆、玫瑰花、乌饭糕、莴苣笋。又吃细小的野笋,认为可以助人足力。

挂蛋、斗蛋


  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痉夏。”挂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极易痊夏。人们便在立夏日中午,煮好阿圈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以祈求孩子在夏季健康成长。胸前挂上蛋的孩子们便三三两两围在一起玩斗蛋了。蛋有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决出胜负。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