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总在试图寻找一种野趣。
阳春三月,出门郊游。陌上看到几株绿油油的荠菜,也会开心得大叫:“嘿,野菜!”然后兴致勃勃地讨论是把它炒年糕好还是挑来做菜。
文人眼中的野味
文学作品中将野菜作为主题已经极为常见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辛弃疾在下雨的夜晚剪下的新鲜的嫩韭菜,和着黄粱蒸出香喷喷的气味。这是对于远道而来的友人的最好招待。
周作人谈起《故乡的野菜》。
春天采摘鼠曲草的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
清明节时扫墓,用黄花麦果作供。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曰茧果。但如今却不大见到,即使偶尔尝到也不是作者童年的味道了。
汪曾祺同样写过《故乡的野菜》,他对着野间的荠菜、枸杞头有着别样的情分。
他的印象中荠菜大都是凉拌,炒荠菜很少人吃。荠菜可包春卷,包圆子(汤团)。
枸杞头,那是春雨后女孩的叫卖声,不需多少钱,便能买一大篮。
汪老在北京已生长多年,也依然怀念家乡的野菜。
△图片来自老树画画
看来野菜这不起眼的吃食,对于一些人来说不仅仅是春的探寻,自然的贴近。更是与友人的回忆,对故乡的怀念,所以具备了比春天野趣更重的意义。
春季野菜请记得品尝
春季真的是个野菜收获的时节。
荠菜,也可以叫护生草、地菜。起源于欧洲,不过现在各地都很常见。
在江南,早春的餐桌上已经有了它的存在。采摘最鲜嫩的叶子,放在沸水锅中淖一下,拌上香油、食盐、葱姜蒜等佐料,在面条煮到九成熟时倒入搅匀,不大一会儿,清香醇厚的气息便氤氲开来了。
香椿,又叫香椿芽、香桩头。中国人食用香椿久已成习,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
而且香椿做菜也是很家常的。即使是厨房小白也能很容易地做出一碗香椿炒蛋。
将椿芽和蛋液拌匀,滑入油锅,哗啦一声就能涨成蓬松灿黄的一大朵。香椿的气味被热油激得淋漓尽致,再配一碗白饭,这春意盎然的一餐,一定是什么山珍海味都不愿意换的。
马兰头,一个极具乡野气息的名字,但有着挽留之意。
源自袁枚《随园诗话补遗》里记载,汪廷防至上海任官,离任时,村中小童纷纷献上马兰头以赠行,一时传为美谈。
清明时节的马兰头最是味美,扫墓时就能采摘一大把。马兰头略带苦涩,我们可以用水焯一下,再细细地剁碎,调点麻油,拌上豆腐干,用薄皮裹上,便能下出一碗清香四溢的饺子。
灿烂的春光不仅需要我们眼到,心到,也需要我们口到,胃到。
周末,我们一起去挖野菜吧,感受自然的气息,将春天放进胃里品尝。
你的野趣生活
互动话题:野趣生活
互动形式:
*你有什么与春天有关的味觉记忆
*分享你印象深刻的郊游经历
互动时间:即日起至3月23日午后两点
互动形式:
第一步:转发本文至朋友圈并截图发给后台(请设置所有人可见哦)
第二步:直接在留言参与话题
互动福利:我们将会在留言区选取留言点赞数第五名,送一件淼森花境。
(请务必走心分享,抄袭者不予考虑。)
[清水]
?淼森花境创始人&灵魂人物
?国内最大图片社交平台inapp创始人
[清水の宇宙观]
“当你有机会去做一件你喜爱并且与他人发生美好联系的事情,会有无限大的动力。”
推广灵性复古的生活方式,让人们的生活方式更美好;
倡导女性向内探索和认识自己,促进心灵成长,让人们的心灵更美好。
——END——内容皆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
点击“阅读原文”,我们去逛花园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