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年此味最难忘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如何用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维

今日大寒,是今年最后一个节气。家乡的山岗上,梅花已经开始开了吧?

小时候,家乡有四季。殊不知年长后,对我来说,家乡一年仅一季。

我已多年不知家乡仲夏的夜幕下是如何萤火如流,亦不知它清秋的夜空中是怎样繁星璀璨,我生疏了故乡的盛夏豪雨,阔别了它的秋收冬藏。一年回一次或数年回一次,都是在春节前两三天;春节后仅仅逗留数日,又匆匆离去。

火粘虫,炽炽光。

打锁匙,开拖箱。

金一箱,银一箱。

转屋卡,等惹娘。

(五房童谣)

我就像逐风而行的一棵野草,多时客居在他乡某处的一隅,已见惯彼处的朝露晚霞,根却还系在故土。我牢记着故乡的味道,尤其是年的味道。

年的味道具体是怎样的?我说不上来。那不是一种单一的、单纯的“味”,不单是味觉上的,还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上的时空综合体验。其中不免包括了家中团圆饭的味道,鞭炮燃放后的火药味,喜庆的红色春联,日渐老去的父母的笑颜,还夹杂着儿时的对祖辈的记忆,儿时的云,儿时的风……

而团圆饭中,倘若没有韭菜?,恐怕这个年就不是我心中的那个味道了。

在我的故乡揭阳以及丰顺一带,以前过年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做韭菜?(?亦写作“粄”,同音同义),是一种以籼米粉作皮、韭菜作主要馅料的圆形饼食。至于这韭菜?最早是客家的习俗还是潮汕的习俗(潮汕话叫韭菜“粿”),不得而知,反正历史悠久了。

《荆楚岁时记》:“是日(三月三日),取鼠曲草汁作羹,以蜜和粉,谓之龙舌?,以厌时气。”可见客家话中将米面制糕点类称为“?”,是保留了至少一千多年前古代汉语的叫法。所有的“?”,基本都和四时八节的祭祀有关。“?”的种类繁多,形态不一,滋味各异。祭天地,祭祖先,拜仙佛菩萨诸神明,在比较讲究的仪式下通常会有相应的?作为贡品。

做韭菜?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所用的韭菜一般年廿七、廿八甚至更早就先买好洗干净晾干,人口众多的大家庭,洗菜择菜就要耗去半天工夫。廿九日将菜切成碎段放入簸箕中,先加入适量的食用白碱、食盐“杀”去多余水分。白碱还能起到软化韭菜纤维的作用。这样腌制好后,再加入新炸的猪油搅拌均匀,再另外准备一碗剁碎的油渣、虾米,传统的馅料就完成了。

用作?皮的籼米,以存放半年的半陈米为佳。米太新则?皮太黏软不易成型,米太老则粘性不足蒸熟后?皮容易开裂。传统的做法是提前将米浸泡一两天,然后用石磨磨成米浆,现在为了省事,很多人是用现成的米粉调成米浆。接着,将米浆熬成粘稠的?团,火候要适当,其间还要用一根类似擀面杖的木棒不断地擂(搅拌),使其受热均匀。

?团稍微降温后,放到陶制的“?钵”中辑(揉)匀,辑?是一项体力活同时也是技术活,辑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皮的口感。辑好的?皮再静置饧发一下,就可以开始包?了。

先取适量?皮捏成碗状,放入韭菜、油渣虾米,再像做包子一样捏拢收口,一个韭菜?就这样完成了。从完成的?的形态,往往可以看出制作者的性格。同样的材料,有些人做得粗放豪迈,有些人做得秀气雅致;有些人效率奇高,做得又快又好,有些人扭捏半天,才包出一个四不像。

做?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家长里短的闲聊,融融的亲情就这样在在欢笑中洋溢。

做好的?铺放在蒸具上,下面垫一张炊帕,置入锅中炊(蒸)熟,火候是很重要的,弄不好就前功尽弃了。我们家乡有句话叫“坏炊”,就是指把事情搞砸了,或者大事不好了(类似北方人说的“糟糕”)。依据炉的种类和大小,最佳的蒸制时间凭长辈经验而定。小时候我经常担任司炉童子的角色,负责添柴观火。

刚刚蒸好的“上镬?”美味无比,我最多能一口气消灭十几个。

各家菜馅碱量和咸淡调制的区别、火候把控的差异,以致一百户人家可能有一百种口感,嘴刁的小孩,能通过细小的不同,分辨出哪些是祖母包的、哪些是母亲包的、哪些又是姑姑或姐姐包的。

由于韭菜?制作繁琐,所以一般都是一次性就做好过年期间需要的量。蒸熟放凉的?整齐地放在“撂子”、“大筽”或“圈盘”中,阴凉通风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十数天不变质。需要时用热油煎至表皮香脆,又是另一番风味。也可以用鸭汤或鹅汤煮成“?汤”,也是传统吃法。

乡土味十足的韭菜?,其实蕴含着千年的文化传承。

几千年前的古人已经认识韭:

丹熏之山,其草多韭(《山海经·北山经》)。

韭曰丰本(《礼记·曲礼》)。

囿有见韭(《夏小正·正月》)。

《说文》∶韭字,象叶出地上形。一种而久生,故谓之韭。

“天下第五行书”:唐末五代杨凝式《韭花帖》(局部)

中华民族春日食韭的习俗,也是古已有之。

《诗经·豳风·七月》: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意思是说,二月上祭去早朝,献上韭菜和羊羔。①

古时祭祀为大事,祭品当然要用奇珍异馔,以示虔诚。可见在那时的人们看来,初春的新韭就像幼嫩的羊羔一般弥足珍贵。

南北朝时有个名士叫周颙,清贫寡欲,以蔬食为生。文惠太子问他蔬食何味最胜?他答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菘,白菜的古称)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杜甫四十多岁时,由于忠言直谏,被贬华州司功参*,偶遇少时知交卫八处士。卫八处士热情地用朴实的乡野饭菜招待杜甫,其中就有春韭。

苏东坡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也吃春韭,《送范德孺》中就有“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韭试春盘”之句。

明代高启的《韭》诗:“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也是把春韭作为招待故人的菜。

春节欢聚,日中用韭菜?供奉祖先,晚上家人一起品味韭菜?,一边讲述一年来的际遇,一边展望来年的希冀。团团圆圆,长长久久,新年此味最难忘。

注①:诗中使用的是周历。周历以夏历(今之农历,一称阴历)的十一月为正月,“一之日”、“二之日”、“三之日”、“四之日”,即夏历的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今日腊月十五,距离除夕仅有15天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