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讲述的是京城内,古人在漫天的柳絮重,庆祝寒食节的景象。寒食节在清明节前1-2天左右,在这一天,全国上下禁烟火,只能吃备好的熟食或冷食。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全国各地的人口味不尽相同,于是,在每个地区过寒食节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节日美食。今天捷猫带领大家穿越千年文明,一起探究一下,各个地区的寒食美食图鉴。清明果清明果以鼠曲草和米粉作为原料,虽然外形酷似北方的饺子,但是味道却截然不同。清明果也分为甜党和咸党。甜党包入芝麻、桂花糖、豆沙馅,压成圆模则为甜清明果;咸党包入腊肉丁、冬笋丁、香菇丁、红椒丁、豆腐干、腌菜、豆芽馅等。它最初是被用来解决东晋后,北方移民来到江浙沪闽一带产生的水土不服问题。直到明清时开始流行于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区。润饼卷每到清明节前后,福建泉州、厦门等地就会有吃润饼卷的食俗。饼卷是春卷的一种,有两种饼皮:一种是以面粉加水揉成长饼皮,放入烤炉烤制而成;另一种是将面粉加水反复搅打成面团,在锅上旋烙成薄如纸的饼皮。馅料根据个人喜好,可加入任意食材。润饼卷发源于福建泉州,而后流行于台湾、福建等地区。福建和台湾一带的家庭在新年、尾牙、清明节时会以润饼来祭祀祖先。乌稔饭乌稔饭又名乌米饭,最初起源于闽东畲族。每年三月初三,畲族人家家户户煮乌稔饭,馈赠汉族的亲戚朋友。久而久之,闽东当地的汉族人民也有了清明时吃乌稔饭的习俗。乌稔饭是新鲜糯米用洗净煮熟的乌稔树叶浸泡后蒸煮而成。乌稔饭米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蛇盘兔蛇盘兔,必定富。这一谚语在山西、陕西以及甘肃某些地区广泛流传。蛇盘兔馍是这些地区清明寒食必备美食。人们为了纪念忠诚孝义的介子推,用面粉捏成“蛇”和“兔”的形状,其中“蛇”代表介子推的母亲,“兔”代表介子推自己,蛇和兔缠绕在一起,用来表达孝道之心。欢喜团欢喜团又名芝麻球。最初是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所以名曰“欢喜团”。“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卖食百忧宽”这里的欢喜团,便是旧时成都一带岁时食品。欢喜的得名,有两个来源,一个是出售的地方,只在成都北门外到欢喜庵的路上售卖。还有一重意思,说是吃了欢喜团便可以消除烦恼。人们常常在寒食节作为零食享用。青团子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食俗。青团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有很多做法,一种是用雀麦草汁和入糯米,一起舂合,使糯米浸入草汁成泥,变为碧翠色。包入馅料,再用芦叶垫底入笼,蒸熟即成。还有一种是将艾草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糯米粉拌匀揉和,制成团胚。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各地寒食美食鉴赏图鉴暂时就盘点到这里啦~在过去的假期里,大家都吃了些什么好吃的呢?在评论区告诉捷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