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国共两党再次迎来合作,红军也被改编为八路军,下辖第、第和第师。在三个师部中,综合能力最强的要数第师,其师长是林,副师长是聂荣臻。两人不仅仅是老搭档,配合起来也是相当默契的。
然而当林和聂荣臻看到该师其他干部编制的时候,却对一个人的职务提出疑惑,并向中央请示:“能否更换一位旅长?”
那么令林和聂荣臻疑惑的旅长是谁?他们为何要更换这位旅长的职务呢?最终事情又是如何解决的?
令聂荣臻为难的旅长
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我国人民由此揭开全面抗战的序幕。当时,红一军团驻扎在陕西三原附近,为了前往抗日前线,他们在各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华北的军事形势越来越紧张,红军干部纷纷意识到出征杀敌的日子不远了。
此时,红一军团的前身为长征抵达陕北的陕甘支队第1和第2纵队,林担任军团司令员,聂荣臻担任军团政委。不过随着林被调往红军大学担任校长后,军团司令员一职便由左权代理。
8月25日,随着国共两党重新迎来合作,红军也被改编为八路军,下辖第、和师。第师主要由红一、红15军团和陕南红军第74师组成,师长为林,副师长为聂荣臻,政训处主任为罗荣桓。
第师下辖旅、旅以及师直属独立团、骑兵营、工兵营、辎重营和教导营,共有1.55万人。第旅的旅长是陈光,他曾是林和聂荣臻的手下,两人对其知根知底的,也没什么好说的。但难就难在第旅的旅长——徐海东。
年,徐海东被发展为共产党员;年,他离开武昌前往广东,没想到途中却参加了韶关附近的国民革命军,担任第4军的代理排长。同年8月,在著名的汀泗桥战斗中,徐海东率领一个排的兵力,打败了军阀吴佩孚率领的4个炮兵,受到全师通令嘉奖。
为了学习别人打仗的经验,徐海东专门找到鄂东工农革命军第7军的负责人吴光浩,虚心向他请教。他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改变、充实自己。很快,“徐老虎”的威名不胫而走。他打仗时的模样令敌人见了胆战心惊,连老百姓都叫他“徐老虎”。
年4月16日,红25军和红28军在商城会师。第二天,两军合编为红25军,徐海东担任军长,吴焕先担任政委。
7月中旬,红25军转移到白鸭山附近的时候,发现敌军正在兵分四路包抄白鸭山。徐海东得知这一情况后,先是命令部队按兵不动,然后积极准备干粮、草鞋等物资。等敌人开始包围后,再冲垮敌军其中一路,引他们朝殷家冲方向走去。
当我军来到长岭岗附近的时候,徐海东发现敌师3个团在一个山头上休息,几门炮架更是随意的摆在山头上,无人看守。在敌军并未发现我军的情况下,徐海东当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然后吩咐道:“把政委请来。”
吴焕先来后,徐海东对他说:“你看看长岭岗上的敌军,他们如此松懈,再加上还没发现咱们,这似乎是一个好机会,咱们和他们打一仗怎么样?”吴焕先点点头,说:“好,那咱们就打一仗吧!”
徐海东和吴焕先探究讨论好打法后,便命令团的团长熊升宽带领第一营的战士们打掉敌哨,然后他们两个各带两个营从正面发起进攻。一时间,长岭岗上充满枪声,经过3个小时激烈的战斗,终于将敌师给打垮了。除了敌师长带着几百人逃走外,剩下多名敌军全被逮捕,缴获60多挺机枪。
林和聂荣臻不同意徐海东当旅长
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举行了一次会议。徐海东主动在会上提出:“还请程子华同志担任红25军的军长,我改任副军长。”紧接着他对省委书记徐宝珊说:“我这个人对打仗有瘾,对走路也有瘾,唯独对做官没有瘾。干什么不是为了革命呢?”
会议结束后,红25军开始为长征做准备。11月16日晚,徐海东带领多名战士启程向桐柏山区前进,没想到却被蒋介石得知行动路线。大敌当前,徐海东果断改变路线:“既然桐柏山不行的话,那我们就去伏牛山!”这个决定得到程子华和吴焕先的一致同意。
就这样,红25军准备向伏牛山转移。谁曾想当红25军转向北上后,敌军断定我军会经过象牙关、独树镇,于是再次调集重兵围堵红25军。当红25军抵达独树镇附近的时候,敌庞炳勋部早已占领独树镇附近的七里岗,并在这里构筑工事,堵击红军。红25军腹背受敌,处境万分紧张。
11月26日,恰逢寒潮,气温突然降低,由于全军指战员都没有准备厚衣服,因此行军十分艰难。此时部队距离许南公路只有25公里,一旦过了这条公路就可以进入伏牛山地区。为了防止敌军围追堵截,吴焕先和程子华率领前梯队走在最前面,徐海东则率领后梯队走在最后,负责安全。
这天下午,敌40军旅和骑兵团突然向我军发起猛烈的进攻。由于天气太过寒冷,红军战士们的手都被冻僵了,无法拉开枪栓,这也导致抵抗不及时而向后撤退。敌人利用这个机会猛烈冲击,并从左右两翼对我军实施包围,形势万分紧张。
在这一紧要关头,徐海东率领后梯队跑步赶到,他先是部署部队就地坚守,然后找到一盒相对来说保存完好的干火柴,点燃路旁的一个草垛,让战士们抓紧时间烤手、烤枪……经过一段时间的烤火,恢复后的战士们猛地向敌军扫射,一时间将敌人打得落荒而逃。
独树镇战斗是红25军在长征途中一次非常凶险的战斗,徐海东在这次战斗的紧要时刻力挽狂澜,化险为夷,建立下不朽功勋。
徐海东能力强,在红军时期不仅当过军长,还当过红15军团的军团长。因此让一位资历深、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来当旅的旅长,这也令林和聂荣臻感到有些不合适。
聂荣臻和林商量后,决定请示中央:“徐海东同志的职务可能有点低,能否重新考虑下旅旅长的人选?”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聂荣臻和林的建议没有被中央采纳,徐海东仍被任命为旅的旅长。那么中央为何不同意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旅的前身是红15军团,也就是徐海东的手下。如今让徐海东担任旅的旅长,由他带领老部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毛主席这样任命也是有自己考虑的。
徐海东对自己的任命也没有什么意见,他上任后率领团参加著名的平型关战斗。第团的主要任务是在主战场东侧小寨附近助攻和阻击援助的敌军,徐海东先是带着几个参谋查看地形,然后给他们交代任务。
9月25日7点,随着战斗的正式打响,第团从早打到晚,狠狠地打击了日军。
平型关战斗结束后,徐海东跟着朱德、彭德怀等参加晋东南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战斗。同年12月,他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王震一起率部再次深入华北敌后,开展山地游击战。
徐海东休养十几年,年仍被授予大将
年1月,徐海东在作报告的时候突然吐血,一下子就病倒了。医生诊断是肺病复发,那么这病又是什么时候有的呢?
其实这都是他在战争中留下的病根,他的每条腿、胳膊、他的头、胸口等多个部位都受过伤,再加上他常年不分昼夜地转战,肺病也越来越严重。
年秋,徐海东为重新组织失散的部队,连续奔走了23天没有上床睡过觉。等他停下来准备休息的时候,竟然睡了30多个小时,醒来后便大口吐血。
随着病情越来越严重,他只能躺在担架上随军前行。皖南事变爆发后,中原局的同志担心影响徐海东的病情,便不让他看文件,没想到却加重他的病情。
年5月,毛主席在得知徐海东的病情后,亲自给他写了一封多字的电报。电报的最后,毛主席的8个字令徐海东流下激动的泪水——静心养病,天榻不管。
众所周知,当时我国的医疗条件不是太好,这也导致徐海东的病情时好时坏,他在担架上、病床上度过了整整8个春秋,直到解放战争胜利结束了,他想重返战场的愿望也没能实现。
毛主席很关心徐海东的健康状况。年7月17日,徐海东给毛主席写信,汇报他的情况。8月20日,毛主席回信说:“得知你的病情略有起色,我很是高兴。我和其他战友们都很牵挂你,希望你能好好养病,尽量能够得到痊愈。”
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在毛主席的提议下,中央决定授予徐海东大将军衔。当时他正在大连养病,得知这一消息后深感不安,因为他自从年病倒后,就一直没有为党工作,他觉得自己被授予大将实在是受之有愧。
于是,徐海东趁着周恩来前往大连工作的机会,连忙向他汇报说:“总理,我长期生病,在担架和病床上度过,为党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少了。如今中央授予我大将军衔,我实在是不能接受啊……”
周恩来动情地说:“海东同志,授你大将军衔是评衔人员根据你对革命的贡献决定的。我看这个军衔不高也不低,对你来说是十分恰当的。”周恩来都这么说了,徐海东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就这样,徐海东仍被授予大将军衔。
年8月,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渐渐提高,徐海东的病情也有所好转,他从大连转移到北京观音寺一号休养。
年3月,党的九大即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陆续到达北京,但却没有见到徐海东的身影。直到3月31日晚上,周恩来在召开会议时才宣布:“毛主席提议徐海东同志应该出席九大。”
九大召开,毛主席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缓缓走上主席台。毛主席环视一周后,大声问道:“海东同志来了吗?”“到了,到了!”徐海东连忙站起来回答。
党的九大后没多久,徐海东被派往河南省郑州市,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5个月。年3月25日,徐海东去世,享年7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