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报告文学大家徐迟先生的宪法情结 [复制链接]

1#

年3月7日,全国两会上,外交部长秦刚在发言时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回应台湾问题引发热议。

为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年12月19日发表重要文章《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指出:制定和实施宪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今年是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40年来,现行宪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作为法律人,我的背包里经常带有一本《宪法》。

最近读资料,作家徐迟竟然也对宪法喜爱尤加。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徐迟是神一样的存在。年第1期的《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著名诗人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轰动一时。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被誉为报告文学的“报春鸟”,曾经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人为“科学的春天”奋斗,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奋斗。《哥德巴赫猜想》让数学家陈景润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激发了无数人的科学热情。孩子们在被问到“长大后做什么时”,都响亮地回答:“要当科学家!”,后来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也因此而流行至今。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已故的陈景润获得了“激励青年勇攀高峰”的荣誉称号。叹息此人去,萧条徐泗空。正是徐迟先生的妙笔生花,陈景润的事迹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继续奋进。

《哥德巴赫猜想》使诗人徐迟和报告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的宣传扩大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影响,徐迟后来曾说:“应《人民文学》的召唤,写了一篇《哥德巴赫猜想》,这时我似乎已从长久以来的冬蛰中苏醒过来。”自此他一发不可收,陆续写作并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一系列反映“四个现代化”、歌颂科学家成就的优秀报告文学。他漫游在科学的王国里,《地质之光》《在湍急的漩涡中》《生命之树常绿》《向着二十一世纪》等报告文学作品相继发表。

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年12月12日,徐迟先生这样一位集诗情、才情与勇气于一身的老人,最后选择以自杀的形式结束自己82岁的生命。据徐迟一位多年的老友回忆,徐迟一生追求真善美,晚年的他看不惯当时社会上的假恶丑,便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不看刊物,不看书,不读报,不看电视,不接电话,不听音乐,不玩电脑,不会客,不出门。他关在家里只研究宪法,拿着宪法反复阅读,认为宪法是最深的哲学,是最美的文学,最公平、正义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最美的文学,从诗人、作家嘴里讲出,似乎更有权威力。说来,法律与文学从来就不隔阂。《法国民法典》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朴实流畅、通俗易懂。在《法典》起草过程中,拿破仑多次强调,立法的重心应当是生活现实,而不是纠缠于一些琐碎的法律枝节和晦涩的法律概念。他希望制定一部“法国人民的民法典”,让法典走进千家万户,使每个法国公民都能读懂和理解。由于拿破仑的影响,《法国民法典》在风格与语言表达方面既生动又浅显。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曾盛赞《法国民法典》的语言优美简洁,年司汤达给巴尔扎克的信中说:“我在写作《巴马修道院》时,每天早上都要读几页《民法典》,以便‘把音调准’。”而近代史上最具人性光芒的宪法文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构成了现代法国《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的序言组成部分。优美而准确的语句,超越了时空限制,二百多年重读《宣言》,人们仍感动于文学的力量:人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

我国的宪法也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自年底开始起草,至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经历了近一年的时间,语言大家吕叔湘先生从年3月就作为语文专家参与其中。3月初,宪法最初的草稿完成,董必武主持召开讨论会,邀请胡绳、叶圣陶和吕叔湘,用了三整天逐条推敲字句;3月下旬,中央正式提出了宪法初稿,起草委员会聘请叶圣陶、吕叔湘为语文顾问,与其他专家一起,从不同角度讨论宪法草案、五个组织条例,以及刘少奇关于宪法起草的报告等各种文件。年9月14日吕叔湘在日记中记述道:“从三月初到九月中,今天是最后一次,功德圆满,少奇同志酌酒相劳而散。”次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正式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讨论稿。吕叔湘和叶圣陶在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文的国家大法中,贯彻了他们自新文化运动就建立起的文体理念,倾注了对新中国民主政治的极大热情。

宪法从至、到年宪法,一路走来曲曲折折。现行年宪法是我国第四部宪法,它继承和发展了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是一部有中国特色、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

这么优美的宪法条文,是否可以通过诵读的方式拉近民众与宪法的距离?年12月4日,由我策划,历时天,跨度近5个月的佛山禅城“百行百业百人诵百条宪法”活动,随着“第一百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的美妙声音推送,圆满落下了帷幕。来自百行百业的数百位朗诵者,用他们满怀着对国家、对法治、对宪法的忠诚,向全社会诵出了“最美宪法声音”。来自以佛山为主,面向广东省内外的全国各地的朗诵者:有母女,也有家庭组合,也有科室组合,甚至还有班级组合。听着这些声音,就能想象出那背后有一个多么强大的“亲友团”,这就是宪法普及的意义所在:大家口口相传,宪法飞进千家万户,飞入寻常百姓家。当年12月2日,由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联合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座谈会”上,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玉妹在听取广东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媒体人公益普法工作室负责人孙愈关于“百行百业百人诵百条宪法”活动汇报后,予以高度肯定。

身为法律人,与宪法同成长,我们生逢法治的盛世,与有荣焉。让我们永远牢记:宪法是根本大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宪法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