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湘西十八洞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新湖南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 http://www.xuexily.com/npxxc/npxyl/824.html

湖南苗族有多万人,散布在湘西吉首、花垣、凤凰、古丈、泸溪、保靖等地。在湘西广袤的大山里,地名也被他们赋予了山的性格。

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那些散落在大山深处的地名大多都是苗语记音,时常让人揣摩不透。这些让外人看来无从下手的苗语地名,是苗族开疆拓土,融合壮大的佐证,记录着历史。

4月中旬,当我们以苗语地名为向导,循着那些熟悉的地方深入湘西,却发现了跟以往不一样的新世界。

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的梨子寨被群山包围,下过雨的春日,风景如画。组图/卢七星

十八洞村梨子寨龙德成奶奶家,地名专家给她唱苗歌。

[十八洞]因夜郎十八洞得名

到湘西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时,下过小雨,云雾从山脚升腾,一直淹没整个村庄。隔远看,群山中间的苗寨像挂在云雾之中。走入其中,鸟鸣阵阵,有种世外桃源的安闲。

年,这里成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如今十八洞村已经换了新面貌。十八洞的洞不似我国东南和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称谓洞或峒,而是一个地理实体,源自高名山的夜郎十八洞。这个独特的村落处在云贵高原最东部,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因而村寨周边山林、峡谷、溶洞密布。

十八洞村,一个只有15岁的年轻村名,曾因取名,出现过不少小插曲。

八山二田水,地无三尺平,在这个平均海拔米的村落里,村寨随峡谷水流狭长散布,正因为这样,年合并村寨时,这里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村名。我们这里因为地形地貌原因,房屋不集中,每个苗寨就一二十户人家,就将飞虫村和竹子村合并成一个村,方便管理。77岁的杨东仕至今还记得,15年前,他们所住的梨子寨和飞虫寨、当戎寨、竹子寨一起合并成一个村时,大家僵持最久的就是到底叫飞竹村还是其他名字。当时梨子寨和竹子寨属于竹子村,飞虫寨和当戎寨属于飞虫村,它们有很长一段磨合期。后来,大家统一意见,根据村寨周边的自然特征,以夜郎十八洞来命名,才有了现在的十八洞村。

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在村寨背后找到了这个自然山洞。因为该洞正在维护开发,只能看到外围。它在一处石山下,洞口不大,但进去探过洞的村民介绍,里边有阴河,一直通往山的另一面。它有四个出入口,洞里很多岔洞相连,大大小小有十八个之多。这里的神秘除却自然的玄妙外,还有传说。当地盛传,古夜郎国先民打败仗后,翻山越岭来到这里的深山老林,发现了一个能容纳几万人的大溶洞,于是他们便定居下来,休养生息,繁衍后代。不管真假,这一切都随着时间付诸在地名之中。

暮春的十八洞村开始热闹起来,村民们刚从排碧赶集回来,就立马开门接待一波波远近的游客。杨东仕家还未来得及吃早饭,就领着客人去喝当地用红薯、玉米等杂粮酿制的米酒。网红龙德成奶奶家门口已经摆上新鲜的米豆腐和调料。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都要去她家坐坐,看看她家脱贫后的情况。从花垣县城、凤凰那边来的游客还专门坐在她家坪前与她对山歌。她讲起脱贫的故事,也帮着游客答疑解惑。我们这里是梨子寨,十八洞村的核心景区,游客越来越多,我的普通话也越来越好。年过七旬的她和老伴一辈子住在大山里,这会儿用上智能手机,刷抖音,看视频,一样不落下。

这是一个纯苗族村落,保留着原始的苗族生态。山民们崇拜自然,敬畏与之生活的草木。那棵长在村寨最顶端的梨树像是这里的根,它已经驻扎了几百年,不管在哪个方位,人们最先看到的就是它。所以,游客们前去,总会看看这棵辨识度极高的老梨树与村民们如何相处。村子无平地,但只要往上爬高一点,就有不同层次的风景。如果在村口只看到了十八洞,那么再爬一个坡,就能看到村东南的险峻的夯街峡谷,再往上,还能看到北部的莲台山林场。

[德夯]湘西峡谷风景的代表

从十八洞出来,经国道过排兄村,进入吉首市矮寨镇,这是一片夯的世界。细数矮寨带夯的地名不下20处,其中德夯最有名气。

夯是苗语中的峡谷、冲,也是湘西最具代表性的地貌特征。苗语称呼地名时习惯性用四字连呼连叫,德夯和矮寨,他们通常称为德夯矮寨或矮寨德夯。事实上,这两处地名也无法分开。

德夯大峡谷处在云贵高原与武陵山脉相交所形成的武陵大峡谷中段,是大峡谷自然风光最精彩部分。因为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三阶梯向第二阶梯爬升的临界点,地理断层造成了壮丽的峡谷地貌。在苗语中,德夯是美丽的峡谷。它的峡谷地质属寒武纪地质年代,高原台地边缘岩溶峡谷地貌,国际地质界称其为金钉子剖面。它甚至跟张家界风景名胜区互为孪生姊妹。但它们在地质上又有本质区别,张家界属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有明显的阳刚气,德夯峡谷地貌却属于石灰岩溶地貌,谷深幽长,多了几分婀娜之姿。如同俄罗斯套娃,德夯峡谷中又有小峡谷,大龙峡、小龙峡、高岩峡、大连峡、玉泉峡、夯峡、九龙峡等密布在群山之中。峡谷丛生又衍生出溪流密布之景,所以,真正进入德夯大峡谷时,各种自然奇观美不胜收。正因为如此,百余年来,这里先后创造了两个路桥史上的工程奇迹——矮寨公路奇观和世界第一悬索桥。

我们在当地地名专家施云生带领下进入德夯苗寨。相对于其他历史悠久的苗寨,这个只有百多年历史的寨子稍显年轻。它是从峡谷山顶上搬下来的苗寨。施云生介绍,山顶上的寨子人口太多,耕地有限,村民时常将牛羊赶至谷底喂养,他们发现谷底有着肥沃的土地和水源,于是,住在山顶的人慢慢搬到谷底定居下来,形成现在的村落。

春天进入德夯苗寨,赶上它最美的季节。油菜刚结籽,人们正在水田里忙春耕,峡谷中密布的小溪流刚刚盛满了水,一切都按时序进行着。苗寨被周边的盘古峰、姊妹峰、背儿山、四马峰等七座山峰围成一个不规则圆圈。往里走,是鼓乡,这里的老人和小孩都会苗鼓,是苗乡三代鼓王的诞生地。因为不是节庆,我们并没有欣赏苗鼓,施云生继续引着我们往苗寨深处走去。正赶上村民沿小溪盖房子,只见一座座新的吊脚楼拔地而起。那些建筑用的原木、石砖、瓦砾、沙土都是就地取材,房屋保留着青瓦白墙的古朴。

村民早已习惯了外人的打扰,他们自顾自地干着手头上的农活,有的从山里背回竹子正在编织背篓和渔网,有的扛着锄头过接龙桥往对面山上挖笋。但他们时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