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华饮食文化清明立夏与端午 [复制链接]

1#

清明节食俗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我国南北各地的清明食俗丰富多彩。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青团子用清明茶或艾叶和咸盐或石灰粉,一起煮熟,漂去苦涩味后,捣烂,配上糯米、早籼米磨成的米粉拌匀,糅合,然后开始制作团子。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另用熟菜油均匀地用毛刷刷在团子的表面,就大功告成了。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百姓用来祭祀祖先必备的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四川成都一带有以炒米作团,用线穿之,或大或小,各色点染,名曰“欢喜团”。旧时在成都北门外至“欢喜庵”一路摆卖。清人《绵城竹枝词》有诗云:“欢喜庵前欢喜团,春郊买食百忧宽。村醪戏比金生丽,偏有多

此外,我国南北各地在清明佳节还有食鸡、蛋糕、夹心饼、清明、馍糍、明粑、干粥等多种多样富有营养的地方风俗食品的习俗。

立夏食俗

清明过后一个月,就是立夏。这时春去夏来,天气渐暖,越冬小麦已成熟收割,菜园里一片新绿,江浙一带有“立夏尝新”的风俗。这时也是水产品捕捞节,海鲜、河鲜自然也在“尝新”之列。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茶,备了果品,在亲戚邻居之间,互相敬茶、馈赠,叫作“立夏吃七家

浙江民间立夏饮食风俗有一首民谣写道:

青梅夏饼与樱桃,腊肉江鱼乌米糕。

苋菜螺蛳咸鸭蛋,烧鹅蚕豆酒酿糟。

镇江地方有“立夏尝八新”的食风。这“八新”包括新笋、新麦、嫩蚕豆、杨花萝卜、鲥鱼等。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廷的贡物,寻常人家尝鲜吃鲥鱼已是三潮过后的

苏州一带有“立夏尝三新”的习俗。“三新”指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人们先以这“三新”祭祖,然后尝食。苏州立夏还要吃螺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各家酒店立夏这天对进店的老顾客奉送酒酿、烧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作“馈节”。

为迎接立夏,我国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在立夏的这一天,妇女们要聚集七家的茶叶,共同烹饮。

长沙立夏吃立夏羹。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俗话说“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tuo),一

我国北方多种植小麦,立夏正是小麦上场时节,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和春卷三种。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饼,有甜、咸两种,咸面饼的用料有肉丝、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饼则多加砂糖;春卷,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黏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

端午节食俗

农历五月初五日是我国民间的一大节日,五月初五叫端午,这个说法很早就开始了。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箸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从西晋周处撰的《风土记》中记载的做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百姓的巧手经营之下,现代的粽子不论是造型或内容,都是千品百种,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箸叶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

端午节是我国多年的饮食习俗,每到这一天,很多人都吃粽子,饮雄黄酒。

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干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后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此外,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也很盛行。

未完待续……

这里是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